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4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文章综合理论分析和现场调查结果,分别从污染排放情况、对近岸海域水质、水生生物、地下水、土壤、景观和海防林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高位池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合产业特点,提出了高位池养殖科学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72.
海南椰林湾海草床调查及其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现场调查研究,首次汇集了海南岛椰林湾海草床海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资源的基础资料,概要分析和总结了该海草床的演变过程及其面临的威胁,提出了椰林湾海草床保护与管理建议,以期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椰林湾海草床的海草资源及其海洋生态环境,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3.
简述了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及其对海南省的启示,分析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海南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发展思路,提出以提高监测队伍素质为突破口,建立符合实际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建立环境预警监测网络体系,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环境监测和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重点方向,并提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4.
界定了旅游水环境的概念,采用资料调查、咨询访问和个别现场调查等方法,对海南省旅游水环境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1989年至2008年旅游业的用水量占全省生活用水量的比例都很小,对海南水资源总量的影响也很小,2008年三亚市、海口市和万宁市三个城市的旅游业用水量之和占到全省旅游业总用水量的79.9%;海南省河流、水库、海域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仅有少量监测出现超标现象;在旅游水环境重点保护对象中,海南中部山区河流源头水、主要滨海旅游区近岸海域、三大河流和两大水库等水体水质均为优良,城镇、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河段大多数水体水质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有少量水体水质超标。河流、水库和个别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污染。乡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受海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分散式畜禽养殖污水等的渗透污染和土壤中铁、猛背景值含量较高所致。  相似文献   
75.
根据2014年1月实测的海南岛昌化江径流化学组成,运用物质平衡法和相关分析法估算化学径流组成的来源和控制因素,探讨流域化学风化产物HCO_3~-和溶解性硅(DSi)的输出及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昌化江流域水体呈中偏弱碱性,化学径流组成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Ca~(2+)、Na~+为主。其中,77.30%的离子源于流域内硅酸盐岩的化学风化,1.38%的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风化,大气沉降对化学径流的贡献为5.45%,人类活动对干、支流化学径流的贡献分别为15.90%与21.04%,差异显著(P0.01)。地貌条件、岩性及径流深度是影响流域化学径流组成的关键因素。昌化江流域干季输入南海的HCO_3~-和DSi量分别为2.12×10~8 mol、1.38×10~8 mol,是南海海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在南海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预算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76.
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对2006年12月和2007年8月航次海南东部河流、河口、近岸及地下水中的总溶解态无机砷(total dissolved inorganic arsenic,TDIAs,As5++As3+)进行了测定.2006年12月万泉河及河口、文昌/文教河及河口、近岸TDIAs的浓度分别为4.0~9.4、1.3~13.3、13.3~17.3 nmol.L-1,2007年8月万泉河及河口、文昌/文教河及河口、近岸、地下水TDIAs的浓度分别为1.6~15.5、2.4~15.9、10.8~17.6、未检出~41.7 nmol.L-1.结果表明,万泉河及文昌/文教河河流、河口TDIAs的浓度不存在显著性季节变化,较我国及世界其它河流、河口偏低,处于自然状态.砷在万泉河口和文昌/文教河口混合过程中均表现为保守混合.以文昌/文教河为例,初步估算出2007年文昌/文教河口地下水向沿岸砷的输送通量为1 153 mol.a-1,约为文昌/文教河砷入海通量的二分之一,表明海南东部沿岸地下水也是沿岸海区砷的主要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77.
海南岛吊罗山植物群落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吊罗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6个植物群落的样方资料,分析了吊罗山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同时比较了吊罗山植物群落与邻近地区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吊罗山低地雨林乔木层以蝴蝶树、青梅、高山榕、粘木、长脐红豆、海南柿、肉实树和海南木莲为主,灌木层以白颜树、白茶、柏拉木和九节为主;山地雨林以陆均松、鸡毛松、黄叶树、阿丁枫、扫把青冈和海南杨桐为优势种;山顶常绿矮林则以山地常绿阔叶林陆均松、琼崖柯、岭南青冈和油丹等种类的矮化为特征。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吊罗山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空间的变化基本上表现为随海拔梯度增加而降低,次生林物种多样性最低,山地雨林和山顶矮林物种均匀度指数最高,群落优势种明显。  相似文献   
78.
江苏沿海港口沉积物的营养元素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沿海港口沉积物中营养物质的特征在区域上,氮磷的含量呈现南北部较高,中部稍低的现象;在物质组成上,有机质和氮磷在粘土质沉积物中明显高于粉砂质沉积物,特别是氮磷的有效态更加突出。沉积物中的有机质与氮磷的总量和有效态相关性较好,显示氮磷主要来自有机物质的贡献。C/N、C/P比值表明碳主要是陆地来源的,TOC/TN—TOC/TP图解显示大多数港口受到人类输入物质的影响,而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来源的投点范围有别于开阔海沉积物。为防止江苏港口海域的富营养化,应该控制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79.
海南岛西部非农用地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海南岛西部发育典型的12个非农业土壤剖面REE的组成特征及其纵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发现,区内非农业土壤剖面不同层位之间的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风化成土的基岩奠定了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初始含量及土壤中呈现的LREE富集与Eu亏损的特点,而成土过程中稀土元素分异作用则进一步加剧土壤中LREE的富集和Eu亏损,土壤剖面浅部的氧化和水解作用致使Ce在浅层土壤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正异常增大之趋势。区内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与稀土元素性质及其所处的土壤地球化学环境有密切联系,同一层中不同形态稀土元素含量总体上表现为残渣态>Fe-Mn结合态>有机态>可交换态(含水溶态)>碳酸盐态,而往土壤深部,残渣态所占比例逐步增大,Fe-Mn结合态、有机态与可交换态(含水溶态)所占比例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80.
The Keelung port, which is located on the northern tip of Taiwan, right next to the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is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harbor. However, any air pollutants generated from the Keelung port region, immediately travel to the neighboring Keelung city, and greatly impact the residents' daily life and the quality of their environment. This study has investigated and quantified pollution emissions, from the Keelung port region, between 1997 and 2002. Emissions from major air pollution sources were estimated. The estimat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otal TSP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emissions ha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5221 ton/yr in 1997 to 262 687 ton/yr in 2002, due to the greatly increased volume of sand imported into Keelung Harbor. Quantities of other emissions, such as SO2, NO2, CO and HC remained stable and were 440, 207, 78 and 25 ton/yr, respectively, on average, with variations within 7% over the previous six-year period. By examining the emissions from pollution sources, it was found that TSP emissions mainly originated from re-suspension of dust, due to both vehicle movement and the sand unloading process; this accounted for over 99% of the total TSP emissions produced in the port region. About 80% of the total SO2 emissions originated from the main ships' engines within the Keelung port region, due to the use of fuel with a high sulfur content. In addition, loading/unloading machines within the port region were the major sources of NO2, CO and HC pollution emissions, which comprised 54, 58 and 66% of the total emissions of these pollutants, respectively. TSP emissions from Keelung port were much higher than from the neighboring Keelung city; hence, alleviating TSP emissions should be the first priority for air pollution reduction within both the port of Keelung and Keelung c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