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34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对荒漠生物质气化发电进行LCA评价,建立评价模型,在评价过程中选用了燃煤发电系统为参照。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质利用过程没有CO2的排放,整个发电周期中仅原料的生产、运输以及预处理过程消耗能量导致CO2排放,因此生物质气化发电方案的排放量远远小于燃煤方案,减排量达到了87%-94%。生物质发电与燃煤发电相比,对环境污染降低程度的总指数为3.68。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大大削减了化石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缓解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142.
为探究荒漠绿洲土壤C、 N、 P和K的含量变化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阐明其对环境因子的生态学响应,选择河西走廊中段张掖临泽荒漠绿洲10块样地,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C、 N、 P和K含量,揭示不同生境中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和化学计量比的分布特征以及与其他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C在各样点分布不均匀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R=0.761,P=0.06).其中,ω(C)在绿洲平均值最高,为12.85 g·kg-1,过渡带次之,为8.65 g·kg-1,荒漠最低,为4.1 g·kg-1;(2)土壤K含量除在盐碱地含量较低外,在荒漠、过渡带和绿洲之间均无显著变化且含量较高;(3)土壤C∶N平均值为12.92,C∶P平均值为11.69,N∶P平均值为0.9,均低于全球土壤平均水平(13.33、 72.0、 5.9)和中国土壤平均水平(12、 52.7、 3.9);(4)土壤含水量为影响荒漠绿洲土壤C、 N、 P、 K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最大影响因子,贡献率为86.9%,其次为土壤酸碱度和土壤孔隙度,贡献率分别为9.2%...  相似文献   
143.
为明确土壤养分含量及化学计量比对多种限制性养分添加的响应,分析土壤中速效养分与全量养分相关关系,以及土壤全量和速效化学计量特征的指示作用,阐明养分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养分动态平衡关系的影响.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开始进行氮(N)和磷(P)养分添加控制试验,试验处理包括对照(CK)、N添加、P添加和NP共同添加这4个处理.结果表明:(1)养分添加第4年,土壤N含量显著增加;N添加显著增加土壤N∶P, P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养分添加第3年和第4年,N添加显著提高土壤速效N∶P(AN∶AP);N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而降低土壤速效C∶N(C∶AN);P添加和NP共同添加显著增加土壤全磷(TP)和速效磷(AP)含量,而降低土壤全量和速效N∶P、C∶P.(2)N添加和P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NH+4-N、AP含量和土壤速效C∶N、AN∶AP的影响具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4.
降水变化对荒漠草原土壤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降水格局发生显著改变.土壤呼吸作为土壤碳库向大气释放CO2的重要途径,其对降水变化的响应可能会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进程,并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作用,但目前关于土壤呼吸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没有一致的结论.以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为对象,通过野外降水控制实验减水40%(-40%)、减水20%(-20%)、自然降水、增水20%(20%)和增水40%(40%),探究降水变化对土壤呼吸动态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碳氮比(有机碳总氮比)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在3 a期间不同降水处理下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呈现较一致的单峰和双峰模式.土壤呼吸随降水量的增加均呈增加趋势,且相较对照,土壤呼吸在降水控制实验第二年(偏湿年份)和第三年(偏干年份)表现出显著差异,表明降水变化对土壤呼吸产生了遗留效应.同时,相比对照,偏湿年土壤呼吸在-40%处理下显著最低,在40%处理下显著最高,土壤呼吸对减水处理的负响应强于对增水处理的正响应;偏干年土壤呼吸在增水处理下显著高于对照,且对增水处理的正响应明显强于减水处理.此外,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是显著影响土壤呼吸的环境因子,且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呼吸随土壤含水量、地上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和碳氮比的增加而增加,随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土壤含水量对土壤呼吸的解释率最高,这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控制荒漠草原区土壤呼吸的主要环境因子.无论在偏湿或偏干年份,降水变化下,植物生物量输入幅度均低于土壤呼吸输出幅度,表明降水变化可能不利于土壤碳固存,尤其偏干年份降水变化对碳库输出的影响更强.因此,荒漠草原区不同干湿年份降水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可能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为区域碳预算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5.
下垫面的地表矿物质颗粒物是大气气溶胶的源和汇,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状况和人体健康产生影响。下垫面地表矿物质颗粒物的粒度分布是表征颗粒行为的重要参数,颗粒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环境学性质等都与粒径有关。为探究人为下垫面(城市铺装道路、农村土路和农田等)和自然下垫面(沙漠和戈壁)地表矿物质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城市铺装道路、农村土路、裸露农田、沙漠和戈壁下垫面的地表矿物质颗粒物进行粒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沉积物中值粒径来看,城市铺装道路表现为佛山市南海区(254.9 μm)>杭州市桐庐县(247.5 μm)>北京市(201.3 μm)> 南平市延平区(178.7 μm)>兰州市(65.5 μm);赣州市湖江镇农村土路为131.3 μm;兰州市榆中县裸露农田为21.1 μm;沙漠和戈壁表现为腾格里沙漠(272.7 μm)>塔克拉玛干沙漠(121.9 μm)。总体来说,地表矿物质颗粒物的粒度分布与人类活动、地理位置、风速和季节等因素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对粒度分布的影响因人类活动的复杂而难以明确,风速不同将裹挟不同粒径颗粒物,不同季节风速与风向不同,不同地理位置人类活动与风速存在差异。样本中,除兰州市外,城市铺装道路的地表矿物质颗粒物主要来自土壤、工地和交通活动等局地源,远距离传输来的颗粒物较少;沙漠沉积物的来源为单一的局地物质;沙漠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表现出随粒径变大而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