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7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78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4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朱召兵  王凯 《环境科技》2007,20(3):36-37,40
研究用碱式PAC和PAM处理发泡剂废水,考察了酸度、碱式PAC的用量、搅拌时间、PAM的用量、温度对CODCr去除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解废水pH值在5~7之间,能够沉降大部分的悬浮物,出水澄清,CODCr明显降低;废水中加入的碱式PAC最佳量在1 700 mg·L-1,出水水质最好;搅拌时间20 min以上,出水水质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52.
主要研究了Al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 7Al NMR法应用于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形态分布的测定 .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分别测定的Alb 和Al13 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后其形态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Alb(或Al13 )的含量有所降低 ,但仍是优势形态 ,Ala(或Al单)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  相似文献   
53.
聂小保  张鹏 《环境工程》2007,25(3):90-91,74
采用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技术对赣江微污染水源水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强化混凝与活性炭联用较常规工艺能减小出水浊度,显著提高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并有效控制出水余铝含量。原水CODMn为4.10~4.25mg/L左右,UV254为0.2~0.3mg/L时,中试系统出水浊度降低了12%左右,出水CODMn和UV254分别为0.5~0.7mg/L和0.015~0.025mg/L,各自去除率较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6%和40%左右。试验出水余铝浓度均<0.2mg/L,NH3-N去除率没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4.
聚合氯化铝絮凝剂深度除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混凝实验考察了聚合氯化铝絮凝剂(PAC)除磷作用,研究探讨了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ADMAC),赤泥与聚合氯化铝的协同除磷性能.研究表明,PAC具有良好的除磷效果,对模拟废水磷的去除率达94.6%,对实际污水总磷去除率达96.6%,浊度去除率达93.8%.赤泥能显著提高PAC的除磷效果,但PDADMAC没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55.
采用壳聚糖三元接枝高分子絮凝剂(CAS)与聚合氯化铝(PAC)、磷酸镁铵沉淀法(MAP法)复配处理中山市老虎坑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絮体粒径分布测试、絮体形态结构分析和Zata电位测定结果表明,CAS与PAC复配,可充分发挥CAS架桥和PAC电荷中和的协同作用,强化混凝过程,使细小的凝聚体形成体积庞大的絮状沉淀物,并在沉降过程中,网捕水体中的胶体颗粒,显著提高混凝效果.CAS和PAC的投加对NH4 -N脱氮的贡献甚微.采用MAP法与CAS、PAC复配,当投加量分别为50mg/LCAS、500 mg/LPAC、856 mg/LMgCl2·6H2O、1509 mg/LNa2HPO4·12H2O时,出水COD、色度分别小于300 mg/L、30倍,NH4 -N降至2 mg/L左右.  相似文献   
56.
用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聚合氯化铝(PAC)按照质量比1%制备了复配混凝剂,研究了其理化特性及原水污染物去除效果。利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复配混凝剂的铝(Ⅲ)形态分布,结果表明,Ala、Alb和Alc分别占12.62%、16.02%和71.36%。复配混凝剂Zeta电位平均值为41.6 mV。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复配混凝剂的羟基缔合程度比PAC要高。扫描电镜结果表明,固体复配混凝剂表面较为粗糙、结构疏松。相同投加量时,复配混凝剂对江河水、水库水的浊度、CODMn、UV254的去除效率均优于PAC。实验利用针杆藻人工模拟高藻原水,当投加PDM:PAC质量比10%的复配混凝剂10 mg/L时,复配混凝剂对藻类的去除率为80.5%。  相似文献   
57.
以凹土(AG)和聚合氯化铝(PAC)为原料,制备了纳米复合材料AG-PAC复合物(AP),探讨AG与PAC复配比(以质量比计,下同)、AP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溶液pH等因素对AP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AP对TP的去除效果比单用PAC和AG的去除效果均要好;AG与PAC的最佳复配比为10~...  相似文献   
58.
在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6 NTU高岭土悬浊液中,改变SDS的浓度,投加纳米SiO2与聚合铝PAC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沉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探讨了纳米SiO2与PAC处理含SDS低浊水的作用机理、絮凝效果与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①纳米SiO2与SDS使高岭土粒子表面负电性增强.纳米SiO2的絮凝机理以吸附架桥为主.②纳米SiO2对SDS的去除效果优于PAC.SDS浓度越高,去除效果越显著.但纳米SiO2对无机高岭土粒子的处理能力不如PAC,PAC絮凝后的上清液浊度低.当SDS浓度增至10 mg/L时,纳米SiO2对SDS的去除率高,而PAC对SDS的絮凝能力弱,PAC对无机颗粒的去除效果也下降.③助凝剂纳米SiO2较强的吸附活性能加快PAC絮体成长为结构密实的RLCA构型,分维值高,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59.
混凝法处理含铜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FeSO4PAC作为絮凝剂去除低浓度电镀废水中的Cu2+,考察了絮凝剂投加量、溶液pH值、搅拌速度和时间等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各自最佳条件下,PAC和FeSO4对Cu2+的去除可达到99.37%和99.20%,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排放标准。最后通过对FeSO4PAC和NaOH 3种药剂的综合分析和比较,发现FeSO4絮凝处理低浓度电镀废水中的铜比PAC絮凝、NaOH沉淀法操作简单,污泥产生量少、工业应用性强而且去除率高。  相似文献   
60.
本文针对上海某水厂污泥调质后脱水性能不好、泥饼的含固率不高等问题,开展了污泥调质的优化实验。研究表明,4种调质方式中采用"PAM+Ca(OH)2"联合调质的污泥脱水性能最好,药剂费用适中,滤液pH从7上升至10左右;PAM单独调质在经济上最优,干污泥产生量最少,但污泥比阻值最高,且脱水污泥的资源化难度大。结合水厂已有设施,建议采用PAM与石灰联合调质方式,投加剂量分别为PAM投加2.0‰、Ca(OH)2加入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