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3篇
  免费   1249篇
  国内免费   5759篇
安全科学   1842篇
废物处理   301篇
环保管理   867篇
综合类   9150篇
基础理论   2131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1448篇
评价与监测   443篇
社会与环境   344篇
灾害及防治   243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415篇
  2022年   591篇
  2021年   654篇
  2020年   644篇
  2019年   651篇
  2018年   536篇
  2017年   501篇
  2016年   577篇
  2015年   673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1062篇
  2012年   1073篇
  2011年   1124篇
  2010年   746篇
  2009年   896篇
  2008年   721篇
  2007年   868篇
  2006年   866篇
  2005年   615篇
  2004年   514篇
  2003年   425篇
  2002年   327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249篇
  1999年   200篇
  1998年   141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3年   5篇
  1972年   5篇
  1971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土壤有机碳作为最大陆地碳库,其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对于全球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土壤有机碳密度数据,结合环境因子,使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预测了黄河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SOCD)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0~20 cm和0~100 cm的SOCD范围分别为0~14.82 kg ·m-2和0~32.39kg ·m-2,均值分别为3.48 kg ·m-2和8.07kg ·m-2,储量则分别为2.76 Pg和6.48 Pg;②各生态系统类型中,0~20 cm的SOCD从大到小依次为:森林>水体与湿地>其他>草地>农田>聚落>荒漠,0~100 cm的SOCD从大到小依次为:水体与湿地>森林>其他>草地>农田>聚落>荒漠,SOCR从大到小皆为:草地>农田>森林>荒漠>水体与湿地>聚落>其他;③黄河流域SOCD的分布主要受常数项、剖面曲率、NDVI和降水的影响,曲率和粉砂对深层的SOCD的分布也具有重要影响;此外,降水、NDVI和常数项(除森林外)是影响各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曲率和粉砂则仅对荒漠和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研究结果得出了黄河流域SOCD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素,可为黄河流域碳平衡、土壤质量评价和生态治理恢复与巩固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热解是实现重金属污染生物质无害化资源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重金属污染稻草为原料,研究了控氧热解生物炭的组分特性及其重金属的累积特征.结果表明,低氧热解可有效利用污染稻草制备生物炭,提高重金属在生物炭中的稳定性.氮气氛条件下,稻草生物炭产率为29.4%~34.9%;可溶性有机质(DOM)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其芳香化指数(SUVA254)随热解温度升高呈先升后降趋势;生物炭中Ca主要以CaCO3形式存在.与氮气氛相比,10%和20%(体积分数,下同)氧气氛条件下生物炭(热解残渣)的产率分别降低5.6%~13.5%和14.9%~15.7%,但pH值提高0.5个单位以上;有氧气氛加速了热解过程中木质素组分的降解,生物炭中DOM的SUVA254值随热解温度升高逐渐降低.随热解气氛中氧体积分数提高,DOM中类腐殖酸物质向类富里酸物质转化;生物炭中Ca以CaO形式存在,这可能是导致生物炭pH值升高的原因之一.与氮气氛相比,10%氧气氛和400℃条件下,生物炭中Cu、 Cd、 Pb、 Ni和As的可交换形态占比降低了5.2%、 3.7%、...  相似文献   
993.
土壤中磺胺二甲嘧啶赋存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威  王沛芳  金秋彤  胡斌 《环境科学》2023,44(2):1021-1028
为探究土壤中残留抗生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选取土壤中检出率较高的磺胺类抗生素磺胺二甲嘧啶作为外源污染物,分析水稻苗期和成熟期生长指标、根系和叶片生理生化指标、水稻各器官中抗生素残留量和富集转运因子的变化特性,并评价水稻籽粒中残留磺胺二甲嘧啶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株高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存在于整个生长周期中,且苗期的影响大于生长成熟期,根部受到的影响大于苗部.苗期秧苗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受到随抗生素含量增加而增大的抑制作用,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表现出不同特征,具体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增强、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先被激活后被抑制.磺胺二甲嘧啶在水稻各器官中的积累量表现为:根>叶>茎>籽粒,且水稻籽粒的抗生素风险评估结果显示EDI/ADI<0.1,不构成健康风险.生长成熟期土壤中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富集因子和转运系数的影响大于苗期.综合磺胺二甲嘧啶对水稻的不利影响,在水稻种植中施加畜禽粪便作为有机肥和使用养殖水进行农田灌溉时,需要关注磺胺二甲嘧啶的生态效应,保障水稻等作物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994.
