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214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2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71.
鲁西北地区是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渍涝洼地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在鲁西北的禹城市,利用挖鱼塘、建台田的工程措施,综合改造利用这类洼地。工程实施后,通过水盐调控,改善了洼地的环境状况。监测结果表明:洼地台田土壤含盐量降低,土壤逐渐熟化。土壤有机质大量整治前后分别为0.582%(1986年)、0.989%(1989年).土壤中的全氮、全磷也由整冶前的0.02%、0.14%上升到整治后的0.061%和0.158%。土壤盐分含量逐年降低,由0.50~0.92%下降到0.06~O29%。挖鱼塘建台田的生态工程措施,使浅层地下水地表化,解决了洼地积水蒸发等形成的盐渍化问题。综合环境效应显示,洼地原有的自然状况向良性转化,达到了初步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72.
在三江平原湿地植物生长季节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毛果苔草 -狭叶甜茅 (Carexlasiocarpa Glyceriaspiculosa)湿地发育的泥炭沼泽土为研究对象 ,逐月分层采集土样 ,测定P、K含量 ,同时进行相关环境因子的测量。借助SPSS软件和灰色关联分析技术 ,探讨泥炭沼泽土P、K养分含量特征及影响因子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泥炭沼泽土P、K含量在剖面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P、K含量与土层的二次相关性均较好 ,相关系数除潜育层外均在 0 .94以上。泥炭沼泽土各土层速效P和速效K含量在植物生长季节内均呈明显的动态变化 ,一元三次非线性回归模拟均得到理想的模拟效果。同一环境因子对同一土层全P、全K、速效P或速效K的影响程度各异 ;同一环境因子对不同土层P、K的影响系数也不同 ;因此 ,不同环境因子对同一土层某一对象的影响系数更不相同。  相似文献   
73.
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硫含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三江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总硫、有效硫含量的变化,探明土壤硫含量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小叶章湿地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高于开垦后的农田土壤,开垦导致土壤硫含量下降,且随着耕种年限的增加,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弃耕7 a后土壤总硫和有效硫含量有所增加,但增加量相对较小,表明土壤硫库耗竭易、恢复难。土壤硫与有机质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提示湿地开垦后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可能是引起土壤硫肥力下降的主要因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将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农田土壤硫肥力。  相似文献   
74.
湿地根际土壤碳矿化及相关酶活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中国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以了解碳矿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均为碳循环的良好指示酶,它们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从表层土向下,由根表土向外,碳矿化速率及其相关的各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当从田间取出土壤样品时,土壤样品在取出后的最初阶段碳矿化速率较高,2.5h以后达到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然后呈平缓降低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碳循环的真正催化剂,而土壤有机碳则是此反应的低物。  相似文献   
75.
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和N2O排放通量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生长季N2O、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原位测定,分析了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CH4、N2O排放通量的季节特征,并初步探讨了CH4、N2O排放通量与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关系.湿地岛状林CH4、N2O通量均呈现出明显的正负交替的变化特征, 通量范围分别为-560.45~706.35 μg/(m2·h)和-28.87~43.59 μg/(m2·h), 季节均值分别为41.88 μg/(m2·h)和11.56 μg/(m2·h).结果表明, 湿地三江平原湿地岛状林土壤是CH4和N2O的汇.相关分析表明,CH4和N2O的排放与箱内温度具有弱相关性.土壤水分是影响湿地岛状林土壤CH4吸收、排放关系的重要因素, 而土壤的干湿交替能促进岛状林土壤N2O的排放.  相似文献   
76.
以野外栖息地要素调查为基础,通过模型定量化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东北部湿地景观破碎化过程及其对东方白鹳栖息地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景观面积占区域面积超过50%,景观连通度高于50时,景观基质处于低度破碎化状态,景观斑块面积丧失对栖息地影响显著;当景观面积占区域面积小于30%,景观连通度低于30时,景观处于高度破碎化状态,景观空间隔离、斑块形状以及景观结构对栖息地影响更为显著。景观破碎化过程中,沼泽湿地主要在面积丧失方面对东方白鹳觅食地产生影响;而湖泡和岛状林湿地在斑块数量丧失和空间隔离方面对东方白鹳筑巢地和觅食地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7.
