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21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城市扬尘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大。为探究济南市不同区域城市扬尘物理特性、微观形貌和化学组分的季节变化特征,采集了济南市有代表性的四个区域(钢铁集聚区、城郊结合部、市区和县区)2021年不同季节的扬尘样品,分析了扬尘的比表面积、微观形貌、化学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扬尘颗粒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钢铁集聚区PM2.5占比最高,为5.26%,比表面积为351.3 m2·kg-1;其次为市区PM2.5占比较高,为3.49%,比表面积为247.5 m2·kg-1。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钢铁集聚区和市区扬尘颗粒主要有规则的“块状”“簇状”“片状”的矿物颗粒、不规则的“链状”和“蓬松状”的烟尘集合体以及“球状”燃煤飞灰颗粒,钢铁集聚区链状密集的烟尘集合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市区聚合蓬松状烟尘集合体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春季矿物颗粒比例较大,冬季密集链状烟尘集合体和燃煤飞灰较多,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和燃煤,其他季节聚合蓬松状烟尘集合...  相似文献   
122.
磁性生物炭(FBC)是一种具有良好吸附性能且可实现磁分离的吸附材料,但制备过程磁性前驱体用量及老化作用是否影响其结构和吸附重金属的能力却鲜有研究。以水稻秸秆和铁盐为原料制备不同铁炭质量比(1∶4、1∶2和1∶1,记作FBC-4、FBC-2、FBC-1)的FBC,比较其表面形态、官能团等理化性质,以及对Cd2+的吸附性能的差异;利用自然老化和高温老化2种物理方法研究老化作用对磁性生物炭理化性质和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生物炭(BC)相比,FBC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并且出现Fe—O的特征峰,FBC-4、FBC-2、FBC-1的饱和磁化强度随着单位生物炭载铁量增加而增大,分别为0.64、2.21和17.69 A·m2/kg;BC和FBC对Cd2+吸附等温线和动力学曲线均符合Langmuir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出的平衡吸附量和理论最大吸附量关系为FBC-1>FBC-4>FBC-2>BC,即磁改性可以提高对Cd2+的平衡吸附量,且FBC-1对Cd  相似文献   
123.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的制备及对Cr(Ⅵ)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椰树壳为原料,运用水蒸汽和二氧化碳复合物理活化法在4 h内制备了2 162.84 m2/g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其孔径分布范围为1.1~2.5 nm。应用此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吸附剂用量、接触时间和初始浓度对Cr(VI)离子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固定吸附床中不同溶液流量对Cr(VI)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98 K、溶液pH为1.96、吸附剂用量为0.10 g、铬离子初始浓度为100 mg/L与接触时间为70 min的条件下,活性炭对铬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去除率高达99.32%;铬离子在吸附床中的穿透曲线具有陡峭的传质锋面,但随着铬离子溶液流量的增大脱除果率降低。  相似文献   
124.
《中国环保产业》2012,(6):63-63
由艾尼科环保技术(安徽)有限公司开发的移动极板静电除尘技术,适用于高比电阻粉尘、超细微粉尘、粘性粉尘的收集。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移动极板静电除尘器由两部分组成:前级电场采用  相似文献   
125.
稻壳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亚甲基蓝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稻壳为原料,采用K2CO3活化法和H3P04活化法制备了比表面积为1312m^2/g和682m^2/g的活性炭,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将孔隙发达的活性炭样品用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结果表明,K2CO3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样品具有更多的微孔结构;随着亚甲基蓝溶液初始浓度的增加、活性炭吸附时间的延长,亚甲基蓝的去除率呈现逐渐降低和逐渐增大的变化规律,当pH值为6时,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最佳;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Qm最高可达476.2mg/g;热力学参数△G^0△H^0和△S^0均为负值,表明稻壳基活性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