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4篇
  免费   1111篇
  国内免费   2708篇
安全科学   1418篇
废物处理   265篇
环保管理   2463篇
综合类   8457篇
基础理论   1368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1035篇
评价与监测   1422篇
社会与环境   489篇
灾害及防治   24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259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511篇
  2020年   546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517篇
  2016年   516篇
  2015年   631篇
  2014年   653篇
  2013年   844篇
  2012年   857篇
  2011年   1014篇
  2010年   756篇
  2009年   791篇
  2008年   621篇
  2007年   881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668篇
  2004年   606篇
  2003年   651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516篇
  2000年   479篇
  1999年   386篇
  1998年   299篇
  1997年   252篇
  1996年   214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5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71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8年   24篇
  1977年   12篇
  1973年   10篇
  1972年   11篇
  1971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29-2837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3(12月—4月),时段1水质明显优于时段2和时段3,湟水河水体受工业生活排放污水的影响显著,面源污染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低于点源污染;空间上可分为3大区段:湟水河上游、中游和下游,中游西宁市段污染较重;基于Qual2Kw模型的污染物贡献比例计算结果揭示了湟水河民和桥断面的氨氮负荷主要来源于扎马隆(S2)-西钢桥(S3),总氮主要来源于报社桥(S5)-小峡桥(S6),其中支流点源是氨氮的主要污染源,普通点源即城镇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是总氮的主要污染来源,上游干流农田地表径流、畜禽养殖废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污染源氨氮、总氮排放也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可以为湟水河流域水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太湖上游城市宜兴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污染特征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监测2015年8月—2016年9月7场典型降雨事件,系统分析太湖上游城市宜兴城区3个不同功能区(环科园、新城区和老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污染特征.研究表明:宜兴市城区主干道路径流浊度、COD、TN、NH_3-N、TP浓度分别为(77.2±66.9)NTU、(97.2±79.7)、(3.0±1.9)、(0.93±0.59)和(0.35±0.36)mg·L~(-1).COD和TN超出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是该地区径流特征污染物.降雨过程中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主要受地表残留污染物及降雨强度的影响.3个区域TN浓度差异不大,且主要以溶解态存在(60%);环科园、新城区TP浓度差异不大,且主要以颗粒态存在(70%);然而,受居民生活活动的影响,老城区TP主要以溶解态存在(60%).此外,受交通及道路坡度影响,新城区道路径流浊度和COD污染最为严重.不同降雨事件径流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主要受干期长度和降雨强度的影响.干期长度越长、降雨强度越小,污染物累积量及可冲刷量越大.因此,加强控制宜兴市道路初期径流、路面颗粒物、径流颗粒物和TN以及老城区TP,对保护径流主要受纳水体南溪水系及太湖水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基于本地污染源调查的杭州市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并辅以统计数据,采用物料衡算法和排放因子法,估算了杭州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并选取经纬度坐标、路网、航道、土地类型和人口等数据作为权重因子,研究了该地区各类排放源污染物排放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杭州市2015年SO_2、NO_x、CO、VOCs、PM_(10)、PM_(2.5)和NH_3年排放总量分别为22.20×10~3、108.17×10~3、192.10×10~3、134.94×10~3、78.12×10~3、27.65×10~3和59.75×10~3t.工业源是杭州市SO_2排放的主要来源,移动源对NO_x和CO的排放贡献最为显著,扬尘源是杭州市PM_(10)和PM_(2.5)排放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源;VOCs排放的主要来源依次为工业源、天然源和移动源;NH_3排放主要来自农业源.从空间分布来看,排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的萧山、下沙、大江东、余杭和富阳等工业企业相对密集的区域.本研究建立的排放清单在污染源覆盖范围和排放因子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建议在后续研究中重点开展低、小、散企业及本地化排放因子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提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994.
G20峰会期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特征及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质量和气象要素的监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6年G20峰会期间(2016年8月10日—9月20日)杭州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演变及区域特征,探讨了气象条件对G20峰会期间杭州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G20峰会管控期间,由于机动车排放大幅度降低,杭州NO_2浓度较管控前有所下降,对比周边城市降幅居于首位;而由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PM_(2.5)、PM_(10)、SO_2、CO和O_3浓度比管控前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增幅相比周边城市较小,说明管控措施对杭州空气质量有一定的改善效果.9月7日管控措施结束后污染反弹现象明显.气象条件对杭州的空气质量有重要影响:在管控前,杭州晴热高温天气有利于O3的生成,偏东风相对洁净,污染传输较少;在管控期,杭州虽受到静稳天气和外来污染传输的影响,但得益于减排应急管控措施的有效实施,NO_2浓度下降幅度最大,其他污染物的增幅也较周边城市偏小;在管控后,气象条件不利于污染物的垂直扩散,受静稳天气和污染源恢复常态的影响,PM_(2.5)、PM_(10)、NO_2、SO_2和CO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大值,而台风"莫兰蒂"使得杭州PM_(2.5)、PM_(10)和O_3浓度出现了整个研究时段的最低值.  相似文献   
995.
