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707篇
安全科学   287篇
废物处理   144篇
环保管理   134篇
综合类   1404篇
基础理论   243篇
污染及防治   329篇
评价与监测   43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11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肖庆良  黄志雄 《环境》2005,(Z1):105
对20m3/h的电镀废水采用催化铁内电解工艺进行处理,通过调试与运行,处理效果稳定,重金属、CODCr均能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2.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工业水玻璃、氯化铝、氯化铁、硼酸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硅铝铁硼(PSBFA)。通过考察不同pH值条件下水玻璃的胶凝时间、Si/Al物质的量比、硼的浓度、熟化时间等因素对聚硅铝铁硼产品应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聚硅铝铁硼的最佳制备条件为pH值为2~4,Si/Al物质的量比在1.0左右,硼的浓度为0.02mol/L,熟化时间为5d左右。絮凝应用实验表明,聚硅铝铁硼对于印染废水脱色效果、生活污水的COD去除率具有优异的絮凝性能;与传统混凝剂硫酸铝和市售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SBFA的具有投加量少、沉降速度快、絮体体积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73.
金属尾矿废弃地的生态恢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尾矿废弃地是一种典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本文通过对其生态恢复所面临问题的研究,讨论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理论和方法,分析了使用外来物种对于尾矿废弃地这一独特的退化生态系统进行恢复的可能性,并探索了尾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74.
焦化黄血盐系统内的吸收塔在停产检修补充填料——铁刨花期间,经常发生铁刨花自燃现象,这是严重的事故隐患。结合武钢焦化公司黄血盐工艺特点,对其自燃原因作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5.
磁选柱在矿山磁选尾矿和硫铁矿烧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磁选柱的结构、分选原理、分选过程及其在处理矿山磁选尾矿和硫铁矿烧渣方面的应用。用磁选柱精选磁铁矿尾矿,得到的精矿品位大于66%;用磁选柱精选硫铁矿烧渣,得到的精矿品位大于65%。硫的质量分数降至0.84%。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80年代,乌龙泉尾矿库三次决口,连续被原冶金部定为冶金矿山重点险库。为了排除险情,延长该库的服务年限,1989年建成了尾矿回收试验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指标。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该系统时开时停,使得大洪山尾矿库干滩迅速上升,对尾矿回收系统改造工程的研究再次提上日程。本简要论述了乌龙泉尾矿回收系统的生产现状及改造工程的初步设计与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77.
78.
ClO2处理含铁,锰及细菌饮用水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贤  周明 《四川环境》1996,15(2):12-14
为了除去水中高含量的铁,锰及细菌,采用ClO2氧化Fe^2+,Mn^2+和灭菌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水平铁,锰都末检出,细菌指标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此法具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反应速度快,去除率极高,不产生致癌物质THM、且能很好地除水中的异味及色度等优点。此法适用于各种生活给水系统。  相似文献   
79.
80.
四川彭州铜尾矿库植被特征分析与植物群落演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翔  宗浩  王文国 《四川环境》2006,25(6):44-48
本文分析了四川彭州铜矿尾矿库的植被特征、群落特征与演替。在该尾矿库上自然定居的高等植物共91种,隶属38科79属,以菊科(Compositae)和禾本科(Gramineae)植物为主。形成6种相对稳定的群落类型;在2003年弃耕后形成的地段分布有史蒿+小飞蓬群落(Artemisia argyi+Conyza conadensis Comm.)、艾蒿+打破碗花花群落(Artemisia argyi+Anemone hupehensis Comm.)、艾蒿群落(Artemisia argyi Comm.)和白车轴苹群落(Trifolium repens Comm.);在经过30~40年自然演替的地段分布有芭茅+羊耳菊群落(Miscanthus sinensis+Inula cappa Comm.)和羊耳菊+千里光+密蒙花群落(Inula cappa+Senecio scandens+Buddleja officinalis Comm.);在近十年内新形成的地段现主要覆盖地衣和葫芦藓(Funaria hygrometrica)。通过对群落结构和不同地段植被特征的对比,对本铜尾矿库的演替现状和规律进行了分析,井讨论了人为影响对演替进程的影响,提出了人工恢复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