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1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870篇
安全科学   288篇
废物处理   88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1689篇
基础理论   251篇
污染及防治   332篇
评价与监测   89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33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O3和PM10的区域污染特征模拟   总被引:14,自引:10,他引:14  
以TRACE-P污染源资料及上海市地方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Models-3/CMAQ环境空气质量模型和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模拟研究了2001-01和2001-07长三角近地面二次污染物O3及PM10的浓度分布及输送状况,并以上海市国控点2001年冬、夏季各10 d的小时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显示,Models-3/CMAQ对O3和PM10的模拟结果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和0.52;一致性指数分别达到0.81和0.99.模型对O3小时最高浓度的估算偏低27%,标准偏差为-3.1%;对PM10小时平均浓度的估算偏低10%,标准偏差为46%.模型已具备再现和模拟长三角大气污染输送过程的能力,且误差落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模拟结果显示,2001-07长三角区域16个主要城市中,有14个城市O3小时最大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高浓度O3可覆盖苏南和浙北广大区域.2001-01泰州、扬州、南京、镇江、常州等城市受本地排放源和北部大气污染输送的影响显著,大气PM10日均浓度超过PM10国家二级标准.长三角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与污染类型受大气污染传输与化学转化的影响十分明显.夏季太阳辐射较强时,南部城市排放的污染物常以二次污染物的形式影响下风向城市;太阳辐射较弱的情况下,则以一次污染物输送为主的形式影响周边地区.冬季长三角区域颗粒物污染总体水平较高,这与我国北方地区排放的颗粒物在西北风作用下向长三角输送造成的影响密切相关.长三角地区的大气污染已逐渐从局地转为区域问题.  相似文献   
942.
为了解我国夏半年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基于2015—2020年夏半年(4—10月)空气质量监测、常规气象观测等资料,结合统计学方法与主观经验开展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分析时段内我国大气污染呈单污染比例升高、臭氧(O3)与PM2.5污染“双高”污染事件减少的特征,中东部大部分地区O3超标日数增加、PM2.5超标日数减少的“跷跷板”效应十分明显. 通过对污染过程的分析发现,区域O3污染持续性特征明显,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时间超过10 d的O3污染过程共有6次,最长持续时间为15 d. 与之相比,复合污染过程表现出离散性(区域污染过程少)、间歇性(持续性过程少)的特征. 区域O3污染过程发生时的气象条件一般为最高温度较高、风速较小、混合层高度较低,但东北地区在大气扩散条件较好的情况下仍会出现区域O3污染. 通过对地面天气分型的分析发现,均压场型和低压控制型为O3污染出现时最主要的两种地面天气形势,高压控制型下出现O3污染的概率相对较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倒槽控制下也有一定概率的O3污染出现. 研究显示,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半年O3污染影响显著,关注不同地区O3污染与气象条件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大气复合污染防控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43.
钟婷婷  林涛  刘威 《环境科学》2023,44(5):2613-2621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存在于地表水、自来水甚至商业饮用水中,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在以太湖为源头的某大型饮用水处理厂(DWTPs)中研究了14种PFASs的检出和转化.结果表明,共有10种PFASs在水样中被检测到,说明PFASs在饮用水中分布广泛.原水中的PFASs总浓度为127.4ng·L-1,其中最高浓度为全氟辛酸(PFOA, 49.8ng·L-1).预臭氧会导致PFASs的浓度反向升高,这可能是由于前体物的存在或由短链向长链进行转化导致.常规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去除PFASs, O3-BAC在DWTPs的处理过程中对PFASs的去除(20.74%)具有主导作用.O3-BAC作为DWTPs的主要去除工艺,其反冲洗水中含有浓度较高的PFASs,分布特征与原水相似.利用中试装置,对比了5种常见的滤池反冲洗水处理工艺,结果表明,GAC-超滤可以在保证浊度较高去除率(99.08%)的基础上,吸附并截留一定量的PFASs.从三维荧光分析可得,GAC-超滤也可去除大部分荧光微污染物,对于原水含有较高浓...  相似文献   
944.
先采用化学沉淀/煅烧法制备Mn3O4,再采用水解法制备Mn3O4/SiO2磁性复合材料,并用于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Mn3O4/SiO2的表征结果表明,Mn3O4/SiO2为多孔的核壳结构,BET比表面积达到184.3 m2/g.Mn3O4/SiO2对MB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45.
