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57篇
基础理论   3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401.
堆肥污泥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堆肥污泥中所含重金属是污泥堆肥土地利用最大的障碍,实验选用北方贫瘠的黄土作为供试样品,通过室内土柱淋滤实验,对堆肥污泥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0~40 cm的浅层淋滤层,各种重金属在黄土中的纵向迁移能力为:Pb>Zn>Ni>Cu,而在50~55 cm的深层淋滤层,Cd在黄土中的迁移能力相对其他4种重金属是比较强的;各种重金属在50~60 cm深层淋滤层中会出现二次富集,出现明显富集层。研究揭示了堆肥污泥重金属在黄土中的迁移特征,为有效控制和消除堆肥污泥土地利用中重金属的污染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02.
徐林林  张立中 《化工环保》2015,35(2):204-209
采用便携式PM2.5采样器和玻璃纤维滤膜对大气粉尘进行采样,以加压液体萃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和微波辅助提取3种方法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进行提取,以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方法进行测定。共检测出16种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分别为:萘、苊、苊烯、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和苯并[g,h,i]苝。3种提取方法均可有效提取大气粉尘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加压液体萃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超声波辅助提取法次之、微波辅助提取法最低。超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连用方法可有效地分析大气粉尘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8 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0.80%,检出限不高于0.27 ng/g。  相似文献   
403.
特殊地形地貌区燃煤电厂灰场防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环评实例,介绍了位于特殊地形地貌区燃煤电厂灰场的防渗对策,主要包括位于风化灰岩区、喀斯特地貌区和湿陷性黄土区灰场的防渗措施,从而为特殊地貌区灰场周边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04.
垃圾渗滤液在黄土层中的渗透模拟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渗滤液与清水在压实黄土柱中长期连续渗透对比试验,分析了在相同入渗条件下渗滤液与清水两者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渗滤液入渗曲线呈波动状态,先后变化不大,清水入渗曲线则呈先升高再降低后又缓慢升高的变化趋势,渗滤液平均入渗率只有清水入渗率的12%.影响两者入渗率差异的根本因素是渗液性质导致的影响作用的不同.渗滤液入渗率影响作用主要包括微生物作用、水-岩相互作用与吸附、过滤等作用.清水入渗率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5.
季节冻土区冻融期黄土滑坡基本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滑坡灾害的发生有两个高峰期,即雨季和冻融期,而目前对冻融期滑坡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导致对冻融期滑坡的防治效果远不及雨季滑坡。本文以甘肃黄土滑坡为研究对象,探索季节冻土区冻融期黄土滑坡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季节性冻融作用是季节冻融期黄土滑坡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其不但在斜坡表层产生强烈作用,而且可引起斜坡深处地下水富集、土体软化范围扩大和静、动水压力增大等冻结滞水效应,促使斜坡整体性大规模变形破坏,导致滑坡发生。  相似文献   
406.
新疆昭苏黄土剖面色度变化特征及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受西风影响的伊犁盆地南缘的昭苏波马剖面进行色度指标分析后发现,在黄土堆积期间,亮度L*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颜色分量a*、b*,同有机质含量关系密切。在S* 中亮度L* 与碳酸钙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在L*中相关性极低。红度a*受赤铁矿含量的影响最大,其较好的 正相关关系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干的过程。而黄度b*与针铁矿相关性较差,易受到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对气候转变的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407.
风成沉积物的产生、搬运和沉积过程是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的产物。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时,长江中下游广泛分布沙山和黄土,对于它们是远源搬运而来,还是近源堆积一直存有争议。对青山、九江、定山和红光这些典型沙山和黄土剖面进行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获得346个新数据结果,将其与潜在物源区的碎屑锆石U-Pb年龄进行对比,结合这些地层的沉积时代和区域内已报道的物源示踪结果,发现在末次冰期青山沙山和九江黄土的碎屑锆石来自近源的江汉平原,定山沙山和红光黄土的碎屑锆石来自赣江。长江中下游沙山和黄土的发育属于河流搬运的碎屑物质被东亚冬季风吹拂和高大地形阻挡发生沉积的模式。  相似文献   
408.
下蜀黄土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及其物源示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下蜀黄土的物源问题对于理解亚热带东亚季风区干旱化过程至关重要.目前采用的物源示踪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下蜀黄土物源的认识也存在争议.粒度端元分析可定量分解出沉积物中不同动力过程和来源的粒度组分,具有解析风尘沉积物源的较好潜力.本文应用参数化粒度端元分析方法,对镇江大港和九江马垱两个下蜀黄土剖面的物源组分进行了研究.结...  相似文献   
409.
土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作为土动力特性研究的重要参数,一直备受关注。为了研究山西地区黄土的动力特性,对山西某土石坝坝基黄土进行了共振柱与动三轴试验,获得了在较大应变范围内的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试验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山西黄土动剪切模量与阻尼比均显著受初始含水率影响,其归一化的动剪切模量能够用修正的Hardin模型进行拟合,并给出了相关参数;阻尼比可以采用本文建议的公式进行拟合,拟合效果良好。最后,采用经验公式确定了不同围压下的最大动剪切模量的参数。  相似文献   
410.
黄土高填方地基上部建筑的工后沉降及施建时间问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以某黄土沟壑区新区建设中的高填方工程为背景,基于试验段工后沉降监测结果,运用 MIDAS/GTS‐NX 数值反演分析方法来获取填方土体蠕变力学参数,并针对不同偏心距及施建时间下高层和低层建筑物地基的工后沉降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1)基于实测资料的分层迭代反演分析方法所得填土体参数较准确反应黄土高填方土体的实际受荷状态及上部建筑基础的工后沉降特征。(2)当低层或高层建筑偏心距 w=0 m 或 w=221 m 时,局部倾斜最小且均满足局部倾斜 f< 0.002 要求,建议低层建筑施建偏心距 w≥157 m,工后施建时间 t≥1.21 年;高层建筑施建偏心距 w≥155 m,工后施建时间 t≥1.5 年。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类似“上山建城”高填方顶部建筑的施建位置及工后施建时间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