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3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672篇
安全科学   1097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313篇
综合类   1802篇
基础理论   317篇
污染及防治   332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62篇
灾害及防治   9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77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372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张伟  施周  张茜  张骅  徐舜开 《环境工程学报》2010,4(11):2407-2412
以多壁碳纳米管(MWNTs)为载体,在煅烧温度200~900℃、煅烧时间1~7 h、溶胶体系pH值为2~10的工艺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复合光催化剂(MWNTs/TiO2)。通过其对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对比,评价各种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复合光催化剂中纳米TiO2的晶型由锐钛型逐渐向金红石型转变,500℃时为2种晶型的混合相;pH值为2的强酸性条件有利于形成金红石晶型,pH值为5的中性及弱酸性条件则有利于形成锐钛型,而pH值为3时为2种晶型的混合相;在煅烧温度500℃、煅烧时间3 h、溶胶凝胶体系pH值为3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复合光催化剂催化活性最高,借助扫描电镜发现其TiO2均匀地包覆在多壁碳纳米管管壁上。  相似文献   
992.
不同菌剂处理下猪粪和牛粪堆肥前期性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猪粪和牛粪为堆肥原料,设计了人工接种MixF-3菌剂堆肥、添加灭活菌剂堆肥和自然堆肥3个处理进行堆肥前期实验,探讨堆肥9d过程中温度、水分、有机碳、全氮和微生物量碳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按1L/t接种MixF-3混合菌剂堆肥温度升温快,猪粪堆肥第48h和第84h时温度分别达到66℃和71.5℃,牛粪堆肥第48h时温度达69℃,明显高于灭活菌剂处理组和CK对照组。随着堆肥的进行,各处理组水分含量缓慢下降,牛粪比猪粪含水量略高。人工接种菌剂的猪粪和牛粪堆肥处理组中pH变化幅度小,有机碳碳含量的下降幅度比灭活组和自然堆肥组大,分别下降15.64%和11.25%,全氮含量缓慢升高但变化不大,人工接种牛粪比猪粪处理组中堆肥全氮含量升幅高;在猪粪和牛粪堆肥中人工接种菌剂微生物量碳降幅最小,分别为9537μg/g和3212μg/g,表明在猪粪和牛粪堆肥原料中添加MixF-3复合菌剂有利于微生物繁殖生长,同时拓宽了菌剂使用的单一性,更具有普遍性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复合动力灾害的可行性,以余吾煤业高瓦斯矿井东翼采区内首采N2105工作面工程地质条件为背景,通过现场调研、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业性试验等方法,对N2105进风平巷两帮采取高压水射流卸压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巷帮煤体采取高压水射流卸压技术,煤体在高压水射流的冲击力和扰动应力波共同作用下瞬间发生破坏;巷帮侧支承应力分布曲线由原有的“单高峰值”转变为“内低外高双峰值”,受以上支承应力变化的影响,底板煤岩体内难以形成范围较大且连续的塑性应力状态区;现场电磁辐射和矿压监测结果表明高压水射流技术对煤层卸压增透效果显著,降低了巷道发生复合动力灾害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矿井复合动力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4.
我国目前在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常规评价指标无法表征特征污染物对区域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暴露风险。以环境暴露风险理论为基础,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气、水及土壤构建复合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的综合判别值为12.68×10-5 a-1,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1.0×10-5 a-1,且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保护区北部农药厂周边地区潜在健康风险最高、东八里庄附近次之、而后蒲棒村周边相对较小。最终根据评估区域内环境暴露风险评价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措施,为保护区环境暴露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基于2008年及2009年分4个季节对北京市3种类型道路(开阔型、交叉路口型和峡谷型)空气中的NOx的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3种类型道路空气中NOx的污染现状和时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昼间北京市各类型街道空气中NOx浓度呈早晚浓度高、中午浓度低的变化规律,NOx浓度随季节和车流量变化较明显。交通道路空气中NO占NOx的分担率高,且有较好的相关性,而NO2分担率较低,与NOx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996.
危险废物多目标规划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危险废物系统管理的原则,采用全过程管理理念,运用最优化理论和系统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建立了危险废物多目标规划模型,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考虑废物间的相容性和复合效用函数,将所建立的危险废物多目标规划模型应用于重庆市主城区危险废物系统管理规划。结果表明,在设计的案例和场景下,分别以环境影响、经济因素、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为首要因素考虑时,得到不同的优化方案。该模型的应用为环境管理者对危险废物系统管理提供了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97.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对外公布的统计数字表明,2008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65204起,造成73484人死亡、304919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0.1亿元。笔者在交通系统医疗部门工作20多年,参加过多次车祸的急救工作,在被送来急救的交通事故伤者中,有六至七成因出血过多而造成休克、瞳孔放大等症状,  相似文献   
998.
模拟氮、硫复合沉降对杉木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设计,研究了杉木人工幼龄林土壤交换性铝含量与氮、硫沉降之间的关系并建立模型.根据福建氮、硫沉降量及临界水平和森林容纳量确定模拟沉降量,氮沉降量分别为0 kg/(hm2·a)、20 kg/(hm2·a)、70 kg/(hm2·a)、120 kg/(hm2·a)、140 k/(hm2·a),硫沉降量分别0 kg/(hm2·a)、6 kg/(hm2·a)、22 kg/(hm2·a)、38 kg/(hm2·a)、44 kg/(hm2·a).结果表明,土壤交换性铝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没有显著差异.在试验初期,氮、硫沉降对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不显著,处理6个月后,氮、硫沉降显著活化土壤交换性铝(p<0.05).对杉木林土壤交换性铝的增效作用中,氮沉降占有较大的贡献率;氮、硫沉降无明显交互作用.0~20 cm土层受氮、硫沉降影响最明显,中硫沉降处理和高硫沉降处理的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分别比无硫处理高2.68%和3.53%,中氮沉降处理和高氮沉降处理分别比无氮处理高6.56%和8.22%.氮、硫沉降量大于120 kg/(hm2·a)和38 kg/(hm2·a)后,氮、硫沉降对铝含量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Al3+共存,对玉米幼苗保护酶及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能加剧Al3+对玉米幼苗的毒害作用。具体表现为使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增大,脂质过氧化作用加剧,质膜透性上升,而叶绿素含量下降。当CTAB浓度在临界胶束浓度以上时,光合速率及蒸腾速率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用于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氮的可行性,并与传统吸附剂粉末活性炭(PAC)进行了比较,考察了投加量、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pH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垃圾渗滤液中总氮浓度为561mg/L、LDO投加量为6g/L、振荡速度为170r/min、吸附时间为60min、温度为25℃、pH值为11时,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最高,达到41mg/g。在相同条件下,LDO对总氮的吸附量是PAC的2.5—3.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