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6篇
  免费   880篇
  国内免费   1724篇
安全科学   3255篇
废物处理   99篇
环保管理   586篇
综合类   5585篇
基础理论   914篇
污染及防治   366篇
评价与监测   461篇
社会与环境   247篇
灾害及防治   567篇
  2024年   178篇
  2023年   542篇
  2022年   549篇
  2021年   726篇
  2020年   516篇
  2019年   497篇
  2018年   350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841篇
  2013年   588篇
  2012年   711篇
  2011年   669篇
  2010年   528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508篇
  2007年   448篇
  2006年   393篇
  2005年   329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81.
饮用水细菌内毒素污染的风险识别与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内毒素,又称脂多糖分子或者热原,是革兰氏阴性细菌和某些蓝藻细胞壁组分,主要由菌体死亡解体后释放.内毒素是常见的外源性致热原,属于强免疫刺激剂,与多种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由于饮用水中会滋长微生物,因此内毒素污染在饮用水中普遍存在.近年来,国外研究中饮用水的细菌内毒素污染开始受到关注,成为饮用水微生物安全领域新兴的研究方向.本文概述了细菌内毒素的物化性质和生物活性,分析了细菌内毒素在饮用水中的存在形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地表水源、地下水源、管网末梢水和深度处理水的内毒素污染调查状况,分析了传统水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和饮用水消毒技术对内毒素的控制效果,探讨了饮用水中内毒素的血液暴露、呼吸暴露和胃肠暴露途径导致机体潜在的健康风险、安全阈值和相关标准,并对饮用水细菌内毒素污染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2.
对江西省大余县某钨矿区周边的农田土壤进行调查分析,并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As、Pb、Zn、Cu和Ni的含量范围分别为15.33—154.65 mg·kg-1、156.29—346.98 mg·kg-1、47.73—277.72 mg·kg-1、19.06—210.24 mg·kg-1和12.00—35.11 mg·kg-1,一些土壤样点的As、Pb、Zn和Cu含量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对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壤均受到As、Pb、Zn、Cu和Ni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CPI(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标准,65.7%的土壤处于污染状态;利用TCLP法对土壤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所有土壤并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以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处于安全范围;以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发现Pb、As和Cu达到或超过中等生态风险的样点分别占37.14%、25.72%和2.86%,其他重金属污染风险均属轻微以下.不同评价方法得出的评价结果有差异,人们在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时要根据评价的目的慎重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83.
杨洁  瞿攀  滕彦国 《环境化学》2015,(1):186-187
通过对攀枝花市主干道路面尘中9种重金属元素(V,Pb,Cd,Cu,Zn,Ni,Cr,Fe,Mn)含量的统计分析,综合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富集因子法、地质累积指数法进行评价.在研究区域内,Pb、V具有明显富集,污染水平相对较高,但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Cu、Fe、Mn、Zn处于轻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较低,受人为污染源的影响较小;Cd、Cr、Ni无污染.  相似文献   
984.
典型河谷城市儿童土壤与灰尘铅暴露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定量评价河谷型城市土壤与灰尘铅对城市儿童健康的影响与风险,结合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陕西渭河谷地典型工业城市宝鸡、西安、渭南和铜川为研究区域,以定量分析河谷型城市儿童环境铅暴露为核心,收集4个城市土壤与灰尘分析样品总计243个。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了4个城市土壤与灰尘铅的含量;采用BCR连续形态分级法探究了城市土壤与灰尘重金属铅地球化学形态分布与迁移特征;根据US EPA污染物暴露与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城市儿童铅暴露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渭河谷地典型城市宝鸡、铜川、西安和渭南城市土壤与灰尘铅浓度(X±SD)分别为(409.2±52.54)和(624.70±66.15)mg·kg-1、(357.47±41.37)和(592.60±36.78)mg·kg-1、(61.4±13.31)和(78.42±14.89)mg·kg-1、(46.71±12.11)和(64.7±13.76)mg·kg-1,均高出陕西省土壤铅背景值;污染水平依次为宝鸡铜川西安渭南。4个河谷型城市土壤与灰尘重金属铅发生整体迁移的趋势为:宝鸡城市灰尘(90.71%)西安城市灰尘(84.74%)≥宝鸡城市土壤(83.12%)渭南城市灰尘(74.89%)≥西安城市土壤(74.50%)铜川城市灰尘(72.49%)铜川城市土壤(57.50%)渭南城市土壤(53.79%)。可见,铅在均在城市灰尘中的迁移趋势远大于相应的城市土壤。4个城市土壤与灰尘均表现出较大的儿童暴露致癌风险,宝鸡和铜川城市儿童土壤与灰尘铅暴露也分别存在非致癌风险,风险程度依次为宝鸡铜川西安渭南。儿童铅暴露致癌与非致癌风险程度与其城市土壤和灰尘中铅可氧化态分布呈相似的规律,表明碱性的城市土壤与城市灰尘(p H7)中可氧化态铅可能是导致河谷型城市儿童铅暴露风险和儿童血铅污染的主要形态和因素。由此,城市燃煤排放与含铅制品的加工等活动可能是渭河谷地河谷型城市儿童血铅与铅暴露最主要的贡献源,必须采取长期有效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85.
