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4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快速城市化地区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多时段的卫星影像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选取深圳市14条主要道路的代表性影响路段,用城市化影响指数(U)表征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社会经济背景、地形条件、道路等级和道路运营年限为道路特征参数,基于相关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道路对两侧土地利用影响的模式及其成因.研究发现,道路特征参数对两侧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其中,社会经济背景是道路对土地利用影响的主要影响因素,道路运营年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道路近距离区域,道路等级在中距离区域,而地形条件影响主要在远距离区域.道路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模式分为3类,即山峰型、递减型和山谷型,而不同道路特征参数被认为是导致道路影响模式差别的主要原因.根据U值变化的曲线拟合分析得到各道路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快速路和主干路的影响范围较大,城市化进程起步较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西部地区道路影响范围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52.
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深圳市中心区城市绿地表层土壤(0-20cm)中Cu,Zn,Pb和Cd的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和迁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6.4-188.2(26.3)mg·kg-1,34.9-284.8(69.1)mg·kg-1,15.2-245.5(47.2)mg·kg-1和0.01-3.48(0.47)mg·kg-1.道路绿化带土壤中Cu,Zn和Pb的平均含量最高,在公园绿地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有75.6%,87.0%,98.8%和98.8%的土壤中Cu,Zn,Pb和Cd的含量超过广东省赤红壤的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呈现明显的富集特征.土壤中Cu,Zn和Cd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最高.随着土壤中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其残渣态所占比例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或交换态所占比例增加,重金属活性增大.土壤中Cd迁移能力最强,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Pb和Cu.  相似文献   
53.
深圳河水污染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深圳河水污染已非常严重、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Ⅴ类标准的状况,从技术的角度,在分析了深圳河水污染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河流治理经验,结合深圳河流的特征,对深圳河水污染控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对深圳河流域进行全面截污、清淤、补水、支流设闸调蓄等措施后,深圳河水质将得到改善,可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4.
确定自然海岸特征是海岸修复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开发后弃管的无居民海岛却面临缺少历史资料参考的困难。在大连普兰店湾中部前大连岛的研究证明,依据历史影像和现存海岸地质地貌情况可以分析确定原自然海岸位置及性质。1972年KH 卫星影像表明当时的前大连岛仍然保持自然海岸形态,海岸位置在2020年海岸后 方的岛屿陆域内部。结合2020年海岸地质考察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1972年的前大连岛东部、西部分布海蚀崖形式的基岩海岸,南部、北部则分布砾石质海岸。1972—2020年,前大连岛自然海岸全部变化为人工海岸,海岸长度也从约2.38 km 增加至约3.12 km。  相似文献   
55.
依托深圳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监测调查成果,开展全市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估工作。结果显示:多数监测点位水质属《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1993)的Ⅳ类和Ⅴ类标准,综合质量评价水质为较差级别。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需要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分析深圳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较差的原因,并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6.
深圳市水污染防治的战略地位及对策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圳市由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和人口急剧膨胀,水污染形势日趋严峻。水污染防治不仅关系到深圳市、香港以及其他周边城市的饮用水源保护和供水安全保障,而且关系到跨境水环境问题解决和生态环境保护。河流、水库、海域的污染防治是息息相关的。以河流治理为突破口,以生活污染为重点,以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污水管网配套为基本手段,采取各类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是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深圳水污染防治的重点和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7.
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总被引:64,自引:3,他引:64  
在分析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基础上 ,将城镇用地细化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 ,并将它们与耕地和工业投资、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水资源状况等主要驱动力纳入统一的总体结构中 ,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 ,定量地描述它们的动态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模拟结果显示 ,城镇用地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一种“S”型的增长规律 ,从1980年至2030年是城镇用地变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城镇用地的变化过程中 ,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在总的城镇用地中所占的比例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波动后 ,大约从2020年开始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耕地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下降 ,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58.
中国北方沿岸经济贝类砷残留量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国北方沿岸经济贝类As残留量分布及污染现状。比较了主要经济贝类体内As因种类、生活习性不同形成的差异,其原因为贝类是一种滤食性生物,能累积环境中的As,各种贝类累积As的能力不同。综合比较结果是中国北方涡岸经济贝类尚未受到As污染。探讨沿岸重要港湾,河口环境中As对贝类的影响,着重讨论了大连湾贝类As污染。  相似文献   
59.
深圳地区海岸复杂地形下大气输送与扩散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边界层预报模式提供的非定常的风场和湍流场,采用实用的考虑风切变的烟团模式模拟了海岸复杂地形下高架点源排放SO2的地面浓度变化特征。联接模式细致地考虑了地面反射,混合层穿透和反射。结果反映了风场湍流场的非均匀非定常对浓度分布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0.
GOAL, SCOPE AND BACKGROUND: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understan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nts and microorganisms during petroleum-hydrocarbon bioremediation in Pacific Islands coastal soils. Total bacteria and hydrocarbon-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population dyanamics were examined in the rhizospheres of tropical trees and shrubs, which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phytoremediation potential in a greenhouse experiment. The respective and combined effects of plant roots and diesel contaminant on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were determined in relation to diesel fuel depletion. An increase in the grading populations size of the hydrocarbon-degrading populations of microbes, elicited by rhizodeposition,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conducive to an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pollutants in vegetated soil. METHODS: The soil was a coastal sandy loam (pH 7.8) which was artificially contaminated with 10 g of No. 2 diesel fuel/kg soil or left uncontaminated. The pots were irrigated with fertilizer and 1% NaCl. The enumeratio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contaminated and uncontaminated rhizospheres of three trees, kiawe (Prosopis pallida), milo (Thespesia populnea), and kou (Cordia subcordata) and three shrubs, beach naupaka (Scaevola sericea), false sandalwood (Myoporum sandwicense), and oleander (Nerium oleander). Unplanted control soils were included in the experiment. Total bacteria and phenanthrene-degrading bacteria were enumerated on plates. Diesel- and pristane-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were enumerated by the most-probable-number technique in tissue-culture plates. RESULTS AND DISCUSSION: All four types of microorganisms responded to the rhizosphere of the 6 plants in uncontaminated soil and to the diesel contaminant in unplanted soil. In contaminated rhizospheres, no effect of the plant on the hydrocarbon-degrader numbers was visible. Total bacteria responded more to the plant roots than to the contaminant. The phenanthrene-degrading bacteria and pristane-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were more influenced by the contaminant than by the plants. The diesel-degrading microorganisms were equally stimulated by the plants and the contaminant. The numbers of hydrocarbon degraders were similar in the contaminated rhizospheres of the three effective plants (kiawe, kou, and milo) and in those of the three ineffective shrub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e quality of the rhizodeposition is plant-dependent and governs the type of diesel-degrader populations that will be enhanced by a given plant. RECOMMENDATIONS AND OUTLOOK: In the proposed phytoremediation-benefit model plant roots maintain high levels of hydrocaron degraders in uncontaminated soil. When the root enters a contaminated zone of soil, those hydrocarbon degraders that prefer the contaminant would switch to the contaminant as a carbon source, effectively removing the hydrocarbons. If the root exudates and the contaminant are equally attractive to the hydrocarbon degraders, the contaminant degradaton would be less effectiv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