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2020年11月,选择闽江河口鳝鱼滩的芦苇湿地、短叶茳芏湿地及二者空间扩展形成的交错带湿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湿地近地气层中主要含硫气体(H2S)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湿地不同高度的H2S浓度均呈现出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其值均在白天(9:00—18:00)较高且变幅较大,而在夜间(18:00—次日6:00)较低且变幅较小.芦苇湿地的H2S平均浓度最高((0.0013±0.0025)μL·L-1),交错带湿地次之((0.0011±0.0012)μL·L-1),短叶茳芏湿地最低((0.0009±0.0013)μL·L-1).不同湿地的H2S日平均浓度整体均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H2S主要集中在近地面0~0.5 m高度且其浓度的变异性最低.研究发现,潮汐及风速是影响不同湿地H2S浓度日变化特征的共性因素,其中,芦苇湿地还受温度、电导率(EC)及氧化还原电位(Eh)的显...  相似文献   
92.
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CH4、CO2排放的短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杰  任鹏  黄佳芳  仝川 《环境科学》2016,37(9):3606-3615
于2015年4月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原位开展氮、硫添加实验,研究外源氮、硫添加对河口湿地CH_4、CO_2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NH_4Cl(NH)和NH_4NO_3+K_2SO_4(NS)添加显著促进了河口湿地CH_4平均排放通量(P0.01),NS耦合添加显著促进了湿地CO_2平均排放通量(P0.05);KNO_3(NO)和K_2SO_4(S)处理在实验期间对CH_4、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促进与抑制作用的交互影响,并且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CK)相比,NH和NS添加使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286.36%、122.73%),使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39.92%、34.24%).氮、硫添加对河口潮滩湿地CH_4、CO_2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异性,改变了短叶茳芏湿地生长季CH_4排放时间变化规律,但未改变CO_2排放时间规律.相关分析显示,NH和NS添加处理下河口湿地土壤CH_4、CO_2排放通量主要受土温、EC、DOC以及NH+4-N的控制(P0.05或P0.01),NO和S处理主要受土温、EC、pH、DOC、NO_3~--N的控制(P0.05或P0.01),CK处理则主要受土温的影响(P0.01).温度、盐度、氮有效性是影响河口湿地CO_2、CH_4排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3.
曹琼  黄佳芳  罗敏  谭季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3):1335-1345
闽江河口为研究区域,配对采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湿地、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湿地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湿地的植物、土壤(0~100cm)及由其围垦而成的水产养殖塘沉积物(0~100cm)样品,测定其有机碳含量,计算生态系统碳储量...  相似文献   
94.
选择闽江福州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淡水河段(A、B)、城市河段(C、D)和河口区(E、F)6个样点的沉积物柱样,探讨了湿地沉积物重金属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对酸沉降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可较好地拟合不同河段湿地沉积物吸附4种重金属(Ni2+、Cu2+、Zn2+和Cd2+)的热力学过程(R2≥0.71).不同样点对Ni2+、Cu2+、Zn2+和Cd2+的吸附能力整体以河口区最高,城市河段次之,淡水河段最低,解吸能力则与之相反,这主要与沉积物颗粒组成(黏粒)及pH值的差异有关.从淡水河段至河口区(A~F),不同样点0~40 cm土层对Ni2+、Cu2+、Zn2+和Cd2+的解吸量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pH值的增加,Ni2+、Cu2+、...  相似文献   
95.
为深入研究闽江口富营养化机制,于1985—2021年在闽江入海断面开展了水质监测。采用结合局部加权回归散点平滑法(LOWESS)的季节性肯达尔检验(SK检验)对断面溶解无机氮(DIN)及其各组分浓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水文资料对入海通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DIN浓度范围为0.728~3.140 mg/L,在37年间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各组分中NO2-N和NH3-N浓度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下降趋势,而NO3-N浓度呈极显著上升趋势。DIN组分中NO2-N和NH3-N比重不断减小,而NO3-N比重不断增大,目前已成为DIN的主要组成部分。DIN入海通量范围为3.59×104~14.85×104 t,在37年间缓慢增加,其各组分入海通量长期变化趋势同浓度变化类似。从长期来看,DIN及其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主要受流域环境变化及下游福州市含氮废水排放影响,而在短期则受台风、降水等一些突发环境事件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