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3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36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448篇
基础理论   230篇
污染及防治   80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29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61.
通过试验利用硝酸、盐酸和醋酸分别对海泡石进行改性,并利用改性后的海泡石处理直接桃红12B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海泡石的最佳改性条件和改性海泡石对模拟染料废水色度、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采用15%的硝酸改性12h后的海泡石处理直接桃红12B模拟染料废水的效果最理想,色度去除率达83.45%,COD去除率达73.99%。  相似文献   
862.
2,4,6-trinitrotoluene (TNT) red water from Chinese explosive industry was adsorbed by activated coke (AC) from lignite. Since the composition of TNT red water was very complicate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was used as the index for evaluating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This study focused on the sorption kinetics and equilibrium sorption isotherms of AC for the removal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from TNT red water, and the changes of water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adsorption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HPLC), UV-vis spectra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GC/M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rption kinetics of adsorbing COD from TNT red water onto AC was fitted well with the pseudo-second order model. The adsorption process was an exothermic and physical process. The sorption isotherm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edlich–Peterson isotherm. At the conditions of initial pH, 20℃ and 3 hr of agitation, when the AC dosage was 160 g L-1, 64.8% of COD could be removed.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2,4-dinitrotoluene-3-sulfonate (2,4-DNT-3-SO3-) and 2,4-dinitrotoluene-5-sulfonate (2,4-DNT-5-SO3-) were 80.5% and 84.3%, respectively. After adsorption, the acute toxicity of TNT red water reduced 81.8%, compared with that of unprocessed TNT red water.  相似文献   
863.
赤泥对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赤泥处理含磷废水过程中各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并获得赤泥除磷效果最佳时的反应条件,文章以铝工业中产生的赤泥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赤泥与含磷废水的固液比、磷初始浓度、振荡频率、反应时间、含磷废水的pH值以及反应温度等6个因素对含磷废水中磷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选取磷初始浓度、赤泥与含磷废水的固液比、含磷废水的pH值、反应时间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赤泥与含磷废水的固液比1:25、磷初始浓度10 mg/L、振荡频率200 r/min、反应时间1 h、含磷废水的pH值2.00、反应温度20℃条件下对含磷废水中磷可以达到最佳去除效果,去除率可达98.63%。  相似文献   
864.
文章主要以膨润土为载体,钛酸正四丁酯和硫酸高铈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掺杂TiO2膨润土复合光催化剂,用XRD和SEM对稀土掺杂TiO2膨润土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其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并且存在明显的锐钛矿型TiO2晶型特征峰.研究催化剂的用量、染料的初始浓度、光照时间、pH值等因素对中性红染料脱色...  相似文献   
865.
采用L9(3^4)的正交设计法,以可溶性正磷酸盐下降率及pH值上升率为评定指标,对赤泥及粉煤灰处理磷石膏堆场废水的优化方案进行筛选。实验结果表明,降低可溶性磷酸盐含量的最佳方案为赤泥1.60g,粉煤灰0.80g,水样100ml,时间4d。提高pH的最佳方案为赤泥1.60g,粉煤灰0.40g,水样100ml,时间3d。  相似文献   
866.
江西赣南地区网纹红土粒度组合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平生 《地球与环境》2011,39(4):485-491
对赣南地区黄金剖面(HJ)和沙河剖面(SH)红土粒度特征研究表明:(1)两个剖面粒度组成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粉砂(4-63μm)为优势粒组,HJ和SH剖面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1.51%、55.02%,其中粗粉砂(10~50pm)分别为29.14%、30.79%;粘粒组分(〈4μm)含量平均值分别为28.69%、23.1...  相似文献   
867.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8,他引:8  
收集了1972~2009年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29°25'~32°00'N、124°00'E以西)所记载的赤潮事件,基于GIS软件平台,系统分析赤潮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绘制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分布图.分析表明:①近40年来,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赤潮发生多达174次,暴发面积〉1 000 km2的有25次.赤潮发生核心区集中在...  相似文献   
868.
红色旅游是传承革命文化、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和大众化、促进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构建理论分析框架系统,综合运用多种空间分析方法与回归模型,对中国公布的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763个景点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异质性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表明:(1)经典景点空间分布受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四大子系统综合影响;(2)核心区空间分布较其他旅游景区分散,形成7个一级核心区、7个及两大连片二级核心区、低密度与较低密度区等,空间关联性差异较大,关联效应伴随空间尺度缩小而减弱;(3)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异质性明显,影响程度为红色旅游资源>海拔>政策力度>坡度>交通设施>市场需求>资源联动>消费水平;(4)提出采取网络、节点、廊道、共生—联动、跨区共促等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可为红色旅游发展与管理、跨区联合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69.
如何突破资源瓶颈,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提升发展效益,是当前老少边穷地区红色旅游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以重庆市城口县为例,在回顾生态博物馆理念的演进过程和核心论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红色生态博物馆模式,并从空间发展形态、价值传播方式、项目开发方式和经济效益来源等四方面对其内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70.
红色黏土对磷的吸附性能及其机理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采自江西鹰潭和江苏宜兴2地荒地亚层(20~40 cm)11种红色黏土的理化性质,比较了其对2种不同质量浓度(35和50 mg.L-1)磷酸二氢钾溶液中磷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11种红色黏土对35和50 mg.L-1磷标准溶液的磷吸附量分别为0.52~0.86和0.52~1.18 mg.g-1,其中采自江苏的S9土样对2种浓度磷标准溶液的磷去除率均达90%以上;红色黏土中的铁、铝氧化物是除磷的主要控制因素,溶液中的磷主要与红色黏土中铁、铝氧化物相结合形成难溶性Fe-P和Al-P,土壤氧化铝含量与除磷效果呈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向红色黏土及其他吸附剂中加入适量的铁、铝氧化物以提高对磷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