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5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368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37篇
社会与环境   61篇
灾害及防治   2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41.
天津市环境空气中铅(Pb)的污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统计分析了1994 ̄1996年天津市环境空气及交通环境中铅的浓度值,分析了天津市环境空气及交通环境中锅污染的程度、变化趋势、污染来源。由此说明天津市出现“尾气型”污染的迹象。为此,务必加大力度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测和管理,这对降低污染,改善天津市环境空气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42.
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羊群沟村生态环境特点及农业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及潜力,总结了在黄土丘陵地区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措施和途径,对羊群沟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3年来所取得的综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43.
秦巴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及农业合理化布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琳 《自然资源学报》1994,9(4):350-358
根据1988-1989年陕西境内秦巴山区3个剖面(秦岭南坡西段,米仓山北坡和巴山北坡)的气候观测资料,建立了不同剖面主要气候要素垂直分布推算模式。由此推算出各剖面不同海拔高度各要素值。通过对7类要素进行主成分分析,以第一主成分得分值组成空间有序样本序列,采用最优分割法对此序列进行分类,划分出不同剖面的农业气候层高度。并对主要经济林果在秦巴山区种植的适宜高度进行气候适应性分析,提出不同层次农业合理化布局。  相似文献   
544.
三峡库区垃圾堆放场稳定化周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分析了垃圾堆放场稳定化过程的影响因素.确定有机质、浸出液COD、垃圾组分和垃圾产气量为三峡库区垃圾场稳定化程度的判别指标,并且建立了稳定化评价标准.通过垃圾采样和实验研究,并进行归类统计分析,得出三峡库区垃圾堆放场的稳定化周期。  相似文献   
545.
吴婧  贾纯荣 《交通环保》2002,23(6):15-19,36
通过水流分析、港区污水处理设施调查,对规划期内(2010年)港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了预测,研究了天津港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过程与方法,根据现有技术和经济状况提出并分析了控制计划。  相似文献   
546.
天津市滨海地区围海新造地生态系统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态学相关理论为理论指导,提出了一种综合生物工程技术、土壤工程技术和咸水淡化技术的生态系统重建方法及其在天津滨海地区围海新造地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7.
天津市地面沉降灾害及其防治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将天津市1966年到1992年共计26a的精密水准资料,划分为7期,作出相应年代的地面沉降速率图,深入研究地面沉降灾害的特征,揭示了天津外环线以内市区地面沉降从60年代开始出现至80年代末,已发展到十分严重的地步。1985年以后天津市开展了地面沉降的防治工作以后,沉降灾害得到了明显的控制,显示了防治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8.
三峡库区小集水区复合生态系统的水分及养分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小集水区复合生态系统为对象 ,定量研究了其中不同子系统的水分和养分动态过程。结果表明 :(1)平均径流系数是裸地 >草地 >菜地 >柏木林 >桔园 ;(2 )年养分流失量是裸地>桔园 >菜地 >草地 >柏木林 ,桔园和菜地的径流系数较小 ,但其径流中养分含量较高 ,导致其输出养分总量较大 ;(3)菜地和桔园由于输出果菜 ,导致系统N、P循环效率的降低 ;(4)各子系统中P的流失较厉害 ,而柏木林在防止该地区养分流失特别是P的流失上是要优于草地的  相似文献   
549.
在调查研究,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天津环保产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和加快发展的对策建议。要增强紧迫感、重新规划、培育规模效益企业、抓好北方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增加多渠道投入、积极培育市场、加强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550.
为深入了解三江源区植被保持土壤的能力,以RS和GIS为技术支撑,在对三江源区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利用SL190—2007《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推荐的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Chinese soil loss equation)估算了2000—201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并分析其时空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①2000—2010年三江源区年均植被覆盖度为43%~50%;植被平均土壤保持量为849~955 t/km2,并且空间差异很大,总体上呈自西北向东南增加的空间分布格局. ②2000—2010年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2000—2005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平均增加了约29 t/km2,并以大夏河与洮河流域土壤保持能力的增幅(约700 t/km2)最大,其次为玛曲至龙羊峡(约300 t/km2),羌塘高原区植被的土壤保持能力增幅(仅2.08 t/km2)最小;2005—2010年各流域的土壤保持能力呈现轻微增长,平均增加了约9 t/km2,其中增幅较大的是柴达木盆地东和直门达至石鼓流域(约16 t/km2),增幅最小的是羌塘高原区(仅3.90 t/km2). ③三江源植被土壤保持能力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可通过指数或幂函数形式表达. 研究显示,增加植被覆盖度有助于提高三江源区的土壤保持能力、控制区域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