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300篇
废物处理   34篇
环保管理   71篇
综合类   508篇
基础理论   32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91.
紫外辐射对高岭土混凝过程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文东  王昌鑫  刘荟  韩雨 《环境科学》2017,38(1):188-194
高岭土普遍存在于水源水体中,对水处理过程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通过烧杯实验系统考察了紫外辐射对高岭土混凝过程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中性和偏酸性环境下,紫外辐射对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过程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溶液pH、混凝剂投量以及辐射时间分别为7.0、30 mg·L~(-1)和2.0 h时,紫外辐射后高岭土在混凝出水中的去除率可由原来的81.05%增至93.90%.这可能与光辐射后高岭土结构中的—OH伸缩振动吸收强度降低,Si—O伸缩振动吸收峰和Si—O弯曲振动吸收峰有所增强有关,使得高岭土表面的活性位点(—OH)数量下降;宏观上表现为微粒表面所带负电性下降,有利于在混凝过程中脱稳沉降.然而,在碱性条件下,其沉降性能却略低于未经紫外辐射处理的水样.  相似文献   
992.
采用硫自养填充床反应器处理模拟高浓度高氯酸盐(Cl O-4)污染水,考察不同进水Cl O-4浓度及水力停留时间(HRT)下的Cl O-4降解特性.结果表明,HRT为12 h时,进水Cl O-4浓度由50 mg·L~(-1)增加到194 mg·L~(-1)时,Cl O-4能被完全降解;进水Cl O-4浓度为194 mg·L~(-1)时,HRT由12 h减少至4 h时,Cl O-4去除率仅为74%;SO_2-4的产量随着进水Cl O-4浓度与HRT的增加而增加;进水pH和碱度(以Ca CO_3计)分别为8.0和500 mg·L~(-1),出水pH和碱度(以Ca CO_3计)分别为6.7和100mg·L~(-1);反应器底部氧化还原电位(ORP)稳定在-380~-330 m V,反应器上部氧化还原电位(ORP)稳定在-300~-250m V.分子生物学分析表明,反应器内的菌群结构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硫氧化菌Sulfurovum随反应器高度的增加而减少,由底部57.78%减少到上部的32.19%,同时硫化氢氧化菌Hydrogenophilaceae随反应器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由底部4.35%增加到上部的22.24%.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大型罐区存在重大火灾燃爆的风险,提出以油罐区重大事故防控环节的"风险评估—危害控制—监测预警—应急管理"为主线,重点研究罐区风险评估与布局规划、雷电监测预警与危害控制、油品管线静电在线监测与联锁控制、罐区安全动态监控与应急管理等技术的策略,建立油罐区本质安全理论和重大事故防范体系,为大型油罐区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提升罐区本质化安全水平,遏制罐区重大燃爆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994.
马青华 《装备环境工程》2017,14(10):105-109
对复合电位电偶腐蚀控制技术的原理及技术特点进行介绍,阐述了该项发明的用途,并通过消除和减缓电偶腐蚀的两个应用实例,说明了其应用方法和应用效果。该技术是一项针对异种金属之间电偶腐蚀的防腐蚀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电偶阴极上连接复合阳极使其极化形成复合电位,降低电偶阴极的电位,从而减小或消除其与电偶阳极的电位差,来实现对电偶腐蚀的控制,解决了其他防腐蚀技术难以解决的因耐蚀金属材料应用引起的电偶腐蚀问题。该技术有别于阴极保护思路,针对电位差这一电偶腐蚀源进行腐蚀控制,丰富了电化学保护方法内容。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为异种金属之间电偶腐蚀控制提供了解决措施,也为材料电化学匹配提供了一种等电位平衡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95.
Eh、pH和铁对水稻土砷释放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23,自引:14,他引:9  
水稻水淹管理是导致水稻土砷大量释放和水稻对砷富集累积的关键环节.为研究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pH值和铁对水稻土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有氧/厌氧和间歇式有氧水淹培养方式,并分析土壤Eh、pH值、溶解态砷和铁(Ⅱ)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长期厌氧水淹培养具有最大的砷释放量,且随着土壤Eh降低,砷(Ⅲ)和总砷(Ⅴ)的浓度均显著提高,其中相比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砷(Ⅲ)和砷(Ⅴ)浓度分别提高了1.37μg·L~(-1)和0.99μg·L~(-1);相反,间歇式有氧水淹处理砷的释放量则相对较低,当有氧处理时间最长(6 d)时,砷的释放量最低.土壤Eh与pH值和砷的关系研究表明,二者均与土壤溶液砷呈指数关系,且随着土壤Eh降低和pH提高,水稻土砷的释放速率增大;土壤溶液铁(Ⅱ)与砷则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0.868,P0.001).水稻土微环境中Eh降低和pH值提升是驱动砷释放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氧水管理模式是能够抑制砷的释放和降低水稻对砷吸收累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96.
