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7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1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A series of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in the phytoplankton and nutrient dynamics of Lake Washington, an mesotrophic lake in Washington State (USA). These analyses were based on fortnightly or monthly samples of water temperature, Secchi transparency, ammonium (NH4), nitrate (NO3), inorganic phosphorus (IP),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dissolved oxygen (DO), pH and chlorophyll a (chl a) collected during 1995–2000 from 12 stations. Lake Washington has a very consistent and pronounced annual spring diatom bloom which occurs from March to May. During this bloom, epilimnetic chl a concentrations peak on average at 10 μg/L, which is 3 times higher than chl a concentrations typically seen during summer stratified conditions. The spring bloom on average comprised 62% diatoms, 21% chlorophytes and 8% cyanobacteria. During summer stratification, diatoms comprised 26% of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chlorophytes 37% and cyanobacteria 25%. Cryptophytes comprised approximately 8% of the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year. Overall, 6 phytoplankton genera (i.e., Aulacoseira, Fragilaria, Cryptomonas, Asterionella, Stephanodiscus, and Ankistrodesmus) cumulatively accounted for over 50% of the community. These analyses also suggest that the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ongly influences the seasonality of NO3, IP, DO, pH and water clarity. According to a MANOVA, seasonal fluctuations explained 40% of the total variability for the major parameters, spatial heterogeneity explained 10% of variability, and the seasonal-spatial interaction explained 10% of variability. Distinctive patterns were identified between offshore and inshore sampling stations. The results of our analyses also suggest that spatial variability was substantial, but much smaller than temporal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22.
春节燃放爆竹对大气气溶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7年冬季在兰州市区进行了连续30天的大气气溶胶观测取样,重点对春节燃放与非燃放烟花爆竹期间,大气气溶胶水溶性阴离子(F-、Cl-、NO2-、Br-、NO3-、PO34-、SO23-、SO24-)和水溶性阳离子(Li+、Na+、NH4+、K+、Mg2+、Ca2+)的污染状况做了研究。结果显示: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会使大气污染加重,大气气溶胶质量浓度日均值比非燃放期上升了22.4%,其中使气溶胶粗颗粒(TSP)上升5.5%,气溶胶细颗粒(PM10)上升55.1%,呈细粒污染加重现象。部分水溶性离子浓度在燃放期间明显升高。上升幅度最大的是K+,其次为SO32-、NO3-、NH4+、SO42-、Cl-、F-、Mg2+、Li+、NO2-等离子。除夕夜采集的大气气溶胶样品,粗细颗粒中K+浓度分别为27.413μg/m3和26.180μg/m3,比非燃放期平均含量高出10.70倍和11.52倍。  相似文献   
23.
为明晰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利用天津地区2016年和2017年春节期间(除夕至农历十五,公历2016年2月7-22日、2017年1月27日-2月11日)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对这一时期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津春节期间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峰值均出现在初一的00:00-01:00.烟花爆竹燃放对ρ(PM10)、ρ(PM2.5)和ρ(SO2)影响较大,尤其是对地面污染物质量浓度影响最大,并且对ρ(PM2.5)和ρ(PM10)的影响高度相对增高,但对ρ(NO2)的实时影响最小.初一00:00-00:01,ρ(PM10)、ρ(PM2.5)、ρ(SO2)和ρ(NO2)分别增加了305、178、80和7 μg/m3.烟花爆竹燃放使ρ(PM2.5)和ρ(PM10)的日变化曲线较非春节期间波动性增强,主峰值区(20:00-翌日01:00)污染物质量浓度升高和出现的时间延后;ρ(SO2)主峰值出现时段由09:00-10:00变为00:00左右,并且其峰值剧增.烟花爆竹燃放使夜间空气中ρ(PM2.5)上升,导致ρ(PM2.5)在ρ(PM10)的占比显著升高.2016年和2017年春节期间,PM2.5、PM10和SO2的最大小时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率均高于春节前后(除夕前15 d和农历十五后15 d),而NO2和CO的最大小时质量浓度及其变化率则低于春节前后.2016年和2017年除夕ρ(PM2.5)的半衰期分别为4.7和3.6 h.研究显示,即使在有利于扩散的气象条件下,烟花爆竹燃放仍可使天津地区ρ(PM10)、ρ(PM2.5)和ρ(SO2)短时迅速增大,污染物质量浓度主峰值均出现在夜间,ρ(PM2.5)的半衰期介于3~5 h.   相似文献   
24.
