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7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36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通过含甲亚胺基团的二酸与二胺反应,制备了聚甲亚胺酰胺树脂。用KBr压片法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并对其吸附去除水溶液中铅离子进行研究。探索了pH、铅离子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的影响。以吸附量和去除率为综合目标,最优条件是:pH为6.5,吸附剂投放量为50 mg,铅离子初始浓度为300 mg/L,吸附时间为60 min;此时吸附量达到275 mg/g,去除率达91.7%。25℃时在研究浓度范围内,铅离子吸附去除过程可以用Langmuir等温线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描述;其动力学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2.
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咪鲜胺及其代谢物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咪鲜胺的最小检出量为15×10-11g;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kg-1;在浓度为002—20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756%—1060%;变异系数为25%—115%.  相似文献   
63.
二溴次氮基丙酰胺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芬 《化工环保》2005,25(5):395-397
通过实验合成了一种杀菌、阻垢剂——二溴次氮基丙酰胺(DBNPA)。红外及质谱谱图分析表明,产品即为DBNPA。测试了DBNPA在冷却水系统中的杀菌、除粘和缓蚀性能。结果表明,在冷却水系统中投加15mg/L的DBNPA,1h后的杀菌率为99%以上,而且该效果至少可持续48h;4h后就能使冷却塔内的粘泥质量浓度上升至原来的3倍以上;挂片的腐蚀速率由未加药前的0.800mm/a下降至0.052mm/a。  相似文献   
64.
综述了检测酰胺类除草剂的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色质联机法以及一些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5.
气相色谱法测定废水中N,N─二甲基甲酰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气相色谱仪氢焰检测器,PEG20M毛细管柱测定废水中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结果表明与分光光度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6.
啶虫脒对蜜蜂急性毒性较低,且允许在作物花期施用,而杀菌剂也是蜜源植物花期常用药剂。本文采用点滴法和摄入法测定了10种常用杀菌剂对啶虫脒中华蜜蜂毒性的潜在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点滴田间实际暴露剂量的杀菌剂使啶虫脒对中华蜜蜂的毒性不同程度的增加。点滴杀菌剂和啶虫脒24 h、48 h后,咪鲜胺、丙环唑、腈菌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己唑醇、吡唑醚菌酯、三唑酮、氟硅唑使啶虫脒毒性分别增加14.02、10.74、8.50、7.92、4.77、4.28、4.19、4.07、2.74、2.67倍和8.01、10.14、4.80、7.09、2.66、2.56、3.62、2.69、2.24、1.49倍。摄入田间实际暴露剂量的杀菌剂和啶虫脒混剂24 h、48 h后,啶虫脒对中华蜜蜂的毒性增加。其中,丙环唑、氟硅唑、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咪鲜胺使啶虫脒的毒性分别增加3.62、2.46、2.10、1.98、1.56倍和2.07、2.81、2.20、2.58、2.23倍。因此蜜源植物花期应避免丙环唑、咪鲜胺、戊唑醇、腈菌唑与啶虫脒先后喷施或混合喷施,慎用己唑醇等其他6种杀菌剂,以防啶虫脒残留导致中华蜜蜂采集蜂中毒。  相似文献   
67.
水杨酸甲酯废水及水杨酰胺废水有机物浓度高、难以直接生物降解.采用"树脂吸附—吹脱—UASB—A/O"组合工艺处理该类废水,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出水水质能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二类污染物的三级标准,运行经济可靠且能回收水杨酸甲酯及水杨酰胺.  相似文献   
68.
选取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丁烷磺酸(PFBS)两种链长不同的典型全氟化合物(PFASs)作为目标去除物,以硫酸钙为典型无机结垢,研究硫酸钙结垢不同阶段中纳滤膜去除PFASs的特征和相关机理,简称硫酸钙试验,同时以相同离子强度的非结垢无机盐溶液开展对比试验考察目标PFASs的截留规律.结果表明,当硫酸钙和目标PFASs共存时,PFOS稳定截留率为硫酸钙试验(97.1%)>对比试验(93.0%),而PFBS稳定截留率为对比试验(46.2%)>硫酸钙试验(38.2%).对于同一PFAS,同一过滤时刻,膜面带电量:硫酸钙试验<对比试验;联合截留率、膜通量和Zeta电位综合分析可知,硫酸钙结垢过程中,PFOS的截留主要由Ca2+与PFOS的络合及架桥作用控制,该作用影响PFOS分离过程中的空间位阻作用强度;PFBS过滤初期的截留中静电排斥起主要作用,结垢层生成后,滤饼层强化的浓差极化作用成为PFBS截留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陈超  赵倩  封莉  张立秋 《环境科学》2012,33(12):4340-4345
以氙灯为模拟光源,研究了酰胺咪嗪(carbamazepine,CBZ)在纯水中的光降解效能与机制,并考察了硝酸根离子(NO3-)、碳酸氢根离子(HCO3-)和腐殖酸(HA)对其光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纯水中CBZ的光降解符合假一级反应动力学;在光强为1 200 mW.cm-2、CBZ初始浓度为200μg·L-1时,CBZ的光降解速率常数为0.028 7 min-1,半衰期为24.15min;纯水中CBZ的去除是以自敏化光降解反应为主,其中单线态氧(1O2)参与的自敏化光氧化反应贡献率较大,为75.3%,而羟基自由基(.OH)的贡献率较小,为5.6%;在本试验条件下,NO3-、HCO3-以及HA浓度的增加都会对CBZ的光降解过程产生抑制,其中NO3-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当加入的NO3-浓度为0.5 mmol·L-1时,CBZ的半衰期延长为433.22 min,约为不加NO3-时的18倍.  相似文献   
70.
氮素调控对冻融过程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风  白丽静  张克强  黄治平  杨鹏  张金凤 《环境科学》2009,30(11):3142-3145
应用室内冰柜模拟冻融过程,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和浓度(40、200和800 mg/L)对潮土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土壤冻结时间的延长N2O排放通量缓慢降低,土壤融化初期出现一个土壤N2O排放通量高峰,而后随土壤逐渐融化的进行N2O排放通量缓慢升高.3种氮素浓度条件下,铵态氮、硝态氮和酰胺态氮冻融过程中土壤平均N2O排放通量分别为119.01、205.28、693.95μg.(m2.h)-1,611.61、1 084.40、1 820.02μg.(m2.h)-1和148.22、106.13、49.74μg.(m2.h)-1,而对照处理仅为100.35μg.(m2.h)-1.随氮素浓度的增加,铵态氮、硝态氮源土壤N2O累积排放通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7.49%、40.09%、425.67%和563.38%、915.28%、1458.6%,且施加的浓度越高累积排放量越大,但达到稳定N2O排放通量的时间向后推移.随浓度增加酰胺态氮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随浓度增加而降低.建议潮土越冬水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应分别小于200 mg/L和40 mg/L,酰胺态氮的浓度不限,从而减少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