为探讨水分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的内在关系及其对沼泽湿地有机碳分解矿化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25℃,155 d)实验研究了不同水分条件(24%~232%WHC)下三江平原3类湿地(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Eh)变化以及有机碳的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水分条件对湿地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有较大差异,在低于100%WHC(最大持水量)水分范围时,氧化还原电位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100%WHC(至积水2 cm)时,水分含量变化对泥炭沼泽和腐殖质沼泽沉积物氧化还原电位影响作用降低.泥炭沼泽、腐殖质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沉积物有机碳矿化最适宜水分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为32%、48%和76%~100%WHC.湿地沉积物有机碳矿化速率与氧化还原电位之间存在二次函数关系(p<0.05),在还原态下(Eh值<300 mV),有机碳矿化速率和矿化量随氧化还原电位的升高而升高,在氧化态(Eh值>300 mV)下则逐渐降低.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是三江平原湿地有机碳得以积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7.
包头钢铁集团公司共有六座高炉,这里出铁场高浓度的烟尘对厂区大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直接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同时影响周边的环境。六座高炉全部实现干法除尘,成为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中首家实现高炉全干法除尘的企业,对出铁场烟尘进行净化处理,净化后的气体可直接排入大气,改善了钢铁生产污染严重的现状。出铁场烟尘控制的关键处为出铁口、撇渣器、摆动流嘴三处。抓住了出铁场烟尘控制的关键环节,就加强了对出铁口烟尘的控制。  相似文献   
998.
等离子体改性PVDF中空纤维超滤膜的动电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轻膜污染以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为接枝单体,对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用低温等离子体方法进行改性。用流动电位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膜的流动电位并研究电解质溶液的种类、浓度及pH值的影响,对比改性前后的膜流动电位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流动电位绝对值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价态的升高而减小;改性后膜的zeta电位略高于原膜。  相似文献   
999.
不同铝形态去除水中腐殖酸的混凝特性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吴珍  张盼月  曾光明  高英  肖辉煌  周凡 《环境科学》2008,29(7):1903-1907
制备了碱化度为2.4、以Al13,为主要成分的聚合铝PAC-All13和碱化度为2.4、以Al30为主要成分的高聚聚合铝PAC-Al30.采用烧杯混凝实验,通过絮体颗粒生长、电中和能力、pH和混凝剂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比较了PAC-Al30、PAC-Al13,和AIC3,混凝去除水中腐殖酸的行为,并考察了水中残留铝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3种混凝剂的絮体形成能力由强到弱为PAC-Al30>PAC-Al13>AlCl3.与AlCl3相比, PAC-Al13和PAC-Al30的适用pH范围更宽,为5.0~8.0.PAC-Al30和PAC-Al13,的电中和能力差别不明显;由于更强的吸附和架桥作用,在低投量下PAC-Al30表现出更好的混凝效果,而且PAC-Al30比AlCl3和PAC-Al13有更宽的有效投量范围,为0.08~0.64mmol/L.对于腐殖酸含量为10m/L的水样,在pH为7.0,投量为0.16mmol/L下, PAC-Al30对腐殖酸去除率达到98.5%,此时出水残留铝浓度为0.066mg/L.结果证实Al30是可用于水中腐殖酸去除的一种新型的混凝/絮凝活性成.  相似文献   
1000.
The heavy 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 in East China since the 1980s caused the decrease of lake area and water storage capacity with impediment of regulation, lake eutrophication and frequent floods. Many restoration projects have been conducted. However, the knowledge of biogeochemical factors that drive nutrient cycles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restoration is still limited. We studied the effect of the remediation of a patch of near-shore shallow wetland on the northern bank of Chaohu Lake in the Yangtze-Huaihe region, China, which was used as rice paddy for many years, on the behavior of phosphorus. Redox potential (ORP), temperature 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monitored in situ from May 2006 to November 2007. Samples of soil pore water were collected during this tim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different forms of iron and phosphorus. ORP showed a clear transition of the wetland soil from an oxidized state in winter to a reduced state in summer. The decrease of ORP correlated with the release of large amounts of Fe and P. The maxima of total dissolved Fe and total dissolved P in the summer of the second year were (13.8 ± 6.8) mg/L and (0.88 ± 0.27) mg/L, respectively. 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P concentration far exceeded the critical value of lake eutrophication (0.02 mg/L). The pressure of P release to the adjacent lake during the first two years of wetland restoration from rice fields sh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by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