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30篇
基础理论   21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和美国70%的露天煤矿完全不同,有人说,中国煤矿的地质构造是全世界最复杂的。而兵团农六师大黄山煤矿,或许正是一个这样的典型。在离开城镇越来越远的地方,道路变得越来越颠簸,路边的景象变得越来越荒凉。终于,记者被告知,大黄山煤矿到了。大黄山煤矿位于新疆阜康境内,始建于1958年,有职工1000多人,其中两个主要生产矿井,均为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五害”俱全的矿井。去年5月,这里发生了一起强透水事故,所幸抢救及时,未造成人员伤亡。去年12月,一个矿井又发生险情,一次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被  相似文献   
12.
<正>为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配合做好第二次审议工作,2014年6月11日至1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阚珂率调研组在内蒙古进行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考察了华能伊敏煤电公司露天煤矿、火力发电厂、红花尔基水库水电站等生产经营单位,查看露天煤矿开采、火力发电生产以及水力发电流程,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隐患以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采石场大面积弃渣边坡无防护堆积和坡面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文章基于"蓄水范式"理念,以山阴县小娘娘山采石场为例,采用理论研究与实用施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套因地制宜的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该技术包括蓄水稳定技术设计和配套措施设计,以研究区内的一处弃渣边坡为示范点进行了实际设计和施工.结果表明,弃渣边坡稳定技术能有效提高弃渣边坡的稳定性和蓄水能力,施工方便、成本低,在实际工程中具有广泛地推广性.  相似文献   
14.
露天采矿对土壤质量造成了剧烈扰动,采矿废弃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复垦地生态恢复的重要原因。文章选择平朔露天煤矿区的设施农用地、耕地、人工草地、裸荒地和原始农田等5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对比分析了土壤物理性质、团聚体稳定性、养分状况和酶活。结果显示受采矿扰动后的废弃裸荒地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农地复垦有利于恢复和保护矿区废弃地土壤,但不同农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质量恢复存在显著差异。设施农用地有利于土壤的理化性质、团聚体稳定性、养分状况和土壤生物活性的全面恢复,耕地和人工草地的复垦对容重、团聚体稳定性和土壤酶活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难以在2年内达到原地貌相当水平,养分状况较废弃裸荒地几乎没有改善。研究结果说明,设施农用地可以较快地恢复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耕地和人工草地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肥力管理措施很难在短期内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5.
黑岱沟露天煤矿已经开采20多年,该矿区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使得该地区景观生态发生了显著地变化。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排土场生态修复已见成效,对于是否能使该地区生态系统在修复后保持长期稳定,进行了如下研究。本文运用Miami模型,通过计算该地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得出如下结论:黑带沟露天煤矿所在地区的自然系统本底的生产力处于最低--较低水平,稳定性较差;复垦后稳定性大幅度提升,即生态系统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金属矿山废弃地类型划分与生态退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超  毕君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1):41-44,49
由于矿山开采中地表结构扰动、环境污染等因素导致矿山废弃地生态系统极度退化。通过对其产生原因和占地现状、特征的分析,将金属矿山废弃地划分为5大类15个类型,对其生态退化特征进行了评价;其中地表结构的不稳定性、土壤和植被的缺失及重金属离子污染是生态退化的主要限制性特征,也是生态恢复的难点和重点,并对不同类型金属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CALPUFF模型在某露天煤矿煤尘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露天开采是我国煤炭生产的主要方法,为了验证CALPUFF模型在露天开采中,对煤尘浓度的模拟情况,本文耦合使用MM5/CALMET及CALPUFF软件,对某露天煤矿煤尘浓度进行模拟,并与监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监测值和模拟值的相关系数最高可达0.88,说明模拟值具有较高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露天煤矿粉尘源强的分类,选择合适的源强计算方法,通过模拟计算得出PM10模拟值,并与监测值进行比较,发现模拟值和监测值的相似系数在0.82左右,所选源强计算公式能较好的反映矿区粉尘在气象及地形条件作用下,在矿区地面的浓度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湖北省阳新县复垦工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风险,对研究区采集的69个复垦工矿废弃地表层土壤样品中As、Cd、Cr、Cu、Hg、Ni、Pb和Zn 8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Cu、Hg、Pb和Zn的含量均值高于湖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富集,部分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d、Cu和Ni的含量超过《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中的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8.7%、4.3%、10.1%和1.4%;复垦土壤中无清洁级别,预警、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土壤分别占1.48%、69.57%、18.84%和10.14%,各类型复垦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金属矿采选废弃地其他工矿废弃地砂石场废弃地煤矿采选废弃地,复垦土壤中各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依次为CdCuHgPbZnNiAsCr;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As、Cr、Cu、Ni、Pb和Zn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生态风险级别,而Cd和Hg最高分别达到较高和极高生态风险级别,复垦土壤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中,低生态风险、中等生态风险和高生态风险级别的土壤分别占66.67%、30.43%和2.90%,无极高生态风险级别的土壤。总体而言,研究区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和Cu的污染较突出,但考虑到毒性响应,复垦土壤中重金属Hg和Cd的污染更应引起警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