刘添强 《环境科学》2023,44(1):48-57
为分析PM2.5-O3复合污染数值响应关系,基于2015~2020年北京市空气质量数据、气象资料和新冠疫情数据,分析PM2.5-O3复合污染事件在多尺度下的变化趋势.同时提出一种复合污染指数,在广义相加模型下分析数值响应趋势,并进一步引入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别解析复合污染指数、复合污染事件和影响因素间的滞后响应关系.结果表明,北京市PM2.5-O3复合污染事件逐年减少,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星期效应和节假日效应.复合污染指数与降雨量无明显相关性,与O3和空气温度呈线性正相关,与其余解释变量均为非线性相关.同时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条件对复合污染指数有明显滞后效应,滞后影响主要集中在1~3 d.高值的PM2.5、 PM10、 O3、 SO2和空气温度明显增加复合污染风险,中值段的CO(1~6 mg·m-3)、 NO2  相似文献   
946.
探讨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吸附铀的动力学与热力学过程,以及相关反应的速率控制过程。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对U(VI)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95);膜扩散和粒子内部扩散是吸附的控制步骤;Bangham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粒子内部扩散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而液相边界层和粒子外部传质过程对吸附的影响不能忽略;表观活化能为15.705kJ/mol。热力学试验结果表明:纳米Fe3O4负载铜绿假单胞菌对U(VI)的吸附服从Langmuir、Freundlich等温模型,表明吸附是一个单层覆盖与多层吸附相结合的过程;在298 K、303 K、308 K下Langmuir模型拟合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2.483 mg/g、103.875 mg/g、107.918 mg/g;吸附过程ΔH>0、ΔS>0、ΔG<0,表明吸附过程自发进行,为吸热过程,存在着各种化学键力和范德华力作用,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过程共存。  相似文献   
947.
我国陕西省榆林市、甘肃省白银市、辽宁省抚顺市及四川省古蔺县等地区,依托丰富的铜、煤炭、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开发,使地方经济无可回避地面临"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本文在界定"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概念,及其产生的经济学根源的基础上,对"榆林市"、"白银市"等典型资源型城市的"生态赤字"现状予以分析,提出基于"3E系统模型"视角下,解决资源型城市"资源诅咒"和"生态赤字"问题,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48.
土壤气抽提多井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存在石油烃污染的北京市某加油站场地为研究对象,设计了土壤气抽提(SVE)原位修复系统,应用AIR3D软件对SVE作用下土壤包气带的气压场进行数值模拟.划定以土壤气压强低于或等于101.122kPa的区域为抽气影响区域.模拟结果显示,单井的抽气影响区域不能满足要求;多井抽气时,井间区域土壤气体真空度受多井共同作用,扩大了抽气的影响区域.抽气井不同布置情况下井间距大小对相互作用效果存在影响.研究发现,井间相互作用随着井间距的增大而减小,井间距存在临界值.井间距临界值与抽气井的布置形式相关.对于本研究中的2眼井、3眼井、4眼井情景,此临界值分别在3~5m、5~8m、8~10m区间.超过此临界值时井间相互作用将显著减弱,并导致抽气影响区域不能覆盖整个井间范围.  相似文献   
949.
In order to define the mortality criteria of planarian objectively,a case study of Dugesia japonica exposed to 1-octyl-3-methylimidazolium bromide([C8mim]Br)was performed followed by a recovery cult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efining planarian mortality in light of its body disintegration was appropriate.If the disintegrated tissue of a planarian was more than 1/4 of its body length,it would completely degenerate.However,a planarian would regenerate the lost tissue and return to normal after a few days’recovery culture if the disintegrated part was less than 1/4 of body length.Therefore,we propose to use body disintegration as the endpoint of planarian mortality,i.e.,1/4 body length degenerated is the critical threshold of mortality and survival of planarians when exposed to toxicants.This criterion could be adapted i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testing protocols and comparability of acute toxicity test or other toxicological research using planarian as the test animal.  相似文献   
950.
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Delf3D,对大连葫芦山湾海域多环芳烃(PAHs)在海洋中的理化及生态动力学过程进行耦合,并以大连葫芦山湾实际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确定了一套适用于该近岸海域PAHs生态动力学过程的特征参数,模拟研究了PAHs在近岸海域生态动力学过程.以浮游植物生长率作为指示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程度的指标,将PAHs含量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浮游植物生长率的动力学响应方程相拟合,定量的评估了PAHs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排污口选址于水深大、流速快、水动力强处,对PAHs污染物扩散、水质改善具有显著作用,反之造成PAHs大规模富集.PAHs富集作用对该湾生境影响较显著,湾顶水动力作用微弱,浮游生物生长率削减度高达18%.ArcGIS分析显示,浮游生物生长率削减程度与PAHs时空分布并不完全一致,体现海湾生态系统的动力复杂性与结构稳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