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中亚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及天山山脉(HKT)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和经济系统的稳定性及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中亚高海拔地区的研究多集中于局部区域,有关HKT地区气候变化的综合对比分析较为缺乏。本文对HKT地区现代气候变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梳理和回顾,重点总结了HKT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影响机制及其与全球变暖的联系。结果表明:(1)近60 a,HKT地区不同区域气候的时空特征存在差异,从时间上看,天山的年均温及年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而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山的年均温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其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稳定;从空间上看,HKT地区山脉南坡气温高于北坡,但北坡降水量高于南坡,且天山南北坡年降水均呈上升趋势。(2)HKT地区的气候变化除了受西风环流、南亚印度季风及局地条件等影响外,还受到北大西洋涛动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等大尺度气候模态的调制,如兴都库什-喀喇昆仑山脉在NAO正(负)位相和ENSO暖(冷)位相降水趋于增加(减少)。  相似文献   
102.
红色旅游资源利用与开发将对旅游地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产生强烈扰动,基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厘定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有利于推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共促共赢。以大别山革命老区为例,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四方面构建红色旅游地“乡土—生态”系统韧性水平评价体系,并对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与类型进行识别。研究结果为:(1)各县域“乡土—生态”系统韧性以中低水平为主,呈“中部高、四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区域内各子系统韧性处于勉强协调状态,县级行政单元的协调度呈现中等水平多、较高与较低水平少的“橄榄型”等级结构。(3)红色旅游资源的冷、热点区分别位于大别山南北两侧及中心地带,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特征,根据其规模、影响力划为五种聚类分区。(4)依据“乡土—生态”系统韧性在红色旅游资源高富集区可通过内部要素重构向更高水平发展、在中低密度区因吸纳和适应外界扰动力较弱而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相互抑制这一特征,初步厘定“三区、两带、三核心”的红色旅游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并针对不同区域从“乡土—生态”系统韧性视角下提出差异化建议,以期排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对“乡土—生态”系统产生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3.
张玉  王介勇  刘彦随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464-2477
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地域功能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格局演进阶段性及其空间差异性,探究了地域功能转型机制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趋向优化,其中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提升快速,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经过短暂调整后逐步提升。地域各系统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耦合的递进式演进规律,地域功能经过了由农业生产主导型向生态保护主导型,再向各功能均衡协调渐进转型的过程。不同县域单元地域功能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高值区集中在秦岭北麓地带和汉江沿岸。研究认为陕西秦岭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之间互动,提升地域功能协同度;构筑绿色发展体系,促进各系统功能互补,提升地域功能耦合度;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补齐地区发展短板,积极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搭建科技创新智库平台,创建秦岭综合研究示范区,提升区域系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社会空间是社会过程与空间过程的有机统一,把握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形成、演化,可以为通过空间规划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切入点。在对陕西省太白县、柞水县、商州区三个秦岭山区县的农户进行入户调查、县乡调研和文献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占比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山区农村社会的特征,从结构角度分析社会空间的参与者、基本组成和演化类型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表明:(1)在参与农村社会空间演化的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最为显著,乡村精英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外部工商资本是新的推动力量,本地农民是农村社会空间生成的基质;(2)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由物理空间、意愿—行动空间和制度空间三个层次有机结合、共同构成;(3)山区农村社会空间的演化过程可以分成生产、分离、转移、扩展、压缩和消亡等几种基本演变类型。通过空间规划中考虑营造植根于农村并能扩展的社会空间,引导山区农村社会在变革中向良性发展,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5.
天山冰雪圈地貌过程和自然灾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山地地貌过程受水热分布和地形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水平和垂直分异性。因此,由地貌过程引起的自然灾害也具有区域分异和垂直分异性。天山冰雪圈指的是冰缘和冰川地貌景观带,其中的过程与自然灾害同样具有区域性和垂直性的分异。目前发生在天山冰雪圈的主要灾害为雪崩、泥石流、洪水和崩塌。本文主要讨论它们的形成条件、过程特征和成灾规律,并提出减灾的初步措施。  相似文献   
106.
