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2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759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162篇
环保管理   119篇
综合类   1756篇
基础理论   481篇
污染及防治   290篇
评价与监测   27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205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39篇
  2006年   123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7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中国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矿区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趋严重.本文对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途径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以重庆市綦江县永新冶炼厂为例,分析了冶炼厂排放废气中含重金属颗粒物沉降进入土壤的途径,结合厂址周围土壤中镍含量的监测数据,计算分析了冶炼厂投产30年后,受影响区域因大气降尘引起的土壤镍污染分布状况及趋势,估算得出每年大约有250 kg的镍沉降到厂址周围约4 km2范围内的土壤中,自然沉降率约为32%,为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2.
潘琼  郭正  李欢 《环境科技》2007,20(6):32-33,36
实验研究了模拟含锰废水在三维电解槽中的电化学氧化过程.考察了电解时间、电解电压及锰废水初始浓度对锰去除效果的影响,并确定适宜的反应条件.实验表明,在填充活性炭与树脂的条件下,在低电压短时间内,充分提高填充粒子的利用率,达到较好的锰离子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3.
本文研究了CV—PMo离子缔合物在聚乙烯醇的增溶下,对抗静电剂中的无机磷进行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4.
分别用常规法和离子色谱法对近岸海域大气NOX 进行同步监测,并对两方法间的相关性和测定结果的换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835(n= 9) ,其测定结果是可换算的。为此,建立了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气溶胶NO-3 浓度预测近岸大气NOX 浓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
用酸碱指示剂滴定法测定废水的中的OH-,CO3^2-,HCO3^-碱度时,S^2-对测定有干扰,此干扰可用H2O2掩蔽。  相似文献   
96.
有色金属工业冶炼废渣—镍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陆军 《环境工程》1994,12(1):58-59
  相似文献   
97.
液膜技术提取钴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用以为流动载体的Span-80表面活性剂膜分离Co(Ⅱ),Ni(Ⅱ)的最好分离条件及分离效果,其分离系数的βCo/Ni=133并且讨论了其提取分离郭的传质机理。  相似文献   
98.
模拟酸雨对浙东北红壤中盐基离子和铝的淋失影响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通过对浙江省东北部杭州至宁波地区两个红壤剖面的模拟酸雨淋溶实验研究表明,随着时间的延续,盐基离子的淋失浓度会在某一时期出现一个峰值。该峰值的出现与酸雨的pH值并不简单相关,Al^3+的淋失浓度只是在酸雨pH值=2.5左右才显增高并在淋出液pH=4.0时有一个阈值,经pH=2.5-3.0模拟酸雨10余年降水量的淋溶,红壤中淋出液的pH值下降不超过0.8。  相似文献   
99.
100.
不同体系中黄河沉积物对Cd2+吸附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黄河包头段的沉积物为吸附剂,分别以Cd~(2 )单离子溶液体系和Pb~(2 )、Cu~(2 )、Zn~(2 )、Cd~(2 ) 4种离子的混合溶液体系为吸附质,开展了在不同体系中Cd~(2 )的吸附、形态转化及释放等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体系中,Cd~(2 )的吸附等温线类型、吸附量、pH突跃区域的差别均较大,但不同体系中Cd~(2 )被沉积物吸附后的形态转化趋势基本相同;多离子体系中Cd~(2 )被吸附后的释放百分率比对应时间的单离子体系大,且释放曲线的峰型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