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2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8篇
综合类   83篇
基础理论   43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主题为"绿旗飘飘在行动,节水护绿我能行"的"国际生态学校绿旗升旗启动仪式暨世界水日"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就是我双手接过"绿色小记者证"的那个动人时刻。"绿色小记者"?这个称呼对我来说既新鲜、又崇高。听老师讲,只要有幸成为一名"绿色小记者",我们就会用一双  相似文献   
72.
美国反环境运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反环境运动是企业和保守利益集团联合起来对环境运动的反动,目的是削弱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改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看法,推翻妨碍自由市场和企业利润的环境法规。自由主义智囊团、法人资源论者和明智利用运动是反环境运动的主力,它们盗用环境运动的修辞,展开各种策略进行反环境运动,虽然取得政治成功并赢得基层支持,但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并没有对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因而不能取代环境运动。  相似文献   
73.
污水氮浓度对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粉绿狐尾藻是构建人工湿地的重要植物,对污水具有较强的净化作用,但有关其去氮能力及其与污水氮浓度的关系尚不清楚.本试验采用人工模拟盆栽试验,设2、5、10、20、100、200、400 mg·L~(-1)共7个氮水平,研究污水氮浓度对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浓度不高于20 mg·L~(-1)时,前3周粉绿狐尾藻以20 mg·L~(-1)生长最好,处理1周水体总氮和氨氮的去除率接近100%,而硝态氮浓度低、变化不大;粉绿狐尾藻氮含量因氮浓度变化不大但部位间有"上高下低"趋势,且粉绿狐尾藻还利用了底泥氮.氮浓度100~400 mg·L~(-1)时,4~5周以氮浓度200 mg·L~(-1)粉绿狐尾藻生长最好;处理5周总氮去除率依次为76.5%、71.5%和48.1%,氨氮去除率依次为99.6%、99.3%和60.2%;各处理硝态氮去除率约为50%且处理间差异不大;粉绿狐尾藻氮含量随氮浓度而升高,但部位间差异小、呈均匀分布;粉绿狐尾藻积累氮、底泥固定氮分别占水体去除氮的27.9%~48.4%和12.2%~24.4%.因此,粉绿狐尾藻去氮能力受污水氮浓度的显著影响,去除氨氮率显著高于硝态氮;氮浓度还影响粉绿狐尾藻对氮的吸收积累和分配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4.
城市居家环境空气真菌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居室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成年人约8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而且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空调,由于人体、房间和空调机在室内会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容易使细菌、病毒、霉菌等微生物大量繁衍.因此,百货商场、学校教室、办公室和现代住宅等近年来成为了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研究热点.在北京市5个方向(东南西北中)共选取31户具有小孩的家庭于2009年11月~2010年10月进行试验,研究了城市居家环境空气真菌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分离的225株空气真菌中共鉴定出24属,从鉴定出现的次数来看,其优势真菌属依次为青霉属(Penicillium)、枝孢属(Cladosporium)、曲霉属(Aspergillus)、链格孢属(Alternaria)和茎点霉属(Phoma),其中青霉属出现的次数占分离菌株总数的36%.居家环境中青霉属、枝孢属、曲霉属、链格孢属、丛梗孢属(Monilia)的出现频率较高,其中青霉属的出现频率在90%以上;浓度百分比较高的真菌依次为青霉属、枝孢属、曲霉属、无孢菌和链格孢属,它们浓度总和约占总浓度的65.0%及以上,其中青霉属浓度百分比为32.2%.在北京市取样的31户家庭中,空气真菌浓度范围为62~3 498 CFU.m-3,平均值为837 CFU.m-3.空气真菌总浓度与枝孢属、曲霉属、链格孢属浓度的季节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夏季明显高于春季、秋季和冬季(P<0.05*),冬季浓度最低,而青霉属浓度的季节变化则表现为春季较高,夏季、秋季和冬季没有显著差异(P>0.05*).北京市居家环境空气真菌浓度男孩家庭明显高于女孩家庭(P<0.05*),并且家庭空气真菌浓度与人均居住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75.
