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29篇
安全科学   83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25篇
综合类   1071篇
基础理论   163篇
污染及防治   40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67篇
灾害及防治   4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T-S模糊神经网络,利用大沽河2010年-2015年水质监测数据,选取溶解氧、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氮、总磷对水质具有重要影响的6项指标,建立适用的水质评价模型,对大沽河水质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上游水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中游、下游水质评价结果,网络评价水质等级变化趋势同真实指标数据变化趋势一致.验证结果充分表明了T-S模糊神经网络用于水质变化特征分析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2.
环境监测实验室试剂库是确保环境监测工作正常开展的后勤保障部门,为了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使环境监测数据更好、更有效的为环境保护工作服务,环境监测实验室应重视试剂库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试剂库的安全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63.
三峡前置库汉丰湖试运行年水体水质现状及控制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兵  何丙辉  王德宝 《环境科学》2016,37(12):4586-4595
三峡汉丰湖是世界范围较罕见的专为减弱消落带影响而修建的前置库,也是中国最大城市人工湖体,自汉丰湖试运行后,山水林田湖生态效益及建设宜居城市的社会效益显著.本文以三峡汉丰湖为研究对象,对汉丰湖试运行年支流来水及湖体断面进行水文、水质分层监测,包括水文参数(v、H等)、物理参数(T、pH、SD、DO、TSS等)、化学参数(高锰酸盐指数、Chl-a、TN、DN、NO_3~--N、NH_4~+-N、NO_2~--N、TP、DP、SRP等)共17个指标.监测结果表明:1 2月、10月等开始泄水蓄水时期水质较差,南河支流来水断面水质最差,调节坝出水断面最好;2汉丰湖水体总体呈轻度富营养化,主要污染指标为DN、TN、NO_3~--N、TP;3汉丰湖在试运行年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效果显著,Chl-a年平均消减率57.73%,高锰酸盐指数年平均消减率28.12%,SRP、TP、TN、TSS、NO_2~--N、DN、DP等年平均消减率20.15%~22.81%,NH_4~+-N、NO_3~--N等年平均消减率16.92%~18.74%,水体年平均富营养化指数降低15.74%.研究表明,1~3月、10~12月高水位湖泊形态试运行期间对各水质指标消减率高于5~8月河流形态时期,汉丰湖试运行良好,对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效果显著,可消减三峡入库水体污染物浓度.  相似文献   
64.
用氯和氢氧同位素揭示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分析地表水和地下水中氯离子浓度和δD、δ18O值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秦皇岛洋戴河平原地下水的形成演化规律.结果发现,洋戴河平原地表河水来源于中上游水库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且河水沿程受到δD、δ18O值、氯离子浓度更低的支流或灌渠水补给,从而使δD、δ18O值、氯离子浓度呈现沿程逐渐降低的现象.山前丘陵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直接补给,洪积扇及山麓地带地下水受到了一定的蒸发作用影响,除了接受丘陵区地下水的侧向补给外,洋河附近地下水还受到洋河水库水的混合.研究区西部咸水带的地下水由上游地下水和大泥河地热咸水混合而成,地热咸水的混合比率约为13%,而东部咸水带的地下水由上游地下水、本地污水和地热咸水混合而成,地热咸水的混合比率不超过9%.在海水入侵区,地下水主要由本区地下淡水和海水(海水混合比率不超过10%)混合而成,并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地表水或农田灌溉水的补给,其中,浦河一带是地表水或灌溉水补给较为明显的地段.  相似文献   
65.
本文选择辽河流域6个支流表层沉积物作为研究对象,利用2种底栖生物(摇蚊幼虫和河蚬)活体毒性测试方法评价了辽河流域表层沉积物毒性.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表层沉积物对摇蚊幼虫有毒性效应,显著降低了摇蚊幼虫的存活率(p<0.05);河蚬存活率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沉积物活体毒性甄别结果发现,长沟子以有机物污染为主,付家窝堡和柴河以重金属污染为主,一统河和潮沟河以有机物和氨氮污染为主,而柳河以重金属和氨氮污染为主.综上所述,沉积物活体毒性甄别方法能有效甄别致毒污染物类别,同时表明不同种类底栖生物对沉积物毒性存在敏感性差异.  相似文献   
66.
浙江省长潭水库水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长潭水库进行长期定点的监测和分析,对2006~2011年间长潭水库pH、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溶解氧(DO)、叶绿素a的营养状态指数TLI(Chla)等各项指标的达标率以及营养状态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长潭水库水体现状为中度富营养状态,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为居民的供水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7.
哈尼河是通化市50万人口的重要供水水源地,针对哈尼河水源环境风险进行识别、评估,从而提出风险防范措施,确保水源地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68.
滑坡的位移变化不仅与其地质环境有关,还取决于外界诱发因素的动态变化,如降雨和库水位变化。本文以白家包滑坡监测数据为依据,对滑坡诱发因素与滑坡位移变化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选取月降雨量与库水响应滞后影响下的库水位月平均变化量为诱发因子,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通过构建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该滑坡的位移进行了动态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滑坡位移在外界诱发因素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可有效提高模型预测精度,且简单易行,为判断滑坡的动态变化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受到了社会的不断关注。本文基于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结果,利用近几年的数据资料,筛选出该海湾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筛选结果来看,近年来钦州湾海洋生态系统所受的环境压力较大,生态系统出现了组织结构变简单、活力降低、出现病态症状等主要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钦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本文从流域整治、污染减排、减少扰动、生态建设、加强管理等方面提出保护和修复建议。  相似文献   
70.
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或U37K′已被广泛应用于古海洋表层水温的重建,但用于恢复湖泊古温度的研究则相对很少。本文以青藏高原北部咸水湖泊库赛湖作为研究对象,对湖心一个5m沉积柱中的长链烯酮进行了测定分析,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了其母源。结果表明该沉积柱的大部分层位存在长链烯酮,其C37/C38<1;DNA测序结果表明库赛湖中的定鞭藻为Isochrysis属,为长链烯酮的母源。根据已发表文献中的湖泊环境中长链烯酮不饱和度指标U37K与温度的经验公式估算出的古湖水温度接近于实测的现代夏季水温,且与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lycerol Dialkyl Glycerol Tetraethers,GDGT)重建的库赛湖古湖水温度范围基本一致。但是,用长链烯酮恢复的古湖水温度总体上稍高于由GDGT计算出的温度且波动更为强烈,这可能与这两种脂类的母源生物在湖中的栖息层位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