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5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除草剂在水体、土壤、大气等环境介质中的残留广受关注。在弱酸条件下,于铂电极表面电化学聚合邻氨基苯酚(oAP)制备了除草剂特丁津(TB)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MIECS)。以K3Fe(CN)6为电化学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技术研究了MIECS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K3Fe(CN)6的峰电流值与TB浓度在2~160μmol/L范围内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5),检出限为0.66μmol/L。MIECS达到稳定电流响应时间约为8 min,对TB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将该印迹膜传感器用于农田环境水样的检测分析,回收率在97.6%~102.2%。  相似文献   
102.
阿特拉津降解菌SD41的分离鉴定及土壤修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山东省多年施用阿特拉津的农田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阿特拉津降解菌SD41,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R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该菌能以阿特拉津为唯一氮源生长,48 h内对1 000 mg/L的阿特拉津(pH 7.0)降解率为94.95%,在16~42℃、pH 7~10、0%~3%盐浓度条件下,对阿特拉津都有较高的降解率,外源性氮源对其降解无影响。该菌含有trzN和atzBC 3个阿特拉津降解基因。敏感作物盆栽试验证明,该菌株处理7 d能明显恢复小麦的各项生物量指标,具有很好的土壤修复能力,可为阿特拉津的生物修复提供良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3.
在阐述了阿特拉津的污染现状和危害基础上,探讨了国内外常规生物处理技术及深度处理:膜处理、高级氧化、催化还原、吸附等技术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研究进展,并总结对比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04.
水体阿特拉津残留对千屈菜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向水体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提供依据,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5个阿特拉津浓度(1、2、4、8和16 mg L-1)下千屈菜鲜重增量、叶片相对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等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阿特拉津胁迫下,千屈菜在实验浓度范围内均可存活和生长;但鲜重增量、RWC、叶绿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根系活力和POD活性降低,同时MDA含量上升,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阿特拉津浓度越高,其对千屈菜的毒性越高.1 mg L-1处理下,除POD活性外植物其他生长和生理指标均与空白对照无显著差异;但16 mgL-1处理下,鲜重增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则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由于阿特拉津的降解,这种不良影响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减弱.千屈菜对低浓度阿特拉津(≤1 mg L-1)具有较高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 - 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同时测定水中呋喃丹、甲萘威和阿特拉津,以甲醇-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选择220 nm为检测波长,二氯甲烷为洗脱剂.呋喃丹在0.200 mg/L ~5.00 mg/L、甲萘威和阿特拉津在0.020 mg/L~5.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  相似文献   
106.
常规处理工艺并不能有效去除水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研究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表面活性剂对阿特拉津进行增溶,并采用聚砜超滤膜和SDS胶束强化超滤处理阿特拉津。考察了SDS浓度、操作压力、无机盐、β-环糊精和烷基多苷(APG)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胶束强化超滤对阿特拉津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无机盐、β-环糊精、APG和SDS的复配可以提高阿特拉津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7.
影响津河水生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津河改造后整体水生生态环境的改善成效,对影响津河生态环境的城市径流、工业废水、生活垃圾、海河水质、津河底质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护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8.
阿特拉津是一种三嗪类除草剂,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其在厌氧环境中的半衰期较好氧环境更长,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本研究筛选出厌氧条件下普遍存在的硫酸盐还原菌菌株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 JN01),在明确该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和阿特拉津浓度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温度(250、400和600℃)所制备的生物炭对Shewanella sp. JN01厌氧降解水体系中阿特拉津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炭、Shewanella sp. JN01及两者联合对阿特拉津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41.64%、70.52%和88.25%.当菌株/生物炭为2∶1(体积比)时,由玉米芯为原材料在250℃下制备的生物炭因具有较多的脂肪碳而更有效地促进了菌株的生长.通过qPCR检测Shewanella sp. JN01中的阿特拉津降解基因发现其含有atz A基因,但生物炭对atz A基因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因此,生物炭主要通过促进Shewanella sp. JN01的生长而实现对阿特拉津的有效降解.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微生物强化去除厌氧体系中的阿特拉津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9.
化学改性活性炭对水中阿特拉津的吸附去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5 mol/L HNO3,40%NaOH及5%H2O2对活性炭进行化学改性,采用序批式实验研究了活性炭改性前后对阿特拉津(AT)的吸附平衡特性,并以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合活性炭改性前后孔结构和表面化学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改性方法对AT吸附去除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活性炭经5 mol/L HNO3改性后对AT的吸附性能显著降低;而5%H2O2和40%NaOH改性炭对AT的吸附能力较原炭明显增强,且40%NaOH改性炭的吸附能力大于5%H2O2改性炭。原炭及改性炭对AT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HNO3改性炭对AT吸附的降低主要是由于表面酸性基团的增加引起的;H2O2改性炭对AT吸附能力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比表面积的增大引起的;而NaOH改性炭对AT吸附能力的提高是由比表面积增大和表面碱性基团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几种改性炭和原炭对AT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依次为:NaOH改性炭>H2O2改性炭>原炭>HNO3改性炭。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