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综合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黄梅尖地区辉绿玢岩K-Ar年代学、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进行研究,探讨辉绿玢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K-Ar年代学研究表明,辉绿玢岩形成于~107 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形成时代晚于该地区火山岩和侵入岩,与该地区铀成矿年龄基本一致;辉绿玢岩的侵入可能是该地区岩浆作用的最后一幕,铀成矿可能与辉绿玢岩具有成因联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辉绿玢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U、Pb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有较高的I_(sr)值和负ε_(Nd)(t)值,具有富集地幔源区特征;辉绿玢岩是在地壳伸展和岩石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表明~107 Ma时该地区仍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下。  相似文献   
76.
文章通过氧化法合成了2种绿锈(GR),并与磁性Fe_3O_4进行复合形成了2种磁性固磷剂M-GR(SO_4)和M-GR(CO_3)。通过M-GR(SO_4)和M-GR(CO_3)对磷酸根的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发现,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理论模型更符合2种磁性绿锈对磷酸根的吸附情况,说明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和单分子层吸附。研究了不同pH和不同浓度阴离子(Cl-、SO_4~(2-)、CO_3~(2-))以及腐殖酸(HA)作用下2种磁性绿锈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变化情况,发现在pH为5.5~6.2时,M-GR(SO_4)固磷率为90%;而pH在5.5~9.2间M-GR(CO_3)固磷效果最好,为30%。Cl~-对磁性绿锈固定磷酸盐几乎无抑制作用;SO_4~(2-)对M-GR(SO_4)固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对M-GR(CO_3)影响不明显;CO_3~(2-)的引入对不同吸附剂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M-GR(SO_4)的影响更大;HA对M-GR(SO_4)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MGR(CO_3)的影响则可以忽略。该研究为磁性绿锈作为磷吸附剂修复水体富营养化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7.
利用盐析、分子筛和阴离子交换层析处理囊状青霉发酵液,得到菊粉酶Ⅰ、菊粉酶Ⅱ和菊粉酶Ⅲ。经纯化,菊粉酶Ⅰ纯化倍数达4.47倍,酶比活力179.15U/mg;菊粉酶Ⅱ纯化倍数达9.63倍,酶比活力385.45U/mg;菊粉酶Ⅲ纯化倍数达3.72倍,酶比活力149.10U/mg。纯化后的菊粉酶经SDS-PAGE检测,显示均为单一条带,相对分子质量确定为菊粉酶Ⅰ4.08×104、菊粉酶Ⅱ6.08×104、菊粉酶Ⅲ4.13×104,表明囊状青霉产胞外菊粉酶具有三种同工酶成分。  相似文献   
78.
利用重叠延伸PCR方法对扩展青霉脂肪酶基因进行体外定点突变,构建了K115R与随机突变体ep8双突变的重组质粒pAO815-ep8-K115R.将该质粒电转化到毕赤酵母GS115中进行异源表达,获得双突变体脂肪酶PEL-ep8-K115R-GS.与野生型脂肪酶PEL-GS和随机突变体脂肪酶PEL-ep8-GS进行比较,发现双突变体脂肪酶PEL-ep8-K115R-GS在40℃温浴30 min后残余酶活为89%,比野生型脂肪酶PEL-GS和随机突变体脂肪酶PEL-ep8-GS分别提高54%和27%;双突变体脂肪酶PEL-ep8-K115R-GS的Tm值为42.2℃,比野生型脂肪酶PEL-GS提高3.5℃,比随机突变脂肪酶PEL-ep8-GS提高2.0℃.研究结果表明对扩展青霉脂肪酶的分子改造能提高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利用绿色植物废弃物生产浓缩叶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0.
本文测定了成都市龙泉山缺铁失绿症果树埋植铁剂“颗颗灵”1年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厚度、100叶重、100叶体积、100叶面积等叶片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树干层埋植铁剂“颗颗灵”对供试树、李、樱桃和柑桔树具有持续的后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