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234篇
基础理论   8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71.
土壤解吸过程是影响污染物生物有效性和土壤修复的重要因素.采用人工添加方法制备加菲(PHE)老化1个月的土壤.考察水-土体系中溶解有机质(DOM)对PHE解吸动力学的影响和相互关系.结果表明.DOM与PHE的解吸释放浓度表现出相似的先增后减、最后趋于平衡的动力学过程(双尾显著性水平0.000,Spearman 秩相关系数0.778).PHE 解吸动力学常数量级的变化范围在10-5~10-6s-1之间,而且转折变化发生在峰值释放量所对应的时间点(2.5 h 左右).另外,紫外光谱表征参数E4/E6<5说明解吸进入水相的 DOM 主要为胡敏酸,另一参数A254,SUV 的变化趋势与PHE解吸动力学过程相一致.在不同pH条件下,PHE解吸浓度的关系为:碱性>中性>酸性.因酸性条件下溶解释放的胡敏酸(DHA)发生沉淀而无法判定其与PHE释放浓度的相关性;在其它pH条件下DOM、A254,,SUV>都分别与PHE的解吸浓度显著相关.这些结果说明DOM是影响PHE解吸动力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2.
典型多环芳烃对红树林区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典型多环芳烃对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优势藻的毒性效应.所选藻种为浮游藻中肋骨条藻和附着藻菱形藻,经分离、纯化和培养;所用的典型多环芳烃为菲和荧蒽.结果表明:丙酮对两种藻的不可见效应浓度值均为0.3%(v/v),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急性毒性试验的72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72-EC50)分别为0.95 mg/L和0.32 mg/L,而荧蒽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72-EC50分别为0.17 mg/L和0.09 mg/L.中肋骨条藻对菲和荧蒽的耐受性比菱形藻强,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毒性比荧蒽弱.  相似文献   
73.
郝晓霞  张耀斌  全燮  梁旗  陈硕 《环境化学》2011,30(2):466-470
采用平衡振荡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对两种有机污染物(硝基苯和菲)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组分PFOS在沉积物上是非线性吸附;与其它有机污染物共存时,随着PFOS浓度的升高,硝基苯的吸附量先减少后增加,而菲的吸附量则先增加后减少.PFOS对其它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规律与有机污染物的...  相似文献   
74.
对二氮杂菲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干扰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设计了温度过低、浑浊带色和混溶乳化3种干扰试验方案,探讨了各干扰因素在不同工况下的试验结果、影响程度及消除措施.提出温度过低须在测定前提高环境温度,以确保显色反应完全;浑浊带色须在测定中采用色(浊)度校正法消除干扰;混溶乳化可在测定中利...  相似文献   
75.
共基质对优势菌降解多环芳烃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萘为唯一碳源驯化长期被焦化废水污染的污泥,7周后,平板划线分离出两株黄杆菌FCN1,FCN2及一株短杆菌BCN1;并利用静态反应曝气及生物摇床试验对其降解菲、芘的效能进行了试验,同时研究了共基质及无机离子对它们降解菲、芘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BCN1对菲、芘的降解效果最好,淘米水对分离出的三株菌降解菲或芘均有明显的共代谢促进作用.苯酚、尿素、葡萄糖对两株黄杆菌降解菲有抑制作用.加入Fe3+使淘米水在两株黄杆菌降解菲的反应体系中的共代谢促进作用减小,但却增加了短杆菌反应体系中淘米水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6.
黑碳制备的不同热解温度对其吸附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300~700℃热解小麦秸秆24h,提取制备黑碳.测定了黑碳化学组成和BET比表面积,研究了菲在黑碳上的吸附与解吸,测定了菲在黑碳上的最大不可逆吸附量.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升高,黑碳比表面积增大,芳构化程度加深,表面疏水性增强;相应地,黑碳对菲的吸附容量和最大不可逆吸附量增大,吸附与解吸非线性程度和解吸迟滞也变得更显著;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能较好描述菲在黑碳上的吸附与解吸.  相似文献   
77.
一株内生真菌单独及与水稻联合降解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一株植物内生真菌拟茎点霉(编号B3)单独降解菲的条件及与水稻联合降解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乳糖和蛋白胨浓度均为10g/L、愈创木酚作为诱导物时,B3菌株10d内对初始浓度为100mg/L菲降解率达52.54%.该菌对菲的降解与菌丝生物量、胞外木质素降解酶类无明显关系,其分泌的漆酶作用底物表现出一定的特殊性.B3菌株与其共生植物水稻联合培养有利于对菲的降解,30d后菲残留浓度仅为无菌对照组的8.40%.水稻感染内生真菌B3后对菲胁迫表现出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78.
高效菲降解菌降解特性与蛋白组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各种条件下高效菲降解菌ZXl6对菲的降解特性,并借助一维与二维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比对了菲诱导前后ZXl6蛋白表达差异.结果表明,该菌株利用菲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为7.5,可以耐受并降解2 500 mgL-1菲.不能利用邻苯二甲酸,但可利用水杨酸和邻苯二酚.菌株细胞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菌株在菲诱导12 h后,出现两条M这l9x103和27x103的新增蛋白条带,从二维电泳图谱的相应分子量位置上发现3个新增表达蛋白,质谱分析与牛物信息学检索结果表明,2个点分别为芳香族加氧酶小亚基,1个点为顺式氯苯二氢二醇脱氢酶.  相似文献   
79.
我国植物VOCs排放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1992~2000年,使用流动式、封闭式采样法,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了我国4 种气候类型(温带-寒温带,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亚热带),7 个地区(黑龙江,北京,福建,广东,四川,湖南,云南),共 58 种当地优势树种、庄稼和草地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排放速率.使用G93 算法,换算出相应异戊二烯和单萜烯的标准排放因子,并划分了这些排放因子的等级.同种树种在不同的气候带和季节的排放有明显的差异,通常,VOCs 排放速率南方高于北方,夏季高于冬季;阔叶树主要排放异戊二烯,针叶树主要排放单萜烯,但是我国南方相当数量的阔叶林的排放特征不符合上述规律.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提高阳离子絮凝剂的絮凝性能,选用阳离子疏水表面活性单体DBC和亲水单体AM,以EDTA-2Na为络合剂,以AIBN和APS-NaHSO3为复合引发剂,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得一种新型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类絮凝剂P(AM-DBC)(PAD)。此方法具有工艺操作简单、无需添加其他模板和表面活性剂、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高和转化率高等优势。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0%、单体摩尔比n(AM)∶n(DBC)=7∶3、pH=4.0、反应温度为60℃、EDTA-2Na的浓度为0.5%时,产物PAD的特性黏数为1 018.7 mL·g~(-1),转化率可达97.2%。采用响应曲面法的Box-Behnken模型对实验参数进行了优化,根据预测出的实验参数,修正后进行了平行实验。当总单体质量分数为42%、EDTA-2Na的浓度为0.56%、pH=4、反应温度为60℃时,合成的PAD的特性黏数为1 027.1 mL·g~(-1),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仅为0.497%,可以较好地吻合,从而得到PAD的最优制备方法。制备的PAD性能优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依据,可以广泛应用于含油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