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0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6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136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49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胍胶压裂返排液具有高黏度、难固液分离的特征。强化该类废液的固液分离效果是开展深度处理的前提,去除废液中泥砂、岩屑、胍胶残渣等颗粒物,可确保处理后水水质达到再利用要求。通过室内试验得出影响该类废液固液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包括废液黏度、颗粒物密度、粒径及混凝效果,并就延时混凝技术强化固液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延时混凝形成的絮体粒径较常规絮凝物增加0.7~1.8 mm,絮凝物沉淀速率由常规的18 mm/s增加至25 mm/s,该试验研究为胍胶压裂返排液处理设备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22.
为评估生态胶凝材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利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从生命周期角度定量分析生态胶凝材料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等上游污染、加工制造以及现场排放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胶凝材料生产过程对海洋生态毒性方面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淡水生态毒性、人类致癌毒性、人类非致癌毒性和陆地生态毒性。原材料消耗及辅助材料消耗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其中原材料消耗所带来的污染对近18种环境影响类型的贡献达50%以上。敏感性分析表明,降低原材料消耗是减少人类致癌毒性污染的最有效措施,降低辅助材料消耗在海洋生态毒性以及全球变暖上产生最明显的环境效益。此外,通过与传统硅酸盐水泥生产过程对比发现生态胶凝材料生产过程具有更良好的环保性能,尤其针对全球变暖、陆地生态毒性以及海洋生态毒性方面,体现出明显的环境优越性。  相似文献   
323.
针对油基岩屑脱油残渣末端处置难题,以脱油残渣作为辅助胶凝材料开展了制备复合胶凝材料的可行性研究。考察了不同原料配比对复合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比,探究了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脱油残渣对复合胶凝材料基本性能具有负效应,在最佳配比条件下(熟料∶石膏∶脱油残渣∶矿渣=71∶4∶7.5∶17.5),复合胶凝材料性能满足GB 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P·C 32.5R等级要求。脱油残渣中硅铝质物质在熟料水化产生的OH-和Ca2+作用下发生二次水化反应形成部分C-S-H凝胶以及钙矾石,进而与熟料水化形成的产物相互交错生长,赋予力学性能。利用脱油残渣制备复合胶凝材料有效解决脱油残渣末端处置问题,从而为脱油残渣的资源化处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4.
高温中植筋胶拉伸抗剪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高温中植筋胶的拉伸抗剪强度,进行了57个植筋试件在不同温度下的拉拔试验。试验温度共11个,温度范围为25~350℃。采用电炉加热升温,当到达设定温度后立即进行拉拔实验,每个温度下做5组试件。试验中量测电炉温度,植筋试件温度,植筋滑移和拉拔力。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植筋胶的拉伸抗剪强度显著下降,当温度高于350℃后,植筋胶基本丧失承载力,约为常温下的4%左右。  相似文献   
325.
建立了一种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中的乙醛、丙烯醛、丙烯腈、吡啶、松节油和丁基黄原酸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吹扫时间、脱附时间、脱附温度和盐酸用量是影响目标化合物测定的关键因素,对吹扫捕集条件优化后,各目标化合物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0.998,检出限为0.13~2.22μg/L,加标回收率为80.5%~111%,相对标准偏差为1.1%~10.9%,能够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