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12篇
基础理论   56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董桃杏  张国森  杨劭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0):4604-4611
本文对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过氧化物酶(POD)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酶学特性分析,并探讨了其对双酚A (BPA)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铵和AKTA蛋白纯化系统获得纯化的POD,该酶具有较广的温度和pH值适应范围,在温度为70℃,pH值为7,H2O2浓度为5mmol/L时POD酶活力最大.金鱼藻POD可高效降解BPA.当金鱼藻POD活力为10U/mL时,15min内对0.02mmol/L BPA的降解率达到99.67%,活力为25U/mL及以上时,完全降解.降解条件的最适范围分别为H2O2 1~5mmol/L、30~60℃、pH 5~7.其降解动力学米氏Km为0.09mmol/L,最大反应速度为9.71mmol/(L·h).BPA经金鱼藻POD降解后无雌激素效应.金鱼藻POD高稳定性和高活性的特点以及对BPA的高效降解能力是该水生植物成为水环境BPA污染的理想修复工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2.
纳米ZnO对鲫鱼肝脏的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鲫鱼(Carassius auratus)腹腔注射不同浓度纳米ZnO(5mg·kg-1、12.5mg·kg-1、25mg·kg-1、50mg·kg-1和125mg·kg-1,以鲫鱼体重计)14d后,研究了鲫鱼肝脏中的自由基(ROS)强度变化、氧化应激反应及其毒性机制.结果表明:纳米ZnO显著诱导鲫鱼肝脏自由基产生;自由基信号强度和脂质过氧化物(MDA)随纳米ZnO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和GSH/GSSG随纳米ZnO浓度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纳米ZnO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引起鲫鱼肝脏氧化损伤,其毒性机制为诱导鲫鱼肝脏产生活性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13.
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水体中酚类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分泌干扰物(EDCs)会干扰生物体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对人类、野生动物以及水生生物产生负面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具有较强的催化氧化能力,能够催化去除雌激素、双酚A等多种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本文在介绍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两种过氧化物酶的相关性质和催化氧化机理的基础上,从污染物结构与其催化去除效率关系的角度综述了过氧化物酶去除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的污染物的研究进展.为污水处理过程中过氧化物酶用于去除内分泌干扰物提供依据,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4.
在急性毒性试验的基础上,设定0.052 mg·L-1(SL)、0.13 mg·L-1(SM)、0.26 mg·L-1(SH)三个汞离子染毒浓度和一个对照组(SC)研究无机汞污染对黄河鲤幼鱼鳃组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鳃组织损伤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POD活性随氯化汞浓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当浓度为0.26 mg·L-1时POD活性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鳃组织可见鳃小片肿胀,基部增生,上皮细胞脱落,泌氯细胞增多,细胞核溶解及金属沉积。试验结果表明氯化汞对鲤鳃组织结构和抗氧化系统具有明显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5.
为探讨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EHP)长期暴露对海水生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及机制,将孵化后1周的海洋青鳉(Oryzias melastigma)分别暴露于DEHP(0.1 mg·L-1和0.5 mg·L-1)和MEHP(0.1 mg·L-1和0.5 mg·L-1)6个月。结果显示:DEHP显著增加了雌性和雄性海洋青鳉的肝指数,而MEHP只在高剂量时显著增加雄性青鳉的肝指数。对于雌性青鳉,DEHP暴露后肝脏雌激素相关基因ERα、ERβ、ERγ、VTG1、VTG2、ChgH和ChgL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对于雄性青鳉,DEHP暴露后,只有肝脏ERβ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相比之下,MEHP暴露对雌性和雄性青鳉肝VTG和Chg基因表达无显著影响。DEHP激活了雌性和雄性青鳉的肝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而MEHP只在低剂量时上调了雄性青鳉PPARγ的表达。在雌性和雄性青鳉体内,VTG和Chg的表达与ERα和ERγ的表达显著相关,并且ER与PPAR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DEHP长期暴露可通过激活肝性激素受体调控肝雌激素响应基因(VTG和Chg)和过氧化物增殖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表达而对海洋青鳉产生内分泌干扰效应,并且显示出性别特异性。MEHP对海洋青鳉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弱于DEHP。  相似文献   
116.
四氯乙烯胁迫对草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四氯乙烯(PCE)对草鱼的肝胰脏、肾脏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影响.结果表明:草鱼肝胰脏SOD活性,在PCE低浓度胁迫时其SOD活性“先升后降”[72h SOD是(6665.84±106.87)U/g·FW,168h SOD是(3021.26±16.96)U/g·FW],高浓度胁迫时“先降后升再降”[24h SOD是(2175.16±185.14)U/g·FW, 96h SOD是(5692.19±44.17)U/g·FW,168h SOD是(1297.70±11.52)U/g·FW];草鱼肾脏SOD活性在PCE所有浓度组胁迫均是“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草鱼鳃组织SOD酶活性只有在PCE较低浓度短时间内没有显著变化,其它情况始终降低.在PCE低浓度和中等浓度胁迫时,草鱼肝胰脏POD活性始终降低,较低浓度和高浓度胁迫时肝胰脏POD活性“先降后升再降”;草鱼肾脏POD活性在PCE低浓度胁迫时“先升后降再升又降”的趋势,而高浓度胁迫时“先降后升又降”;PCE对草鱼鳃组织POD活性“先升后降”的趋势.但是草鱼鳃组织的SOD和POD活性明显低于肝胰脏和肾脏组织的SOD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117.
有机过氧化物生产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有机过氧化物自分解温度较低、反应过程易引发火灾爆炸等危险特性,采用危险与可操作分析(HAZOP)方法和事故树(FTA)分析对过氧化物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过氧化物生产过程中低温的保证是关键,应对制冷系统进行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FMEA),从而确保制冷系统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8.
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体外条件下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细胞提取液,在体外条件下研究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对青蒿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细胞提取液以磷酸与Tris两种缓冲液制备.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在以磷酸缓冲液制备的细胞提取液中,很大地促进了青蒿素的生物合成,青蒿素的含量提高约1倍左右,而外加青蒿酸对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并无显著的影响.以Tris缓冲液制备细胞提取液,外加过氧化物酶并不能促进青蒿素的生物合成.图4参12  相似文献   
119.
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的危险性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小型密闭式压力容器试验(MCPVT)测定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产生的压力举动,根据压力(P)及其上升速度(dP/dt)考察了有机过氧化物热分解激烈度,并与压力容器试验(PVT)进行比较,寻找MCPVT与PVT之间的关系,给出了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除热分解前即产生蒸发的物质外,MCPVT的最大压力上升速度(dP/dt)max与PVT的最小孔径(d)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指出,对分解前产生蒸发的物质,不适合用PVT进行热分解激烈度的评价,应采用MCPVT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0.
由丁二烯过氧化物引发的爆炸事故已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国内外一些学者针对丁二烯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丁二烯过氧化物本身合成与测试的复杂性和危险性 ,深入而系统地研究丁二烯过氧化物的危险性及其机理显得十分必要 ,同时将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