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6篇
安全科学   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127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固定化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控制水中红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松  潘晶  赵庆良  周令 《环境科学》2004,25(5):109-111
采用聚乙烯醇(PVA)加少量海藻酸钠及活性炭的方法固定一株对红虫具有高效毒力的苏云金杆菌以色列变种(B.t.i).结果表明,控制质量分数分别为10%PVA、1%海藻酸钠和20%活性炭,采用4%CaCl2的饱和硼酸溶液(pH为6.7)作为交联剂且交联时间为24h时,制得的凝胶颗粒机械强度好,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B.t.i固定化微球缓慢释放,且对红虫具有很高的毒力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海水养殖场底泥中转化硫和磷化合物的微生物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某近海养虾场底泥环境中硫和磷2种元素的微生物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菌代谢有机硫和无机硫产H2S是养殖过程中造成H2S污染的主要因素,利用半胱氨酸和硫代硫酸钠产生硫化氢的细菌数量分别为 1.6×106和4.35×103 个·g-1底泥;进一步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属、盐芽孢杆菌属和微杆菌属等细菌是产H2S的优势菌群,而硫酸盐还原菌的数量较少,仅为25个·g-1,其产H2S的作用不明显.研究还发现,转化有机磷和无机磷酸盐的优势菌群属于好氧细菌,其中分解卵磷脂的细菌和产磷酸酯酶细菌的数量分别为2.17×105和 1.21×106个·g-1,转化磷酸钙的细菌数量为6.96×103个·g-1.本文从微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养殖环境中硫、磷化合物的转化,提出细菌好氧代谢产H2S是养殖环境潜在的污染因素,给出了一些改善和修复养殖环境生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3.
利用静态和动态土柱实验初步研究了好氧砷还原菌Bacillus sp.SXB在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中,菌株SXB可以有效还原吸附在针铁矿上的五价砷;在动态土柱实验中,由于原土中砷是以三价砷形式存在,因此,不论是空白对照还是菌株SXB加入处理,出水中砷均为三价砷;当孔隙体积大于100时,铁的溶出开始增加。菌株SXB的加入,轻微地促进了土壤中砷的释放,而对铁的释放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4.
Sustained cultivation of Bacillus thuringiensis (Bt) transgenic crops requires stable transgene expression under variable abiotic conditions. We studied the interactions of Bt toxin production and chronic ozone exposure in Bt cry1Ac-transgenic oilseed rape and found that the insect resistance trait is robust under ozone elevations. Bt Cry1Ac concentrations were higher in the leaves of Bt oilseed rape grown under elevated ozone compared to control treatment, measured either per leaf fresh weight or per total soluble protein of leaves. The 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of a Bt target herbivore, Plutella xylostella L. larvae was negative on Bt plants in all ozone treatments. On the non-transgenic plants, larval feeding damage was reduced under elevated ozone. Our results indicate the need for monitoring fluctuations in Bt toxin concentrations to reveal the potential of ozone exposure for altering dosing of Bt proteins to target and non-target herbivores in field environments experiencing increasing ozone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05.
一株耐镉细菌的分离及其富集Cd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重金属镉污染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镉具有较强抗性和富集能力的细菌RC。经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rDNA序列分析,RC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在不同镉浓度液体培养条件下研究了菌体的生长曲线,并探讨了RC菌株对Zn、Cu的抗性,结果显示RC对不同重金属的抗性机制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了镉在RC胞内外的沉积作用及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镉浓度为150 mg/L时菌体细胞壁及其内部可见大量的高电子密度颗粒,同时在菌体表面也有沉淀物附着。因此,胞内外沉积作用可能是该菌对高浓度镉的抗性和富集作用的重要途径。通过红外光谱探讨了RC积累镉前后细胞壁表面化学基团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RC的细胞壁上参与积累作用的化学官能团主要有—OH、—NH、—CO和—CO—NH—等。  相似文献   
106.
产中性纤维素酶芽孢杆菌Y106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筛选得到一株高产中性纤维素酶的芽孢杆菌Y106,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麸皮能够较大幅度地促进产酶,果糖是良好的诱导物,有机氮流促进产酶的效果优于无机氮源,最优的有机氮源是蛋白胨。Fe^3+、Fe^2+、Na^+、Ca^2+可以促进纤维素酶的合成,而Cu^2+、Ag^+、Co^2+、Hg^2+则对合成起遏制作用,在酶反应系统中Fe^3+、Fe^2+、Ca^2+、Mg^2+能激活纤维素酶活性,Co  相似文献   
107.
短小芽孢杆菌A—30耐碱性木聚糖酶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PCR方法对短小芽孢杆菌A-30菌株的耐碱性木聚糖酶基因进行克隆。在木聚糖选择平板上用刚果红染色法筛选出阳性克隆,提取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过夜培养物胞外、胞内和周质空间的木聚糖酶酶活分别为0.159IUmL^-1、0.322IUmL^-1和0.007IUmL^-1。此木聚糖酶表现出较宽的pH作用范围,最适作用pH7左右,在pH9时仍有60%以上的酶活性。图4参14  相似文献   
108.
从集约化养猪废水生物处理SBR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3株高效降解17β-雌二醇(E2)的菌株,分别命名为ha、chs和hc。研究表明,这3株菌以E2为惟一碳源,在4 d内对初始浓度为1 mg/L E2的降解率为70%~95%。25℃条件下菌ha、chs和hc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为0.0086、0.072和0.013。在温度为37℃时,3株菌的降解效率最高,在高浓度的氨氮和碱性pH的条件下,这3株菌均存在降解作用。其中,pH 9.05时,一级动力学常数菌ha降至0.0066,菌chs升至0.076,菌hc降至0.012。同时,在添加C源后,对降解有促进作用,并且C/N比在15∶1时降解效果较好。3株菌的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分别升到0.027、0.73和0.021。经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肝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09.
为明确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构建混合菌。以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和菌株的生长量为依据,利用单一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混合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混合菌中三菌株的体积比为1∶1∶3。在含80 mg/L毒死蜱的反应体系中,最适接菌量为8%(V/V),最适pH为7。在实验浓度下,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混合菌对盐分有较高的耐受度,当反应液中氯化钠浓度在20~100 g/L之间时,混合菌对8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最高达61%。  相似文献   
110.
Bacillus pumillus MTCC7615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 potent isolate against Rhizocotonia solani, the fungal pathogen causing sheath blight in rice. The study aimed at probing the role of a 23kb size plasmid pJCP07 of Bacillus pumillus MTCC7615 in its fungal antagonism towards Rhizocotonia solani. Plasmid pJCP07 was found to be involved in production of a fungal antagonistic compound as demonstrated by plasmid curing and conjugational transfer experiments. Tn5 insertional studies further confirmed that the plasmid pJCP07 of Bacillus pumillus MTCC7615 carries some of the gene(s) involved in production of compound antagonistic to Rhizocotonia solani. The plasmid pJCP07 is thus a mobilizable medium-sized plasmid carrying genes responsible for antagonism of Bacillus pumillus MTCC7615 towards Rhizocotonia solan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