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1297篇
安全科学   269篇
废物处理   167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2318篇
基础理论   583篇
污染及防治   442篇
评价与监测   134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阿哈水库沉积物中Fe,Mn的二次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阿哈水库污染物,库边淤泥,土壤Fe,Mn的溶出表明Fe在PH值为4,6,8,10时,溶出率分别为10^-1,10^-2,10^-3,10^-4数量级;Mn在pH值为4-8时,溶出率则为10^-1-10_62数量级,pH值为10时,溶出率为10^-3数量级。  相似文献   
72.
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同时脱除烟中SO2和NOx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用半胱氨酸合铁溶液同时脱除烟气中SO2和NOx,研究了「SO^2-3」对NOx脱除率的影响,半胱氨酸的再生。实验表明,烟气中SO2可以全部脱除;随「SO^2-3」的增加能增大半胱氨酸合铁(Ⅱ)溶液对NO的吸收。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利用统计分析和吸收系数描述了昆明西山土壤-植物系统中Fe,Mn,Ni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试植物在土壤-植物系统中对Ni元素均表现出相对的稀释和绥冲作用;对Mn元素,除了菊科夏田菊,山紫金子和牛旁外,均表现出相对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74.
75.
通过删去灰化步骤,缩短干燥时间,在无基体改进剂的条件下,提出了快速测定水中痕量Cu、Pb、Cd的方法。方法简单、快速,符合常规水质分析需要。  相似文献   
76.
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晶貌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通过对铝,铁水解共聚物的合成制备及其水解共聚合过程电位滴定的研究,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共聚物样品的晶貌观测,nAl/nFe的点能谱及结构组成的红外光谱测定,对铝铁共聚作用的化学特征及其晶形貌象,共聚作用进行了研究及讨论,为深入研究铝无机共聚溶液体系化学形态组成及其絮凝剂的提供了的基础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7.
本文采用自制原子捕集装置,选择了辐在不锈钢管上捕集的合适条件,使测镉的灵敏度比常规火分焰原子吸收法提高了116倍,应用于工业废水中痕量镉的测定,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8.
刘敬东 《环境工程》1991,9(5):39-40
利用化学法处理电镀企业生产的电解污泥,从中分离提出有价值的镍、锕、铁等金属,过程简单,消除污染彻底。  相似文献   
79.
研究了酸溶轧钢废钢渣制取铁盐净化剂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废渣在16%H2SO4 ̄11.1%HCl混倒中加热加流1h,铁的溶出率达92.4%,废渣与碳粉按5:1混合,于1000℃灼烧1h,而后在16%H2SO4中加热回流1h,铁的溶出率为73.6%,此净水剂在投加量为1‰时,对实际水样的浊度和COD去除率分别为89.5%和71%,净水效果优于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80.
基于原代培养背角无齿蚌鳃细胞的镉毒性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淡水贝类背角无齿蚌鳃细胞的原代培养途径,并阐释其在评价水体Cd2+毒性效应上的潜力,本研究比较了不同酶分解方法(链霉蛋白酶、胰蛋白酶)的鳃细胞存活率差异,并分析了L-15培养基中不同血清浓度(10% FBS、20% FBS)对鳃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细胞置于20℃生化培养箱中培养.进而根据Cd2+对鳃细胞的LC25值设定0.0625、0.125、0.25、0.5和1.0 mg·L-1 5个Cd2+理论浓度梯度,对原代培养的鳃细胞进行24 h暴露,分析了细胞活力、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0.025%链霉蛋白酶在4℃分解16 h的鳃细胞存活率为98.2%±0.2%,显著高于0.25%胰蛋白酶在26℃分解30 min的89.4%±3.5%鳃细胞存活率(p<0.05);L15培养基加入10% FBS的细胞存活率总体显著高于添加20% FBS的细胞存活率(p<0.05).在上述较佳的分解和血清浓度组合条件下,细胞培养120 h后,其存活率仍高达90.1%±4.7%.鳃细胞活力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两者之间呈显著的线性负相关(p<0.05);随着Cd2+浓度的增加,SOD和AcP含量总体增加,而CAT含量呈现出"诱导-抑制"的变化趋势.本研究初步建立了较为适宜的背角无齿蚌鳃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并揭示了其原代培养鳃细胞的细胞活力及SOD、CAT、AcP水平,具有作为评价水环境Cd2+毒性/污染的生物指标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