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9篇
安全科学   7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367篇
基础理论   201篇
污染及防治   3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通过自制根箱试验,研究了在两种不同镉浓度的农田土上,蕹菜Cd-PSC和non-Cd-PSC两个品种根际土壤酶和微生物的特征。结果表明:蕹菜根际土壤五种酶(脲酶,转化酶,酸碱磷酸酶,蛋白酶)活性和三类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显著大于非根际土壤(p0.01)。在同一土壤上,蕹菜品种间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均存在基因型差异(p0.05);在两种土壤上,脲酶、转化酶、蛋白酶在两个品种间表现不一致,而酸碱磷酸酶则一直表现为Cd-PSC的根际酶活性小于non-Cd-PSC的活性。Cd-PSC的根系细菌、放线菌的数量极显著小于non-Cd-PSC的根系土壤中的数量,而真菌数量却显著大于non-Cd-PSC的数量。  相似文献   
32.
人工湿地构筑根孔作用下土壤物质分布状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嘉兴市石臼漾湿地应用人工构筑根孔技术,以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按比例混合埋植于土壤亚表层,作为湿地的基质/填料。在湿地运行一年半后,按照正交设计表,以埋植秸秆的种类(S)、填埋的土壤层次(L)、距离秸秆外环的远近(D)和秸秆周围土壤的表观颜色(C)作为实验因素,对秸秆周围养分物质浓度、土壤酶活性以及铁含量进行采样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玉米秸秆和油菜秸秆腐烂较充分,分别形成较发达的粗根孔和细根孔;根孔周围土壤呈中度还原状态;粗根孔具有较强的优先流效应,其周围土壤具有较高的养分物质含量和较低的Fe2+/Fe3+比。粗根孔周围土壤具有较高的磷酸酶活性,而细根孔周围具有较高的β-葡糖苷酶活性和脲酶活性。综合比较,人工湿地构建初期,径级较大秸秆腐烂后形成的粗根孔发挥着更高的水分传导效率和更强的物质截留效应。  相似文献   
33.
改性活性炭纤维脱除NO的试验研究王晓明1许绿丝2(1.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福建龙岩364021;2.华侨大学化工学院,福建厦门362021)采用硝酸铵浸渍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改性处理,并对改型前后ACF的表面化学特性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ACF中引入了大量的含氧官能团和含氮官能团。采用改性ACF进行脱除NO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水分、含氧量、NO初始浓度对NO脱除  相似文献   
34.
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处理生活污水的模型规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工湿地模型中,研究了人为增加湿地植物根际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COD的降解效果:将2株从湿地分离的根际微生物扩增培养(分别用于模型1与模型2),与一定比例的生活污水混合后注入到湿地模型中,在停留12,24,36,48 h时分别测定污水中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加菌模型对COD的去除率显著高于空白模型(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二者的差异性越大,至48 h时,空白模型和2个加菌模型(模型1和模型2)对自然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0.6%,73.0%,75.3%,对灭菌污水COD的去除率分别为52.2%,76.3%,80.1%.说明向人工湿地中添加植物根际微生物将大大提高湿地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具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沈月兰  祁永江 《青海环境》2002,12(2):70-70,77
应用青杨、新疆杨伐根嫁接毛白杨,当年苗最高可达4.1m,地径5cm,生长优于一般造林和地膜扦插、埋条育苗。利用该技术为今后青杨的更新改造,调整树种结构,防御病虫害(尤其是黄斑星天牛虫害),引进优良树种以及伐根资源的有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36.
新型保水剂     
新型保水剂具有以下特点:①吸水迅速,保墒节水。它在短时内吸水膨大至数百倍,将水份储存起来,并能有效抑制水份蒸发,防止水土流失,节约用水50%以上。②养根、护根、不烂根。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调理剂和杀菌成份,能有效为植物根部提供营养和消毒,从而达到养根、护根、不烂根的  相似文献   
37.
鱼藕共生生态工程增益减耗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态工程原理 ,应用加环措施 ,在藕田套养泥鳅和黄鳝 ,作为生产、增益、减耗复合环 ,促进鱼藕互利共生。在完全不施农药的情况下 ,有效地防治危害莲藕的食根金花虫 ,达到藕鱼增产和改善田间生态环境的效果。实验表明 ,混套养泥鳅和黄鳝的效果最为明显 ,防治率和促藕增产率分别为 83 %~99%和 12 .7% ;单独套养泥鳅或黄鳝的防治率分别为 66%~ 90 %和 5 9%~ 85 % ,促藕增产率分别为7 6%和 2 3 %  相似文献   
38.
报道了一种新的测定NO^-2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催化光度分析法。基于H3PO4介质中,碘绿与溴酸钾的氧化还原反应受亚硝酸盐的催化使碘 绿褪色,据此建立了测定NO^-2的新方法。本文法检出限为0.29ug/L,该方法用于地下饮用水、环境标样的测定,相对标准为偏差 为1.05%-4.80% ,加标回收率为95%-117%。  相似文献   
39.
根际土壤微生物是植物修复及其强化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根际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有助于深入探索修复机制,从而进一步提高修复效率.微生物生态效应反映土壤生态变化,对于有效评估强化调控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在总结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根际微生物生态效应研究的基础上,综述强化调控措施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并分析利用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评估强化调控措施施用风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正>化工区基本情况天津临港化工区位于整个临港经济区的西北角,是临港经济区最早的起步区域,总面积约6 km2。目前有危险化学品企业20家。其中:危化品生产企业7家,使用、储存及其他化工企业13家;构成重大危险源企业15家(包括港区仓储4家),达到一级重大危险源企业11家,占七成以上;涉及危险工艺企业7家。目前共计涉及到的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种类23种;涉及危险化学品、油、气输送管线企业19家、共127根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