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6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89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88篇
综合类   1140篇
基础理论   159篇
污染及防治   102篇
评价与监测   56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5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21.
以北京市航天桥道路尘土、附近道路土壤及绿化植物(大叶黄杨)叶片,玉渊潭公园土壤及绿化植物(大叶黄杨)叶片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HCl-HNO3-HF-HClO4湿法消解和ICP-MS对Cr、Ni、Cu、Zn、As、Cd和Pb 7种重金属进行形态分析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样品中重金属Zn的总量最高,Cd的总量最低,细颗粒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除Cr和Cu均高于粗颗粒样品。7种重金属中Cr、Ni、Cu、Zn、As和Cd均以残渣态为主,Pb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样品的重金属总量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样品的重金属可能均来自交通污染源,总量与形态相关性分析表明总量与残渣态呈显著正相关性。内梅罗污染指数及风险评价法(RAC)结果均表明,道路尘土的重金属污染最为严重。植物对重金属Cd的富集效应最大(富集系数达0.962),路边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效应基本均大于公园植物。  相似文献   
122.
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永续利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一、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从二十世纪初以来,由于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对其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前  相似文献   
123.
国际资讯     
气候组织呼吁各国加快走向低碳照明在日前结束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气候组织发布的一项独立的全球性技术试验结果显示,LED道路照明能够节省多达85%的能源。该试验还发现,试点城市居民偏爱LED照明,并认为其社会和环境效益俱佳。气候组织首席执行官MarkKenber表示:"这项报告清楚地表明,LED技术已经具备在全球各城镇进行大范围应用的条件。我们呼吁各国政府消除政策障碍,加快向低碳照明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4.
河流为人类提供了多样的生态服务功能,然而城市化对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造成严重的影响。随着点源污染的有效管理控制,非点源污染降雨径流己成为造成城市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为了改善河道水质,引调清水激活城市内河水体,提高河道的水环境自净能力,有效改善城市水环境。文章以南京河西水系为例,利用Saint-Venant方程组对水系建立一维水动力模型,并通过汇流结点水位法对方程组进行数值求解;对WASP5水质模型进行二次开发用于水质模拟;建立水质模型和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的耦合模型,将水动力模型计算所得到的水动力参数耦合到WSAP5水质模型中,模拟降雨过程以及引调清水过程的河网各河段的水质变量浓度,得出降雨径流对河流的污染程度以及引清冲污措施对河流水质改善的效果并优化调水过程。  相似文献   
125.
雨水径流污染是城市面源污染的主要形式,通过对镇江市城区2011年10场降雨径流水质监测,分析了镇江市城区降雨径流水质。结果表明,镇江市城区降雨径流存在一定污染,直接排入城市地表水体会对其造成污染。其主要污染指标为COD、BOD5、NH3-N、TP和总悬浮颗粒物,重金属含量较低,基本不存在重金属污染。各种不同类型雨水径流水质污染程度差异较大,天然降雨、屋面径流,大市口路面径流水质相对较好,基本能达到Ⅲ或Ⅳ类水体的水质标准;泵站、排口径流、河道径流污染较重,大多属于超Ⅴ类水体;南门大街路面径流污染最为严重,部分水质指标接近工业废水。  相似文献   
126.
沂蒙山区典型小流域特殊降雨的磷素输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为揭示沂蒙山区不同降雨条件下的磷素流失规律,对当地孟良崮小流域2010年13场自然降雨径流量及磷素浓度的动态过程进行实地监测,研究了年内产生有效径流的首场和最大强度2场特殊降雨的径流、磷素输出负荷、初期冲刷效应及径流量同磷素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场降雨径流中溶解态有机磷(DOP)、溶解态无机磷(DIP)、溶解态全磷(DP)、颗粒态全磷(PP)和总磷(TP)浓度明显高于最大强度降雨,而其输出负荷分别为最大强度降雨的168%、54%、71%、48%和54%;2场降雨对小流域磷素年输出负荷有重要影响,DOP、DIP、DP、PP和TP的输出总量分别占整个雨季输出的48%、81%、70%、87%和81%,其中DIP占DP流失的77%,PP占TP流失的71%;2场降雨均存在污染物的初期冲刷效应,最大强度降雨的初期冲刷效应较首场降雨强烈;2场降雨的各磷素累积输出负荷同累积径流量之间均呈线性关系,且拟合度较好,但首场降雨各形态磷素直线方程的斜率均大于最大强度降雨.根据气象预报尽量减少在特殊降雨期间翻耕、施肥等农事活动,以及有针对性地建立沟渠、池塘等截污措施减少初期冲刷效应,是降低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7.
