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35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1.
我国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GC/MS对我国内地和香港共11个城市污泥中的6种U.S. EPA优控的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PAEs)进行了研究.各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总含量(∑PAEs)在10.465~114.166mg/kg之间,多数在20mg/kg左右.分子量较低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在所有的城市污泥中均检测到,但多数含量较低(小于1.0mg/kg).邻苯二甲酸正二辛酯(DnOP)在少数城市污泥中未检测到,但在其他城市污泥中的含量都较高.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仅在个别城市污泥中检测到,且含量较低.各城市污泥中的邻苯二甲酸酯都是以个别化合物为主,显示出不同的分布特征.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与污水来源、污水处理方式、污泥类型、化合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2.
松花江表层沉积物PAEs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 esters,PAE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生态风险状况本文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仪(GC-MS)对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6种PAEs的含量分布和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商值法和环境风险水平(ERL)法对其生态风险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松花江干支流沉积物6种邻苯二甲酸酯(∑_6PAEs)含量范围(以干重计)为6 832.5~36 298.9ng·g~(-1)(平均值为18388.6ng·g~(-1)),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主要组分,干流点位∑_6PAEs含量(6 832.5~36 298.9 ng·g~(-1),平均值为18 616.9ng·g~(-1))与支流点位∑_6PAEs(10 367.6~26 593.3ng·g~(-1),平均值为18 264.1ng·g~(-1))差异不显著(P0.05),支流点位各PAEs单体含量与干流点位差异不大.从上游到下游干支流∑_6PAEs含量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农业自然区域∑_6PAEs平均含量(18 677.5 ng·g~(-1))与城市工业区域(18 063.7 ng·g~(-1))相近(P0.05),DBP和DEHP是两区域内的主要PAEs两者平均值贡献率高达98%以上.②松花江干支流表层沉积物中∑_6PAEs主要来源于人类日用品、农业生产以及含有增塑剂的工业生产.③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DMP和BBP对水生生物无生态风险,DEP具有低水平生态风险,而DEHP和DBP对水生生物具有高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73.
对长江重庆段两江水相、间隙水和沉积相中5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分布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相中PAEs含量为53.2 ~343.0 ng·L-1,间隙水中为916.8~7517.1 ng·L-1,沉积相为1787.0 ~5045.9 ng·g-1,间隙水相PAEs含量高于水相;比较两江PAEs分布,支流嘉陵江污染程度高于长江干流;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水体和沉积物中的主要污染物,在间隙水相存在明显富集,这两种污染物在水相中的含量低于地表水质量标准;黏土是影响沉积相中PAEs分布的重要因素,有机质含量对其影响较小;沉积物-间隙水间的lgKoc值与lgKow不相关,DBP在沉积物和间隙水间的分配接近平衡,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有由沉积相向间隙水相迁移的趋势,DEHP则由间隙水相向沉积相迁移.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比,研究区PAEs含量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相似文献   
74.
北京市污水处理厂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水平及其归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周益奇  刘云霞 《环境科学》2013,34(4):1357-1362
选取北京市3个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采集进厂水、二沉出水和出厂污泥并分析其中的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O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浓度.进厂水水相中DMP、DEP、DBP和DEH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98、0.21×102、0.27×102和0.15×102μg.L-1,而BBP和DOP均未检出.脱水污泥中检出了DBP和DEHP,平均质量浓度(以干重计)分别为0.37μg.kg-1和0.31×103μg.kg-1.DMP、DEP、DBP和DEHP的去除效率分别为68.3%~82.6%、94.5%~98.2%、74.7%~95.0%和90.5%~90.7%,主要的去除机制可能是生物降解和向空气挥发.而二沉池出水和脱水污泥中高浓度的DBP和DEHP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5.
要闻     
《环境教育》2011,(7):5
国家六部委发布通知集贸市场送塑料袋将受罚国家发改委等6部门近日通知,今年7月至8月将在全国集中开展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专项行动,禁止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对违反规定的商品零售场所经营者,特别是集贸市场开办者将给予处罚。我国"限塑令"实施已经3年。由于超薄塑料购物袋使用量最大,而且容易破损、不能重复利用,大多随  相似文献   
76.
综述了室内环境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存在状况,及其对人的危害。介绍了主要的几种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前处理方法及其分析测定技术。  相似文献   
77.
环境中的PAES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的致突变作用。方法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为污染物对蟾蜍蝌蚪染毒24小时,并观察其细胞核变化。所用蟾蜍蝌蚪处于变态期,对污染物较为敏感。结果邻苯二甲酸酯使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率以及核异常细胞率上升,微核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在浓度为78 ug/ml,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1,浓度在18.5 ug/ml时试验组突变的细胞核的形态发生显著改变,核异常细胞率与对照组核异常细胞率有显著差异P〈0.05。此时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微核、双核、核内凹、核碎裂、无丝分裂时核分裂不均等核的形态变化。结论邻苯二甲酸酯对蟾蜍蝌蚪具有明显的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8.
邻苯二甲酸酯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存在最广泛的有机有毒污染物之一.利用BIOLOG和ARDRA方法,分别考察了不同浓度PAEs对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PAEs处理的土壤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值随时间增加的幅度不同,PAEs浓度越高、AWCD值增幅越小,对微生物代谢活性的抑制作用越大;不同浓度PAEs处理样品中微生物群落生理代谢活性和碳代谢类群表现出明显差异,空白和低浓度土壤微生物以糖类和羧酸类代谢群为优势类群,而中浓度和高浓度土壤微生物以多胺类代谢群为优势类群;主成分分析也显示碳代谢类型出现差异,PC1就能将4个样品很好地分开,与PC1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碳源有L-天冬酰胺酸、 4-羟基苯甲酸和D-苹果酸,负相关的碳源有D-半乳糖醛酸、i-赤藻糖醇、γ-羟基丁酸和1-磷酸葡萄糖.ARDRA带型分析表明不同的土壤样品的多样性指数随着PAEs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短时间内PAEs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多样性.  相似文献   
79.
选择垃圾渗滤液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特征污染物,通过室内实验确定了DMP和DBP在包气带土层的降解、吸附、弥散参数,建立了DMP和DBP在包气带迁移的对流-弥散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解方法,预测了DMP和DBP在包气带土层中迁移及其对饱水带地下水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DMP和DBP 的包气带污染距离分别可达6.5m和0.5m,DMP存在丰水期污染饱水带地下水的风险,而DBP的污染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80.
冬季天津家庭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我国家庭住宅室内空气颗粒物中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程度,采集天津市13户家庭住宅冬季室内空气颗粒物PM10、PM2.5样品,采用GC/MS分析了DMP、DEP、DBP、BBP、DEHP、DOP等6种邻苯二甲酸酯.结果表明,室内空气颗粒物中DMP、DEP、DBP、BBP、DEHP这5种邻苯二甲酸酯在所有家庭均被检出,DOP在部分家庭检出.其中,DBP和DEHP为主要污染物.PM10和PM2.5中的6种物质占ΣPAEs颗粒相的比例规律相同,DBP和DEHP较大,分别为13.92%~91.50%、5.56%~85.08%和20.88%~93.95%、5.53%~75.90%;其次是DMP、DEP和BBP,DOP最小.不同粒径颗粒物上PAEs的分布显示,大多数PAEs易吸附在粒径较小的细粒子PM2.5上;结合调查问卷分析表明,冬季室内空气颗粒物上PAEs污染主要来源于室内,受房间的装修时间、装修特点、生活习惯、吸烟、烹饪、塑料制品使用量、室内清洁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