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5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561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59篇
环保管理   106篇
综合类   982篇
基础理论   225篇
污染及防治   202篇
评价与监测   62篇
社会与环境   51篇
灾害及防治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中国沸石的种类及其分布概况,以产自甘肃省白银市的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组成及分子晶格形式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经实验室检测出其化学组成及物化指标,且对沸石作为吸附剂、离子交换剂、催化剂处理废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天然沸石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采用氯化钠溶液对天然沸石改性的效果比较理想,改性溶液的最佳浓度为0.9mol/L。研究沸石在沸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分析了沸石处理各类废水的机理,并对沸石处理废水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溶质通量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架浅海沉积物—海水界面上的溶解态生源物质通量的准确估算是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之一。由于底栖生物活动以及海流、海浪及潮波与海底地形地物相互作用的影响 ,使得该通量的准确估算十分困难。本文综合分析讨论了近年来提出的各种计算该类通量的物理模型及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结合在中国黄、东海等陆架浅海水层—底栖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研究的需要 ,比较深入地讨论了应用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3.
实施大气氟化物排污权交易的改进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保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的条件下,如何推行并实施大气氟化物排污交易工作,本文就在法律、科研、管理、机构及经济手段等方面提出改进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24.
扬子地块西南缘大面积低温成矿域的Au、Sb、Hg、As矿床,常出现共生分异的现象,在空间上形成Au、Sb、Hg、As矿床、矿带相伴出现而又相对独立的规律性分布。在详细研究Au、Sb、Hg、As矿床、矿带区域分布及其产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制约Au、Sb、Hg、As矿床、矿带共生分异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5.
呼和浩特市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中汞的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级采样装置 ,于冬夏两季采集呼市三个不同功能区不同粒径空气颗粒物中的汞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呼市空气颗粒物中的汞含量冬季明显高于夏季 ;冬季空气颗粒物中的汞含量为居民区 >交通区 >对照区 ,夏季为交通区 >居民区 >对照区 ;空气中汞主要富集在可吸入粒子中。  相似文献   
26.
研究并比较了载La(Ⅲ)和载Fe(Ⅲ)大孔氨基膦酸型螯合树脂对饮用水中氟离子的吸附特性。氟在载La(Ⅲ)和载Fe(Ⅲ)的螯合树脂上的吸附不随pH的变化而改变,载金属螯合树脂对氟的饱和吸附容量分别为3.78、3.55mg/g,吸附方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代表性竞争离子不影响氟在螯合树脂上的吸附。结果表明载Fe(Ⅲ)和载La(Ⅲ)的螯合树脂是一种有前景的饮水氟去除吸附剂。  相似文献   
27.
基于水-岩δD-δ18O同位素交换体系理论模型的建立和计算,对金堆城超大型斑岩钼矿四个不同成矿期中成矿流体的演化和来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成矿前期和早期,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围岩在较低水/岩比值(0.1W/R>0.001)和中、高温(t=250~500℃)条件下反应后的残余流体,而主成矿期和成矿晚期的成矿流作为大气降水在相对较高水/岩比值(0.5>W/R0.1)和中、低温(t=150~310℃)条件下与围岩反应后的残留流体。大气降水在金堆城钼矿成矿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在主成矿期水/岩比值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28.
为了探究"引江济太"工程对太湖水体的交换范围及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耦合对流扩散及水体交换模型,依据不同流量与常规风场共设置10种工况,对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及交换周期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流量是影响水体交换率的主要因素,200m3/s下贡湾的半交换周期与常规风场联系不大,稳定在8~9d左右;(2)常规风场对局部交换区域的空间分布有着明显影响,在北风和西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东湖区,东风和东南风条件下,太湖水体的交换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湖区;(3)为降低长江水体对太湖水质的不利风险,"引江济太"工程引水时间/方案应结合太湖区域气象预报,尽量选择在以东风或者东南风为主的条件下进行引水工作.  相似文献   
29.
This study represents the first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ollution transport budget within the boundary layer of typical cities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BTH) reg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exchanges and further discusses the impact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free troposphere (FT) exchange on concentration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within the ABL during heavy pollu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port flux balance relationship, differences in pollutio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two citi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ABL-FT exchange effect. The FT mainly flowed into the ABL in BJ, while in SJZ, the outflow from the ABL to the FT was more intense. Combined with an analysis of vertical wind profile distribution, BJ was found to be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influence of northwest cold high prevailing in winter, while sinking of strong cold air allowed the FT flowing into the ABL influence the vertical exchange over BJ. In addition, we selected a typical pollution event for targeted analysis to understand mechanistic details of the influence of ABL-FT exchange on the pollution event. 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ABL-FT interac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M2.5 concentration within the ABL during heavy pollution. Especially in the early stage of heavy pollution, FT transport contributed as much as 82.74% of PM2.5 within the ABL. These findings are significant for improv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pollution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within the boundary layer and the effect of ABL-FT exchange on air quality.  相似文献   
30.
草坪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温室气体的吸收或排放不容忽视.然而当前对亚热带城市草坪温室气体通量的研究相对匮乏.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杭州市城区典型城市草坪的多种温室气体(CO2、CH4、N2O和CO)地气交换通量进行了连续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城市草坪的温室气体月平均通量变化明显,而其日变化特征并不明显.城市草地和土壤(无植被生长的裸土)是大气N2O的源,平均通量分别为(0.66±0.17)μg·(m2·min)-1和(0.58±0.20)μg·(m2·min)-1;是CH4和CO的汇,其中CH4平均通量分别为(-0.21±0.078)μg·(m2·min)-1和(-0.26±0.10)μg·(m2·min)-1,CO分别为(-6.36±1.28)μg·(m2·min)-1和(-6.55±1.69)μg·(m2·min)-1.城市草地和土壤CO2平均通量分别为(5.28±0.75) mg·(m2·min)-1和(4.83±0.91) mg·(m2·min)-1.基于相关性分析研究发现,草地和土壤的CO2和N2O通量均与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而CH4和CO通量与降水量呈显著的正相关;除草地CH4通量与土壤温度无显著相关、草地N2O通量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外,其余各温室气体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另外,城市草坪的草地和土壤CO2R2为0.371和0.314)和N2O (R2为0.371和0.284)通量季节变化受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其它温室气体,而土壤温度对CO通量的影响(R2为0.290和0.234)要显著于其它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