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3篇
安全科学   12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164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34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含溴氨酸体系中菌株NAX的生长及其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污染土壤筛选到的菌株NAX能在含溴氨酸的体系中生长,并能吸附溴氨酸。随碳源浓度的增加,菌体生长旺盛。体系中高浓度的溴氨酸和盐度抑制菌株生长。菌株对溴氨酸的吸附等温线数据用改型的Pearl生长模型拟合比用Freundlich方程好。这意味菌株吸附溴氨酸存在多层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92.
氨法在燃煤电厂烟气治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煤排放的CO2、SO2、NOx等气态污染物会造成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一系列的大气环境问题。减少和抑制燃煤电厂燃烧过程中污染气体的排放,是实现清洁生产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氨法烟气治理技术作为电厂排放烟气处理的新兴技术,以其污染物脱除效率高、耗能小、二次污染低、脱除副产品可资源化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已在部分燃煤电厂得到成功的应用。对氨法脱除烟气中气态污染物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了氨法烟气治理技术在燃煤电厂烟气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3.
关于山西窑洞内壁霉菌的初步研究陈雪薇李英明赵婧徐媛聪何钰冰梁志宏(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从山西吕梁地区采集窑洞内壁的典型霉斑,经过分离纯化得到4株优势霉菌。通过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长速度的研究,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分离到的霉菌株鉴定分别为暗梗孢科双孢亚科芽枝霉属和细基格孢属。这是中国首次报道的砖砌窑洞滋生霉菌的分离、鉴定及成因分析。关键词砖砌窑洞霉菌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94.
一株菲降解菌的鉴定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沈阳北部污水处理厂曝气池活性污泥中驯化和分离得到一株以菲为碳源的降解菌株W12,根据菌株形态和16S r DNA基因测序分析,该菌株鉴定为耳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titidis.).该菌株降解菲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为30℃,p H值为7.0,摇床转速为170 r·min-1,接种量为10%,盐度为0.5%;菲初始质量浓度为1000 mg·L-1培养96 h后,降解率为65.80%,且对菲的最大耐受浓度为2000 mg·L-1;加入蛋白胨和酵母膏后,降解率分别提高到75.65%和70.85%.  相似文献   
95.
从哈尔滨制药总厂的青霉素发酵药渣中富集筛选出6株青霉素耐受菌株,经驯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其对青霉素的降解效率,经比较得到一株青霉素高效降解菌株,编号为JZ6。青霉素浓度300 mg/L,30℃,p H6.7,121 r/min条件下恒温震荡培养24 h后,在青霉素做唯一碳源情况下,青霉素几乎不被降解,外加碳氮源后降解率可达到99.98%。对其进行电镜扫描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其属于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 cenocepacia),16SrDNA序列长度为1451bp,在Gen Bank登录号为KF826288。  相似文献   
96.
为获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固定化微生物处理Cr(Ⅵ)废水体系,从混合微生物种类和固定化技术等方面对Cr(Ⅵ)的微生物去除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首先筛选出对Cr(Ⅵ)具有较高去除能力的混合菌株组合,然后采用海藻酸钠(SA)固定法进行混合菌株固定化,考察混合微生物和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结果表明:HB(Bacillus subtilis var.)菌株对Cr(Ⅵ)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8%左右,其次为Ua(Bacillus atrophaeus)菌株,最后为xJ-Ⅱ(Bacillus subtilis)菌株;混合菌株组合中,HB菌与XJ-Ⅱ菌组合和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效应较好,在6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92%;混合菌株经固定化处理后,HB菌与Ua菌组合对Cr(Ⅵ)的去除率仍很高,在40 mg/L的Cr(Ⅵ)溶液中其去除率可达到98%.可见,混合微生物能有效地提高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Cr(Ⅵ)的去除效应,且固定化混合微生物技术有望在铬污染废水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7.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对烟嘧磺隆降解菌SY-6进行细胞固定化,通过单因素实验明确了菌株包埋SY-6的最优条件,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海藻酸钠含量为4%,Ca Cl2含量为3%,固化时间为4 h,制得的固定化小球具有较强的机械强度和较好的传质性能及其对烟嘧磺隆的降解率较高。固定化细胞降解烟嘧磺隆的最佳条件为p H为7.0、温度为30℃、包菌量为5%。在不同p H或温度下,与游离细胞相比,固定化细胞有较宽泛的耐受性。将包埋的SY-6投加到序批式反应器(简称SBR)中处理烟嘧磺隆废水,结果表明,菌株SY-6在合适的使用周期内稳定性较高且对烟嘧磺隆废水降解效果较好,为烟嘧磺隆固定化细菌的工程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BOD传感器的构造和基本原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一步结合三亚热带近海养殖特点,提出了海洋酵母菌株构建的高灵敏度生物电极应用于BDO传感器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99.
Schwertmannite, a ubiquitous mineral present in iron oxyhydroxides formed in iron- and sulfate-rich acid media, favors incorporation of some toxic anions in its structure. We reported an iron-oxidizing bacterial strain HX3 from a municipal sludge that facilitates the formation of pure schwertmannite in cultures. Ferrous iron oxidation by the isolated strain HX3 was optimum at an initial pH of 2.0-3.3 and temperature of 28-35°C. Pure schwertmannite was found through bacterial oxidation of ferrous iron at an initial pH 2.8and temperature 28°C. Following 16 S rDNA gene sequence analysis the bacterial strain HX3 was identified as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The arsenic-resistance A. ferrooxidans HX3 showed the potential of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 in arsenic removal from the As(Ⅲ)- and iron-rich acid sulfate waters directly by As(Ⅲ) adsorption or the formation of schwertmannite in th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00.
对六氯苯的特性、危害及污染现状进行了介绍,评述了六氯苯降解技术及研究进展,阐述了六氯苯微生物降解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