Understanding the environmental contributors to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for conservation in urbanized environments. We used spatially explicit models to determine genetic population structure under current and futur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cross a highly fragmented, human‐dominated environment in Southern California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natural ecological variation and urbanization. We focused on 7 common species with diverse habitat requirements, home‐range sizes, and dispersal abilities. We quantified the relative roles of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natur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an anthropogenic barrier created by a major highway, in shaping genetic variation. The ability to predict genetic variation in our models differed among species: 11–81% of intraspecific genetic variation was explained by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lthough an anthropogenically induced barrier (a major highway) severely restricted gene flow and movement at broad scales for some species, genetic variation seemed to be primarily driven by natural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at a local level. Our results show how assessing environmentally associated variation for multiple species under current and future climate conditions can help identify priority regions for maximizing population persistence under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urbanized regions.  相似文献   
107.
戴声佩  张勃 《生态环境》2010,(1):140-145
利用祁连山地区SPOTVGT-NDVI数据和气象站点旬平均气温、降水资料,运用最大化合成、趋势线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植被的时空变化趋势,并从旬时间尺度上分析了祁连山植被对气温和降水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近10年来.祁连山年最大化植被NDVI增加了3.1%,植被改善、无变化和退化的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70.21%、21.44%和8.35%。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变化的响应大于降水,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都为2句左右。秋季植被NDⅥ对气温和降水变化响应最大,夏季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响应的滞后期长于春季和秋季。祁连山植被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旬最大响应表现为中段大于东段和西段,NDVI对气温和降水变化的最大响应滞后期呈现出西段〉中段〉东段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8.
The Rough Cilicia Archaeological Survey Project investigates landscape transformation as a component to its regional survey of ancient Rough Cilicia (south coastal Turkey opposite Cyprus). Rough Cilicia was celebrated during antiquity for pristine cedar forests that stood between 1500 and 1800 m in altitude along the slopes of the Taurus Mountains. Today along the front range of the Taurus Mountains this forest is completely denuded or otherwise replanted with recent growth in the past 80 years. We employ paleoenvironmental analysis of relic cedar forests in the Taurus Mountains to construct a timeline of anthropogenic disturbances associated with population growth over time and thereby assess the sustainability of ancient forestry practices. To obtain these data, the team recovers pollen and carbon samples from geomorphologic trenches excavated in the cedar zone, tree ring data from dendrochronological survey of the existing forest,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from remains of ancient highland settlements. Preliminary results indicate that current perspectives about the timing of deforestation in this region are flawed and that the initial deforestation coincided with regional site abandonment and population decline at the end of antiquity.  相似文献   
109.
以秦岭西部小陇山林区不同发育阶段的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凋落物层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10 a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丰富度均显著高于20和32 a日本落叶松林,而32 a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密度又显著高于20 a日本落叶松林.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土壤动物群落的营养功能群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随栽植林龄的增加,捕食性类群的比例先增加后降低,而腐食性+杂食性类群的比例先降低后增加,植食性类群的比例呈增加趋势.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的正蚓科、线蚓科、倍足纲、幺蚣科、步甲科、蚁甲科、双翅目幼虫和蚁科土壤动物类群密度存在明显变化,进而改变了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和营养功能群组成.凋落物层土壤动物对不同发育阶段日本落叶松林的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可以用来指示林下土壤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10.
作为秦岭山脉的东延余脉,伏牛山山地效应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基于ArcGIS9.3空间分析功能,对伏牛山南北两侧的水热因子、土地覆被和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坡极端低温和均温明显低于南坡(-2.88℃和-1.7℃)、极端高温明显高于南坡(+1.35℃),而年降水量北坡则比南坡低14.41%;伏牛山北坡部分常绿针叶林转换为落叶阔叶林,2001—2004年间的落叶阔叶林面积比重分别为:52.4%、55.2%、63.0%和70.9%;2001—2004年间的净初级生产力有增大趋势,尤其是东部区域。研究结论丰富了秦岭-伏牛山作为主要气候区和生态区分界线的理论依据,同时也丰富了山地生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