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工作的实践出发 ,针对复杂的水文、水质条件 ,探讨平原河网地区地表水环境保护功能区划分的工作方法和实现区划目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8.
Palaeoclimatic scenario projecting annual temperature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firstly formalized with data available and speculations for the southwest part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35- 37°N, 115-119°E) during the last 25000 years. Then, with three regression equations relating annual runoff to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derived with data of modern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records, values of annual runoff are calculated in terms of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from this palaeoclimatic scenario for this region during this temporal interval.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unoff is the most during 8000-3000a B.P. and the least during 25000-12000 a B. P.; runoff occurring during 12000-8000 a B.P. and during 3000-0 a B.P. is less than the one occurring during 8000-3000 a B.P. and more than the one occurring during 25000-12000 a B. P.; and the runoff occurring during 25000-12000 a B. P., 12000-8000 a B. P., and 3000-0 a B.P. is respectively 43, 46 and 66 percent of the one occurring during 8000-3000 a B.P. Values of bankfull discharge for palaeochannels of the Yellow River flowing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same interval are calculated from available estimates of slope of stream-bed of these palaeochannels with a regression equation relating bankfull discharge to slope of stream-bed and ratios of bankfull-discharge are further calculated from these values for different groups of palaeochannel formed during different time spans embraced in this interval. To conduct a cross-check, these values and ratios of bankfull-discharge are compared to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and ratios of runoff occurring during roughly the same time spans. The same direction and similar relative magnitude of changes of the surface water occurring in this region during the last 25000 years are indicated by these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79.
为探明现阶段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于2017年春、夏、秋3个季节对6个样点开展了调查.共记录3门41科72种,以水生昆虫和腹足纲为主.平均密度为(139.68±29.13)ind./m2,季节上,底栖无脊椎动物密度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主要优势种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变化,其中,西伯利亚盘螺Valvata sibirica为3个季节共有优势种.指示物种分析表明:春季指示种为Potamonectes sp.,夏季指示种为Lethocerus sp.、Gyraulus centrifugus、Erpobdellidae sp.;秋季指示种为Sgementina nitida.整体上,春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均比夏、秋季高.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F=1.480,p=0.259)、Margalef丰富度指数(F=0.056,p=0.946)、Pielou均匀性指数(F=2.038,p=0.165)均不存在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80.
为评估季节性冻融作用对不同干扰强度湿地温室气体产生机制的影响,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三江平原洪河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未受干扰的常年积水的小叶章湿地(undisturbed Deyeuxia angustifolia wetland,UDAW)、保护区外受人类活动干扰导致湿地含水量减少的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湿地(disturbed Deyeuxia angustifolia wetland,DDAW)以及由小叶章湿地开垦10年以上的水稻田(rice paddy,RP)的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分析季节性冻融作用对3种湿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3种湿地在冻融期均有CO2和CH4排放,且在春季冻融初期CO2和CH4均出现短期的高排放现象,随着冻融温度升高,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均逐渐增加.其中,CO2排放通量表现为UDAW > DDAW > RP,CH4排放通量却表现为DDAW > RP > UDAW;DDAW的CH4排放速率与冻融温度的相关性最高(P < 0.01,R2=0.647 5),UDAW中二者的相关性最低(P < 0.01,R2=0.424 7).相关性分析显示,DDAW和RP土壤中CO2与CH4的排放通量均呈正相关(P均小于0.01,R2分别为0.749 1、0.574 4),而UDAW土壤中CO2与CH4的排放通量表现为弱相关(P < 0.05,R2=0.303 8),可见冻融温度会影响CO2和CH4的排放通量.季节性冻融作用影响了3种湿地土壤N2O的排放通量,秋季冻融期UDAW和DDAW表现为N2O的汇,而在春季冻融期3种湿地均表现为N2O的源,表明不同干扰湿地N2O的排放通量对冻融作用的响应不同,但均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其排放通量不断增加.研究显示,三江平原的冻融作用降低了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干扰强度越大,冻融作用影响越小,且秋季冻融作用大于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