2017年春节期间广东省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春节假期广东省空气质量等级变化较大.除夕全省空气质量为良;初一,全省以良和轻度污染为主,粤东出现重度污染,粤西和粤北出现中度污染,可能与除夕夜烟花爆竹燃放有关;初二起,全省空气质量逐渐转为优良.首要污染物以PM2.5和O3为主.现有的NAQPMS和CMAQ空气质量预报模型在污染相对严重的初一表现较差,主要是因为数值模型未能考虑到烟花爆竹燃放等排放源的输入.  相似文献   
25.
春节期间西安城区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采用美国R&P公司TEOM-1400a大气颗粒物监测仪器及其8通道采样系统(ACCU),在2011年春节期间实时监测和分8个时段采集了西安城区的PM2.5样品.研究了春节期间西安城区大气中PM2.5的碳气溶胶污染特征.目的是阐明2011年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时,西安城区大气中细颗粒PM2.5的质量浓度、元素碳(EC)、有机碳(OC)及水溶性有机碳(WSOC)的浓度分布特征,探讨了其污染来源.结果表明,除夕00:00~02:59为污染浓度最大时段,PM2.530 min平均浓度在01:00时刻达到最大值1 514.8μg·m-3,其碳组分OC、EC、WSOC、非水溶性有机碳(WIOC)分别为123.3、18.6、66.7和56.6μg·m-3,高于春节期间的其他正常时段1.7倍、1.2倍、1.4倍和2.2倍.碳气溶胶组分WSOC与OC、EC相关性分析表明春节烟火期间含碳物质更多的来自于烟花爆竹燃放,但其对烟火时段的气溶胶的贡献较小,仅为9.4%.  相似文献   
26.
利用2001年至2010年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除夕夜间集中燃放大量烟花爆竹可造成空气污染,特别是人口集中的主城区尤为严重。其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升幅最大、污染最严重,最大浓度出现在凌晨1时到2时,主城区平均浓度达到0.625 mg/m3,超过国家二级日均值标准3.2倍;二氧化硫浓度升高明显,最大浓度出现零时到1时,一氧化碳浓度略有升高,二氧化氮浓度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7.
丹东市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春节期间丹东市主要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和气象资料,分析了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夕和元宵节大量燃放烟花爆竹能导致PM10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但对SO2和N02浓度的影响不明显。除夕期间22:00-2:00是PM10受燃放烟花爆竹影响最大时段,城市居民居住集中区PM10浓度远高于其它区域。气象条件是影响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魏斌 《环境工程》2012,(Z1):131-133
在建筑工程中管道系统作为介质输送的必备条件,虽然管道自身不会产生振动,但是管道在与相关振动设备连接时则变成了传递振动的"振桥",在隔振设计时经常被忽视。本文主要讲述了冷冻机房内水管路吊挂,落地安装及通风系统中风管吊装时的几种减振降噪做法,还包括了经常被大家忽视的管道穿墙隔振的做法,分别通过添加弹簧减振器、弹簧吊架、橡胶减振垫、橡胶挠性接管、金属软管、波纹管补偿器等减振器材,使得振源通过管道产生振动的传导大大降低,并且记述了一些减振设备在安装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29.
成都市城区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分析了2013年春节期间成都市城区的SO2、NO2、CO、O3、PM10及PM2.5的浓度值,发现烟花爆竹的燃放对SO2、NO2、PM10及PM2.5的浓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0.
马莹  吴兑  刘建 《中国环境科学》2016,36(10):2890-2895
利用广州番禺大气成分站2012春节期间的逐时Marga数据、PM数据分析珠三角地区春节期间颗粒物及其水溶性离子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期,PM10、PM2.5和各种水溶性离子浓度急剧升高,PM2.5/PM10的值与PM的变化趋势相反,说明主要增加的是PM10中相对较粗的粒子;PM2.5/PM10平均值是0.92,说明在该期间,仍然主要是细粒子污染;K+、Cl-和Mg2+以及NO3-和SO42-、NH4+浓度不同程度上升,说明烟花爆竹燃放对它们都存在影响,其中烟花爆竹燃放对PM、K+、Cl-和SO42-的影响最大,对NO3-、NH4+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各离子之间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关系数研究,发现K+、Cl-、Mg2+和Na+主要来源于烟花爆竹的燃放,因此在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时段浓度急剧升高,SO42-、NO3-和NH4+相关系数很高,说明他们三者可能有相同的来源;黑碳浓度明显升高说明烟花爆竹的燃放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