以南京市城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农业土壤(水田、菜地和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16种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苊烯(Acy)在所有土壤样本中均未被检出,南京城郊农业土壤15种ω(PAHs)的范围在24.49~925.54μg·kg-1之间,平均值为259.88μg·kg-1.PAHs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林地>水田>菜地,总体上以高环PAHs(HMW)含量为主.不同土壤理化性质对PAHs的影响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和黏粒(clay)含量与PAHs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H和全氮(TN)与PAHs无明显相关性.毒性当量法和CSI指数法表明,南京城郊农业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较小,但是林地中应当给予一定的重视.增量终身癌症风险(ILCR)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儿童健康的威胁风险略大于成人,林地的总的致癌风险(CR)明显高于菜地和水田,仍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对成人进行了蒙特卡洛模拟表明,确定性健康风险的风险分析低估了PAHs的健康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对CR总方差影响最大的输入参数是暴露频率EF(占50.7%).  相似文献   
995.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碳排放的重要技术路径.为量化预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利用全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以汽车相关技术路线和政策为参考,选取燃油经济性、整车轻量化水平、电力结构碳排放因子和氢能碳排放因子为关键参数,构建传统燃油汽车(ICEV)、轻度混合动力汽车(MHEV)、重度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和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数据清单并对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进行量化预测评价,对电力结构碳排放因子和不同制氢方式碳排放因子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和讨论.结果发现,2022年ICEV、 MHEV、 HEV、 BEV和FCV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量(以CO2-eq计)分别为208.0、 195.5、 150.0、 113.5和205.0 g·km-1.到2035年,BEV和FCV相比于ICEV具有较为显著的减碳效益,分别降低69.1%和49.3%.电力结构的碳排放因子对BEV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关于燃料电池汽车的不同制氢方式,短期应以工业副产氢提纯为主供应FCV氢能需求,长期以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和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996.
吴一帆  许杨  唐洋博  贾宁  李玮  李翀  殷国栋 《环境科学》2023,44(3):1258-1266
研究区域CO2净排放,对“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在揭示1999~2018年长江经济带CO2净排放时空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分析长江经济带不同区域社会发展与CO2净排放的脱钩效应,以期为差异化区域产业发展和碳减排路径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1999~2012年长江经济带CO2排放量上升了2 244.23×106 t,碳汇量在研究时间段增长了148.07×106 t;(2)长江经济带呈现“变绿”趋势,2013~2018年中高碳汇量区域(NPP>800 g·m-2,以C计)面积较1999~2012年上升了23.25%;(3)长江经济带下游经济社会发展与CO2净排放脱钩效应较强,上、中和下游强脱钩城市占长江经济带强脱钩城市的比例分别为12%、34%和54%.  相似文献   
997.
复合污染条件下人为源VOCs的SOA生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气细颗粒物(PM2.5)仍是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重大挑战.近年来,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对PM2.5的贡献日益凸显.因此,深入认识复合污染条件下SOA生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可以为进一步降低PM2.5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验室模拟是深入认识SOA生成机制的关键途径,也是模式模拟参数化方案的可靠来源之一.主要综述了我国多污染物共存条件下典型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SOA生成研究进展,包括汽油蒸气VOCs、生物质燃烧VOCs和含氧VOCs形成SOA过程中,前体物浓度、芳香烃含量、无机气体、种子气溶胶和相对湿度(RH)等不同因素对SOA生成的影响;阐述了实际大气VOCs的SOA生成潜势及其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目前在SOA机制研究方面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8.