不同粒径地表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街尘及其径流冲刷引起的重金属污染日显突出.通过对北京市城乡道路街尘及其人工降雨模拟径流冲刷过程中不同粒径街尘中重金属的分析,探讨街尘与径流冲刷过程中的粒径效应及不同重金属赋存形态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粒径颗粒物从"静态"街尘到"动态"径流中的颗粒物,重金属浓度呈下降趋势.街尘中重金属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存在溶解与解析现象,颗粒物粒径越小,减少比率越大,5种重金属(Cr、Cu、Ni、Pb、Zn)的减少比率分别为24.3%、56.8%、34.3%、22.8%、27.3%.街尘中的弱酸可提取态比例要略大于径流颗粒物中弱酸可提取态比例,部分以水溶态进入水体中.在径流冲刷过程中,水相溶解态重金属变化不大,水相颗粒态重金属含量随降雨时间径流过程迅速降低.固相颗粒物的重金属浓度随降雨时间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粒径越小,冲刷率越大,最大为62.1%,最小为4.6%.地表街尘在径流冲刷过程中,小粒径颗粒物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较容易进入水体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8.
不同雨强条件下太湖流域典型蔬菜地土壤磷素的径流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杨丽霞  杨桂山  苑韶峰  吴业 《环境科学》2007,28(8):1763-1769
以太湖流域典型区域无锡市近郊区鸿声镇的蔬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通过野外径流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雨强对菜地土壤磷素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初始产流时间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减小(R2=0.99),径流量在雨强较小时,缓慢上升,但随着雨强的增大急剧上升,在雨强0.83、1.17和1.67 mm·min-1时,总磷(TP)和颗粒态磷(PP)都表现为初始流失浓度较高,随降雨历时延长略有下降,最终趋于稳定,而在大雨强2.50 mm·min-1时,TP和PP呈现波浪式起伏,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在整个降雨-径流过程中,溶解态磷(DP)变化比较平缓,占TP的比例为20%~32%,而PP占TP的比例为68%~80%,其变化规律与TP相一致,由此可见,PP是土壤磷素流失的主要形态;通过对比不同雨强下不同形态磷素的流失率,发现TP的流失率,大雨强2.50 mm·min-1是小雨强0.83 mm·min-1的20倍,而DP的流失率,却是33倍,这表明随着雨强的增加,加速土壤PP流失的同时,也大大促进了DP的流失,主要原因是降雨前表施磷肥,使得磷肥中大量的无机态磷溶解释放到水环境中,增加了DP的流失,从而会加重受纳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29.
穆彬  谢阳  江楠  蔡博峰  于顺利 《环境科学》2007,28(12):2889-2895
提出了将道路生态影响问题划分为3个尺度来进行评价,并根据不同尺度的生态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指标,从而系统、定量的评价道路建设和运行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小尺度问题采用野外调查和样方对比的方法;中尺度问题主要依靠不同分辨率的遥感监测,辅之野外调研;大尺度问题主要依靠遥感和GIS结合进行分析.以兰海高速公路为例,运用该系统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结果.因此,该体系方法可以作为道路生态影响评价和研究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0.
张革新  高伟 《环境保护》2011,(20):54-56
十一五期间,重庆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和国务院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环境保护置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突出位置,将不断创新环保机制体制作为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的重要内容,在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三个历史性转变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