将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引入农业系统,以山东桓台县为例,从农业系统外部投入的源头入手,对高投入高产出粮区粮食生产的潜在面源污染风险进行全面预测和评估。结果表明,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富营养化面源污染潜力(EP)最大,其次是水体毒性潜力(AEP),环境酸化潜力(AP)最弱。夏玉米的各类指标均高于冬小麦,且夏玉米的EP、AEP和冬小麦的EP值都超过了2000年世界人均环境影响潜值。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指数(IP)分别是1.08和1.45,夏玉米的IP比冬小麦高34%。在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中,夏玉米对面源污染的贡献高于冬小麦。氮肥的施用对AP和E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9.75%和88.06%,农药的施用量决定了AEP的大小。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示范区养分管理优化方案推荐的施肥量,测算可知优化后冬小麦和夏玉米的IP分别降低2.91%和18.35%,但夏玉米的IP仍然高于冬小麦。因此,控制氮肥和农药的施用量等源头减量措施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6.
针对科学、准确、动态研判气体泄漏演变情景难的问题,通过重构化工企业厂区的三维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模型数值模拟方法,预演、分析气体扩散的路径、范围、浓度分布变化情况,并进行可视化。以福建省某化工厂为例,利用倾斜摄影影像数据建立化工厂区域内的建筑物三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开源软件OpenFOAM,对三维空间进行剖分生成计算域网格,采用三维Navier-Stokes方程作为控制方程,选用标准k-雷诺时均模型用于求解湍流效应,采用压力的隐式分割算法(Pressure Implicit with Splitting of Operations,PISO)计算流场,假设氯气在三维空间中某处发生泄漏,模拟了不同风速条件扩散浓度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氯气的扩散轨迹受风场和建筑物布局影响较大,风速增大会加速氯气的扩散,有利于氯气污染物的稀释;建筑物会阻碍氯气的扩散,同时受湍流效应影响,氯气易在建筑物之间的街道聚集,浓度稀释较为缓慢。模拟结果可为制定应急预案和预案演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7.
冶金企业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管存在较大难度。2022年,应急管理部党委部署启动工贸行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百日清零行动”,靶向清除“钢8条”“铝7条”“粉尘6条”等重点整治事项,为企业管控重大风险、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奠定良好基础。本文根据“百日清零行动”期间发现的问题,从5个方面提出助力冶金企业隐患“清零”的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88.
以某水泥窑处置固废危废项目为例,应用AERMOD模型,以PM10、PM2.5、TSP和二噁英为模拟因子,定量分析该水泥窑处置固废危废项目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和对周围敏感点居民的健康风险。研究结果表明:PM10、PM2.5、TSP和二噁英的日均浓度模拟值占标率均小于1,均满足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要求;该项目周围所有敏感点的HI均远远小于EPA推出的可接受风险水平(HI<1),且LCR低于EPA推出的可接受风险水平(LCR<1×10-6),即该项目生产过程排放的二噁英对周围敏感点的居民既不会造成致癌风险,也不会引起慢性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89.
油气生产作业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为保证石油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基于油气生产作业的风险情况,提出了油气生产调研方法,通过现场诊断发现了油气生产产生风险的原因,书面审查分析了不同作业类型的风险因素,访谈交流发现了管理要求和模式的弊端。针对油气生产高危作业风险调研情况,提出了高危作业分类分级管理措施,确保了油气生产作业安全有序进行,实现了油气生产作业风险控制,提高了油气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90.
精确界定风险分析对象和问题,系统全面识别生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是解决生产安全问题的关键。基于此,引入麦肯锡理论,运用SMART原则和MECE原则对风险分析问题进行精确界定和简化,并描述问题的系统边界;引入系统思维技能模型,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对生产系统中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准则,开发基于系统思维的风险分析过程。结合加油站生产系统情景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