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80篇
  免费   1468篇
  国内免费   2684篇
安全科学   5049篇
废物处理   342篇
环保管理   1523篇
综合类   11431篇
基础理论   1464篇
污染及防治   1099篇
评价与监测   955篇
社会与环境   931篇
灾害及防治   938篇
  2024年   203篇
  2023年   658篇
  2022年   726篇
  2021年   862篇
  2020年   676篇
  2019年   746篇
  2018年   528篇
  2017年   632篇
  2016年   752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574篇
  2013年   1001篇
  2012年   1189篇
  2011年   1226篇
  2010年   996篇
  2009年   1177篇
  2008年   1418篇
  2007年   1508篇
  2006年   1003篇
  2005年   933篇
  2004年   663篇
  2003年   543篇
  2002年   554篇
  2001年   462篇
  2000年   354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11篇
  1997年   304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97篇
  1994年   250篇
  1993年   152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139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72.
73.
74.
75.
为掌握八里河流域污染成因、污染集中期和重污染地带,在八里河流域设置了7个河道监测断面及3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连续1年监测了地表水COD、氨氮、TP和地下水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分析了八里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趋势,提出了相应的污染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受淀粉加工污染影响,各项指标在10~12月迅速上升,COD在第二年4月以后逐渐降低恢复至正常值,氨氮和TP难以达标;地表水污染以柳沟最为严重,五里湖沟次之,第三湖沟水质相对最好;淀粉废水还会通过淋滤进入浅层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氨氮污染;氨氮污染最初主要集中在流域西南方,逐渐向全流域扩散。针对当地突出的红薯淀粉加工废水污染问题,建议推广低污染的淀粉生产技术,制定适用于八里河流域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构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系统与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6.
针对机械加工企业酸洗磷化废水,采用"隔油+中和沉淀+生化+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工艺进行处理,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组合工艺处理效果与运行成本。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出水COD、总磷、总铁、TDS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工艺与产品用水标准要求,出水电导为50~150μs/cm,吨水直接运行成本为6.605元。  相似文献   
77.
已有的验证结果显示风云三号C星(Fengyun-3C,FY-3C)搭载的可见光红外辐射仪(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反演的业务化海洋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产品存在较大偏差。根据FY-3C/VIRR的热红外通道设置,分别选择非线性SST算法(non-linear SST,NLSST)和三通道非线性算法(triple window NLSST,TNLSST)开发适用于中国周边海域的白天和夜间区域SST反演算法。通过对卫星热红外波段的亮温和现场数据进行晴空海洋匹配样本数据构建,利用回归拟合方法获得NLSST和TNLSST的算法系数。采用独立样本数据对区域算法进行验证,白天数据的偏差和标准差分别为0.082 ℃和0.633 ℃,夜间为?0.007 ℃和0.557 ℃。以OISST(optimum interpolation SST)为参考值,将区域算法反演的SST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业务产品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区域算法将白天SST的偏差和标准偏差从0.047 ℃和0.743 ℃减小到0.031 ℃和0.641 ℃,夜间从0.184 ℃和0.708 ℃减小到0.034 ℃和0.556 ℃。  相似文献   
78.
79.
80.
目的研究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在不同地面加热实验测试响应的差异性,指导材料在实际应用环境下的高温响应分析。方法对低密度碳/酚醛复合材料开展了热流为400 kW/m~2的单侧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测量试件在加热过程中不同位置的温度时间历程,并对试件的烧蚀形貌和微观结构进行观测。同时与热流为464k W/m~2的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材料的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进行分析。结果对于石英灯辐射加热,在测量点升温到接近200℃时,温度响应拐点都依次出现。由于加热的辐射热源不同,在不同的辐射波段下,多孔材料吸收和发射的热量不同,短时间内氧乙炔加热陶瓷板辐射加热使材料内部升温速率比石英灯辐射加热实验的要快,但长时间加热时现象刚好相反。结论进行传热传质多场耦合计算材料高温响应时,合理确定材料宏观性能随温度的变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