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5篇
  免费   84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692篇
基础理论   158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184篇
灾害及防治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焦涛 《环境科技》2006,19(Z2):121-123
解决好圩区建设问题,有利于减轻洪涝灾害,促进水环境保护,实现水生态恢复。分析圩区建设的必要性,以及对水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圩区建设的原则和策略,防洪规划和水环境保护规划必须统筹兼顾,圩区建设工程与水环境建设工程应该相互利用,在提高全市防洪能力同时,保护好圩内水质和生态环境,改善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42.
辽宁阜新两类变质地区的构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古宙地壳在后寒武纪被改造的特点,可以将研究区──阜新地区划分为西部稳定区和东部线性杂岩带。而西部稳定区又可依据变质作用强度进一步划分为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用闪岩相区。本文通过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角闪岩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变质作用演化的动力学以及发育于其中的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麻粒岩相区为历闪岩相区的根部带,后期构造运动的右行拉伸作用,使上部的角闪岩相区与下部的麻粒岩相区发生分离,而后一起抬升剥蚀,从而处于平行位置。  相似文献   
43.
单修政 《灾害学》1997,12(3):58-60
对1976年在陕西关中东部地区所发布的地震短期预报进行了回顾;对发布预报的前因后果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44.
陕西泾阳4.8级地震前后重力变化与断裂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泾阳Ms4.8级地震前后陕西关中地区流动重力观测资料和有关断裂垂直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波速比高值区很可能存在地下深部地幔物质的入侵,由此引发地震和重力场的显著下降;②用震源机制解和GPS所作的运动矢量图可以较好地解释泾阳地震前后重力场时空演化特征及有关断裂活动——其变化是北西向剪切应力带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
黑龙江省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气象要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水稻安全生产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有关气象因素及灾害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地区冷害的发生状况及干湿条件,在充分考虑黑龙江省地区气候特征、农业生产区域及品种熟性的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水稻安全生产的灾害和气象指标。利用多年气象资料,计算了黑龙江省各地的冷害发生机率及稻田干燥度指数等,通过指标对比分析,初步提出了黑龙江省水稻安全生产的区域划分,为水稻生产的防灾减灾提供了科学的气象依据。  相似文献   
46.
关于区域环境保护政策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通过分析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存在的缺口和目前对这种理念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环境问题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差异提出重新确立环境保护政策的调控范围的观点,并提出了这种观点对于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7.
科尔沁沙地沙漠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尔沁沙地是目前我国沙漠化发展较为迅速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沙漠化研究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近50年来,该区沙漠化研究经历了流沙治理、沙漠化过程及其整治的区域性综合研究和沙漠化机理及其整治的典型研究3个阶段,在沙漠化过程、动态监测、灾害评估、综合整治防治等方面都取得了大量成果.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科尔沁沙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4个领域,即:沙漠化监测评估标准的统一和规范化;农田土壤风蚀的实验观测和控制措施的试验示范研究;沙尘暴灾害的监测、预警和影响评估;防沙治沙技术与模式的集成和进一步推广等.  相似文献   
48.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建设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历史经验教训,探讨了生态建设与农业发展、农民脱贫致富的关系.指出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干扰,因地制宜地进行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激励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生态建设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9.
安徽"两山一湖"地区的地质灾害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跃东  向钒  许国娥 《灾害学》2004,19(4):40-45
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及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是制约安徽"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调查了该地区的地质环境和主要地质灾害,分析了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及水体污染、环境地质问题的原因及其时、空、强特征,并针对性的提出防治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0.
西北地区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雷电产生于中尺度对流天气系统,具有明显的局地和时效特征,对西北地区气象站点历史雷暴资料的统计发现,夏季最强,春秋次之,冬季几乎无雷暴发生;地理分布呈三大中心区;与海拔高度、经度、纬度的相关分析及年际变化分析表明,地形地势是影响该地区雷暴的主要因子.高原上的雷暴云较其它地区容易产生冰雹,冰雹日数与雷暴日数比值最大为0.36.西北夏季大部分地方的闪电密度小于1个.km-2.a-1,夏季3个月的闪电密度有3个最强中心,新疆西部是最强的闪电密度中心,超过9个.km-2.a-1,7月中心最强,6月次之,8月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