陈镭  许建明  许晓林 《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0):3926-3935
利用2013—2014年上海地区的风廓线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研究了上海地区通风指数的变化情况,并结合实际天气情况和预报经验,对常用通风指数公式进行本地化修正.通过分析修正前后的通风指数与颗粒物浓度的关系发现,修正后通风指数的时间变化特征与PM_(2.5)浓度的时间变化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且经过修正的通风指数对于PM_(2.5)浓度变化的指示意义更强;研究其在典型污染个例中的应用情况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低时,对应的PM_(2.5)浓度值高,说明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出边界层内大气对污染物的扩散和输送作用;另外,与未修正的通风指数对比发现,修正后的通风指数降低了原通风指数的数值,对污染的指示意义更强,尤其表现在上海地区受冷空气影响时,修正后的通风指数较原通风指数降低明显,能更好地反映出大气对上游地区污染物的输送作用.由此可见,经过修正后的通风指数更适用于本地化的预报服务,这也为上海地区的空气质量预报和霾预报提供了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96.
玉米光谱小波奇异熵的铜污染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浓度铜离子(Cu2+)胁迫梯度下的玉米叶片光谱存在细微差异,但传统的光谱相似性测度方法难以区分健康的与受污染的玉米叶片光谱间的变异信息.为此,本文结合小波变换和奇异熵理论,构建小波奇异熵(Wavelet Singular Entropy,WSE)方法用于Cu2+胁迫下的玉米污染程度分析与污染监测.通过设置不同浓度Cu2+胁迫梯度下的玉米盆栽实验,依据玉米叶片的光谱测量数据和所测定的叶片中Cu2+含量,并与绿峰高度(Green-peak Height,GH)和红谷吸收深度(Red-valley Depth,RD)光谱特征参数法污染监测应用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WSE方法的Cu2+污染监测效果.结果表明,WSE值与Cu2+胁迫梯度、玉米叶片中Cu2+含量呈显著正相关,WSE值大小能够较好地表征叶片光谱的污染信息奇异性及其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97.
许多房地产项目都是在工业企业原址上进行开发建设,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土壤污染的评估和修复方案已成为房地产开发项目环评的重点,文中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指数法和土壤背景值对照法对江苏某房地产用地土壤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地块不需要进行土壤修复和处置。  相似文献   
998.
Solid adsorbent materials, prepared from waste cement powder and concrete sludge were assessed for removal of arsenic in the form of arsenic (As(V)) from water. All the materials exhibited arsenic removal capacity when added to distilled water containing 10–700 mg/L arsenic. The arsenic removal isotherms were expressed by the Langmuir type equations, and the highest removal capacity was observed for the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concrete sludge with heat treatment at 105 °C, the maximum removal capacity being 175 mg-As(V)/g. Based on changes in arsenic and calcium ion concentrations, and solution pH, the removal mechanism for arsenic was considered to involve the precipitation of calcium arsenate, Ca3(AsO4)2. The enhanced removal of arsenic for the adsorbent prepared from concrete sludge with heat treatment was thought to reflect ion exchange by ettringite. The prepared adsorbents, derived from waste cement and concrete using simple procedures, may offer a cost effective approach for arsenic removal and clean-up of contaminated waters, especiall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999.
Abstract

There are three major factors affecting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tidal current, long-shore current and land subsidence. in Taiwan, most industrial areas are located on the southwestern coast. Most of the pollutants from the factories are discharged directly to the ocean, harbours or rivers. the pollutants in harbours or rivers will eventually be delivered to coastal waters. There, the tidal current is the major force dispersing the pollutants nearshore. the polluted water extends to an area about 5 km on both sides from the discharge source, and within about 3–4 km off-shore. in this study, Hsien-Da Harbour in southwestern Taiwan is cited to explain the effects of tidal current on the coastal environment. the long-shore current induced by breaking waves is the major force shaping the coastal morphology. Along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the long-shore current mainly flows northward along the southern section, and southward along the northern section. in the last one hundred years, in general, the coast has been eroded along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ections of western coast, and some reclaimed lands were formed in the middle section. Recently, erosion in some coastal zones is quite serious because of excess groundwater extraction, especially along the southwestern coast. Groundwater extraction might also induce land subsidence. There are some areas near the coast which suffer serious land subsidence problems.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DEA的城市群环境投入产出效率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产业集群、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市群逐渐形成,城市群的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也成为影响城镇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社会问题.目前,城市群的资金投入与环境污染治理的效率,投入产出中的环境变量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城市群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等问题是我们亟需认知的.基于这些思考,以我国十大城市群环境污染与资金投入的统计数据为实例,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运用DEA模型的计算软件,基于传统的DEA模型、相似SFA模型和调整后的DEA模型三个步骤进行了探讨.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对我国十大城市群环境污染治理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十大城市群在环境投资与污染治理效率方面存在差异性,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山东半岛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城市群在投入产出效率上高于其他几个城市群,同时也显示我国十大城市群在环境污染治理效率上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了十大城市群在环境投资与污染治理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