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9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940篇
安全科学   441篇
废物处理   65篇
环保管理   128篇
综合类   1893篇
基础理论   221篇
污染及防治   373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25篇
灾害及防治   19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厌氧UASB-混凝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屠宰废水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UASB混凝沉淀法对高浓度屠宰废水的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用UASB反应器处理屠宰废水,CODCr容积负荷可达6.8g(L·d),CODCr去除率达93%左右,并对UASB出水投加一定量的混凝剂PFS和助凝剂MZ,实验表明:系统出水达到《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792)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992.
供水系统水质生物稳定性与细菌生长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上海市某水厂实际供水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水源、水厂净水工艺到输配水管网对城市供水水质生物稳定性与微生物生长相关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水源污染和常规净水工艺局限性,水厂出水水质不能保障生物稳定性,在输配管网中,BDOC、浊度、余氯、异养菌数量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控制出厂水有机物含量,保持管网免受二次污染和强化消毒可有效减少管网中微生物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993.
厌氧复合床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生产性启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单体有效容积为500 m3,根据反应器中有机物降解和细胞合成的关系,建立了进料有机负荷模型Mn=(1+k)n-1M1和进料容积负荷模型Nn=(1+k)n-1N1.根据启动过程中细菌的生长特性和进料有机负荷模型的计算,提出了厌氧复合床反应器启动运行的进料负荷技术方案,成功地进行了厌氧复合床处理抗生素废水的生产性启动.   相似文献   
994.
同步脱氮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反应过程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28  
厌氧颗粒污泥经过驯化后,成为具有同步硝化与反硝化(SND)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实验在2L反应器中进行,温度,pH值,溶解氧分别控制在25℃,pH7~8,3~4mg/L.在实验条件下,SND好氧颗粒污泥COD去除率90%,氨氮去除率100%,出水检测不出NO2--N和NO3--N.反应器中SND颗粒污泥粒径在2.0~2.7mm的占全部颗粒污泥的50%,SVI为15~30mL/gTSS;污泥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3.236N;SND好氧颗粒污泥中挥发性固体为9.92mg/mL,占总固体的2/3.采用SND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研究,反应6h后氨氮去除率达100%,废水中检测不到NO2--N,仅残留2mg/L的NO3--N.  相似文献   
995.
CSTR模型是河流水质模拟的常用模型之一,其中水力学模型是影响CSTR模型数值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但迄今为止对CSTR水力学模型数值稳定性鲜有充分的讨论. 以赣江朝阳水厂至八一桥北段为例,采用实测数据,分单箱积分和整体积分2种方式,讨论了Runge-Kutta-Felberg方法(RKF)、经典四阶Runge-Kutta方法(RK4)和二级四阶隐式Runge-Kutta方法(RK2)的数值稳定性、模拟精度和时间效率. 结果表明,与国际上目前常用的单箱积分相比,整体积分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3种Runge-Kutta方法的稳定性排序是RKF相似文献   
996.
对主动脉动气流的分选机理及金属回收进行研究。利用高速动态分析系统对等沉颗粒的运动规律的研究表明在主动脉动气流中低密度颗粒可以获得比高密度颗粒更显著的加速度效应,使颗粒由于加速度的差异实现按密度为主导的分选;0.5~2.0mm粒级的废弃电路板破碎物料的分选实验表明,主动脉动气流比稳定气流具有更高的分选效率,脉动频率为2.0Hz时的分选效率比稳定气流高5%~15%。  相似文献   
997.
间歇式除磷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的快速启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厌氧/好氧方式运行SBR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考察沉淀时间对培养具有除磷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AGS)的影响。在沉淀时间降低为6min时,出现了AGS;在沉淀时间降低为4min的第6天,AGS培养成熟,肉眼可见。从降低沉淀时间到AGS培养成熟共耗时28d。AGS培养及稳定运行阶段,出水磷含量平均在0.92mg/L左右,最低为0mg/L,最高为3.34mg/L。具有除磷功能的AGS成熟时,其周围有大量的浮游累枝虫。AGS粒径范围为0.0~0.3mm、0.3~0.6mm及>0.6mm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4.88%,51.61%及3.51%,AGS与絮状污泥共存。与具有短程硝化功能的AGS相比,周期性的厌氧/好氧更有利于AGS的稳定维持,具有除磷功能的AGS远比具有短程硝化功能的AGS密实。试验结果表明在沉淀时间选择压的作用下,具有除磷功能的AGS形成的过程可分为3阶段:筛选-聚集-成熟。  相似文献   
998.
降解五氯酚的微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生物种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微好氧的条件下培养出颗粒污泥并用含五氯酚(PCP)的废水对颗粒污泥进行驯化,研究了培养过程中颗粒污泥的MLSS、SVI、粒径以及对COD和PCP处理能力的变化.颗粒污泥培养成熟后, PC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3%和86.1%.用扫描电镜观察了颗粒污泥的结构,颗粒污泥内细菌种群丰富,大多数为短杆菌和球菌.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对培养出的微好氧颗粒污泥以及用PCP驯化后的颗粒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群进行了初步分析和对比,用PCP驯化后的微生物种群发生了较明显的动态变化,新增了某些菌群,如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变形杆菌(Proteobacterium)和硫酸盐还原菌等.图6表2参20  相似文献   
999.
粤西典型崩岗侵蚀剖面可蚀性因子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崩岗侵蚀区土壤可蚀性研究是认识崩岗侵蚀机制的重要环节,而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与可蚀性因子K又是评价土壤可蚀性的重要参数.针对粤西典型红壤侵蚀区的两种不同侵蚀强度的花岗岩风化壳侵蚀土壤剖面,从垂向上研究了两种剖面中土壤颗粒组成特性、有机质空间变化,并利用USLE模型中的土壤可蚀性K因子修正方程计算了两种不同侵蚀程度剖面的可蚀性K因子,分析了三个指标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发现典型花岗岩区土壤侵蚀剖面的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和可蚀性K因子呈现较好的规律性,表现为:自剖面上部至下部,土壤颗粒组成逐渐变粗,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递减,可蚀性K因子逐渐升高,三个指标在红土层与砂土层过渡区(剖面2~3 m深度范围)分界明显,界面上下含量相差悬殊;相同层位对比研究发现,强侵蚀剖面相对于弱侵蚀剖面,土壤的黏粒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更低,可蚀性K因子值更大;两剖面中三个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土壤黏粒、粉粒、有机质质量分数与土壤可蚀性K因子具有显著相关性.综合分析认为,在广东崩岗侵蚀区,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含量及可蚀性K因子的空间变化均可有效地反映来源于花岗岩风化壳的土壤之可蚀性.  相似文献   
1000.
降雨作用下的坡面侵蚀不仅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也可能诱发严重的重力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研究其发生发展的机理以及内部理论规律对减灾防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水动力学公式为基础,从坡面颗粒侵蚀的水分环境角度入手,分析了浸泡状态下松散颗粒和固定颗粒的侵蚀机理,揭示降雨作用下坡面水流与坡面颗粒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给出各类型侵蚀发生所对应的临界降雨强度.最后,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理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