菌-藻"体系在水生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蓝藻水华时期的菌藻关系,研究了原位营养刺激后藻际微生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LB培养基可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抑藻率为86.49%;而乙酸钠、葡萄糖和柠檬酸钠可促进藻细胞生长,增长率均在50%以上.对LB培养基和蛋白胨刺激后的藻际细菌进行溶藻菌的筛选,共分离出6株具有强效抑藻作用的菌株,其中Bacillus sp.A1抑藻率高达97.55%.16S rRNA高通量测序表明,向铜绿微囊藻中投加营养物质均可改变藻际细菌群落结构并增加物种丰富度,添加LB培养基和蛋白胨可促使藻际细菌群落数量剧增.生理生化响应表明,藻细胞受LB培养基和蛋白胨胁迫后,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激增,细胞氧化损伤严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先急剧上升后下降,抗氧化酶系统受损.扫描电镜显示,LB培养基可使藻细胞逐渐萎缩,最终破碎;而藻际细菌显著增多.因此,在蓝藻水华暴发的水体进行适当的外部营养刺激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溶藻菌原位抑藻.  相似文献   
999.
张忠兴  樊晓燕  李星  高玉玺  赵君如 《环境科学》2022,43(10):4536-4544
抗生素共暴露对污水处理厂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及微生物群落聚集过程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历史抗生素接触胁迫差异(遗留效应)是否能决定微生物和ARGs对抗生素复合污染的响应尚不清楚.通过选择高浓度(30 mg ·L-1)磺胺甲唑(SMX)和甲氧苄啶(TMP)作为历史接触胁迫条件,探究SMX和TMP复合污染对ARGs、细菌群落及其交互作用的短期影响.基于高通量荧光定量PCR,共检测出13种ARGs,它们的绝对丰度介于2.21~5.42 copies ·μL-1(对数值,以DNA计,下同),其中sul2ermBmefAtetM-01是样品中最主要的亚型,绝对丰度在2.95~5.40 copies ·μL-1之间;SMX和TMP复合污染会引起ARGs和可移动基因元件(MGEs)的富集,但其对各亚型的影响不同,且SMX的历史遗留效应高于TMP;不同接触史的复合污染下,ARGs间的共现与互斥模式均存在;MGEs (尤其是intI-1)与磺胺类(sul1sul2)、四环素类[tet (32)]和大环内酯-林可酰胺-链霉菌素类抗性基因(ermB)均呈显著正相关性;基于微生物全尺度分类发现各类群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复合污染的响应不同,且条件丰富菌属(CAT)得到了显著富集;陶厄氏菌属(Thauera)、假黄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和副球菌属(Paracoccus)是优势的抗性菌属;网络分析共发现31个ARGs的潜在宿主,以条件稀有菌属(CRT)为主,尤其是Candidatus_Alysiosphaera和纺锤状菌属(Fusibacter)与多种ARGs呈现正相关,是多种ARGs的潜在公共细菌宿主;部分稀有菌属[RT,变异杆菌属(Variibacter)、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和管道杆菌属(Cloacibacterium)等]是转座子IS 613的潜在宿主,在ARGs的增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综上,研究揭示了污水处理系统中抗生素历史胁迫对ARGs赋存特征和及其宿主细胞的遗留效应,可为削减抗生素复合污染引起的ARGs污染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海南岛半干旱区农业土壤中重金属富集因素和污染状况,在感城镇采集1818件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其重金属含量和化学组成.采用相关分析、地累积指数(Igeo)、综合生态风险指数(RI)、危害指数(HI)、致癌风险指数(CR)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开展重金属风险评价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重金属ω(As)、ω(Cd)、ω(Cr)、ω(Cu)、ω(Hg)、ω(Ni)、ω(Pb)和ω(Zn)的平均值分别为22.7、0.128、33.4、14.5、0.032、9.32、32.5和43.3 mg ·kg-1,除Zn外,均高于海南岛土壤背景值.相关分析表明,重金属富集与土壤中Fe、Mn、Al和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Igeo结果表明,研究区农业土壤主要受到As的污染,其次为Cd和Cu;RI结果显示,高风险以上的样品占比为29.4%,其中As是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者;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As、Cr和Ni对儿童存在致癌风险,需要引起注意.基于PMF模型,确定了研究区重金属的4种主要来源,其中Hg主要来自工业排放;As主要来自农业活动;Ni、Cu、Cr和Zn主要来自与成土母质密切相关的自然来源;Pb和Cd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和机动车尾气的混合源.研究表明PMF模型与相关分析相结合,能够有效识别土壤重金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