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15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15篇
综合类   276篇
基础理论   71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7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71.
年6—8月在天津市区进行的连续灰霾观测发现,灰霾发生的天数占观测时段的1/3. 灰霾日与非灰霾日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显著差异,灰霾日ρ(PM2.5)与ρ(PM10)的平均值分别是非灰霾日的1.64和1.55倍. 灰霾日S含量高于非灰霾日近50%;灰霾日ρ(SO42-)和ρ(NO3-)明显高于非灰霾日,其中灰霾日ρ(NO3-)增幅最高可达251.02%;灰霾日PM2.5和PM10中的ρ(OC)、ρ(EC)均是非灰霾日的1.25倍以上. 灰霾日与非灰霾日的气象条件相近,表明此次观测期间天津市区夏季灰霾天气发生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不大. 使用CMB模型(化学质量平衡模型)对PM2.5来源进行的解析表明,二次硝酸盐和二次硫酸盐对灰霾日ρ(PM2.5)的贡献率分别是非灰霾日的2.17和1.34倍,而其他源类在灰霾日和非灰霾日的贡献差异不明显,说明二次离子可能是造成天津市区夏季灰霾最主要的颗粒物源类.   相似文献   
72.
利用GC955在线气相色谱仪分别于2019年7月和2020年1月在天津市区开展苯系物(BTEX,包括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实时在线观测,对典型污染过程中BTEX的浓度水平、组成及演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并运用特征物种比值法对BTEX的来源进行了定性分析,最后运用US EPA的人体暴露分析评价方法对BTEX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臭氧和霾污染过程中BTEX体积分数平均值分别为1.32×10-9和4.83×10-9,其中苯的体积分数占比最大,其次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占比最小.2020年1月BTEX体积分数很大程度上受到西南方向短距离传输的影响,而在2019年7月BTEX浓度受到本地排放的影响.BTEX浓度水平在2019年7月受到温度和相对湿度的共同影响,而在2020年1月当温度较低时BTEX浓度对相对湿度的变化更敏感.天津市区BTEX在霾污染过程中受生物质燃烧/化石燃料燃烧/燃煤排放的影响较大,而在臭氧污染过程中除了受到燃烧排放源影响,交通源排放在很大程度上也有影响.臭氧污染和霾污染过程中BTEX的HI分别为0.072和0.29,均处于EPA认定的安全范围内.苯的致癌风险在清洁天和污染过程中均高于EPA规定的安全阈值,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3.
天津市东疆港区绿化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选适生树种是盐碱地绿化工作的技术关键。天津市东疆港区的土壤是淤泥质盐渍土,在该区域绿化树种现场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树种的适生能力、生态效益和实际生长效果建立了综合评价多级指标体系。通过确定各指标因子的权重和评判标准,计算出各树种的综合指数,并依次划分为骨干树种、重要树种、辅助和补充树种以及不适宜树种4个级别,该综合评价多级指标体系为类似盐碱地绿化建设工程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内蒙古农业灌区夏、秋浇的氮磷流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引黄灌溉的2次主要大规模灌溉(夏浇、秋浇)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农业灌区的氮磷流失情况.分析了2次灌溉期的各引水渠和排水渠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性有机磷(DOP)、颗粒磷(PP)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夏浇时,由于植物吸收、灌水量小等因素,基本不产生污染.而秋浇期间,由于灌水量大、土地裸露成为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时期.在对第8排域的TN、TP的连续监测中发现,排干沟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基本维持在4.16mg.L^-1和0.1725mg.L^-1,且氮为主要的污染控制因子;排干沟中的N/P为24,排入乌梁素海中极易引起水华发生.结合河套农业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在夏浇及秋浇时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过程及污染特点.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As the space carri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and’s green and efficient utilization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realizing nat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raditional land evaluation, this paper scientifically defines the green land use, puts land as one of the production factors, and brings energy consump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tc. into the input-output system to measure the green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06 to 2016.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overall efficiency varia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s related with the land and environment policies. Efficiency of 2016 is higher than that of 2006, and energy and environment are the princip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een land use. The efficiency of each c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Efficiency gaps in different cities are expanding. There i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overall weak space between cities, and the part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phenomenon appears. Therefore, the green land use efficiency could be improved by improving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coordinating economic growth of construction land utilization with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aking feasible ways to transregional renovation of the stock ecological land utilization, etc.  相似文献   
76.
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近年来天津产业结构调整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天津产业结构的“高碳锁定效应”仍较明显。按照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提出了天津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一是加强增量控制,产业增量向第三产业倾斜,逐步“减工业化”;工业增量向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逐步“降重工业化”;严格限制新增高耗能产业项目,从源...  相似文献   
77.
挥发性有机物是O3重要的前体物之一,在O3生成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为研究天津郊区VOCs特征及其对O3生成的作用,利用SyntechSpectras GC955在线监测系统监测天津市津南区54种VOCs的浓度,并结合最大增量活性因子计算VOCs的臭氧生成潜力.结果表明,2018年7月津南区VOCs总浓度为(32.33±23.77)μg·m-3,其中烷烃质量浓度最高,芳香烃和烯烃次之,炔烃最低,丙烷、乙烯和甲苯分列VOCs质量浓度的前3位.观测期间TVOC的OFP为107.81 μg·m-3,烯烃对OFP的贡献最大,为55.80%,乙烯、异戊二烯和甲苯分列OFP贡献率的前3位.后向轨迹分析表明,不同来向和性质的气团下TVOC及其OFP不同.VOCs/NOx体积分数比值估算表明,观测期间O3生成对VOCs较为敏感.乙苯/间,对-二甲苯和乙烷/乙炔等特定物种对浓度比值的变化表明,3次O3污染过程均伴随VOCs的老化过程.  相似文献   
78.
采用2010~2013年BC连续在线观测资料,分析天津地区BC的季节分布、潜在来源及其健康效应.结果表明,2010~2013年BC气溶胶浓度平均值为(4.49±3.26)μg/m3,秋季浓度最高,为6.31μg/m3,冬季和夏季次之,春季最低,为2.59μg/m3.各季节BC浓度的日变化特征类似,均呈早晚双峰分布,早间峰值高于晚间,且夜间高于日间.混合层高度和近地层风从垂直和水平两方面影响BC的时空分布,各季节作用强度并不相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表明天津高浓度BC的主要贡献区域为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平原地区.此外,秋季内蒙古中部和山西北部等西北区域也会影响天津.天津城区各季节成人和儿童的致癌风险(CR)均高于EPA给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10-6),非致癌风险水平较低,秋季因高浓度BC引发的呼吸系统死亡率相对风险为1.118,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79.
二次硝酸盐是PM2.5中的重要二次无机离子组分,为了解PM2.5中二次硝酸盐的形成及防控途径,基于天津市城区点位2018~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的PM2.5在线监测数据,对气溶胶颗粒物的离子组分、pH值、NH3-NH4+和HNO3-NO3-浓度分布以及硝酸铵形成的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PM2.5平均浓度为58μg·m-3,PM2.5中主要离子组分为NO3-、NH4+、SO42-、Cl-和K+,在PM2.5中的占比分别为18.4%、11.6%、10.3%、3.3%和2.6%,PM2.5及主要组分浓度均在采暖季高、非采暖季低.气溶胶颗粒物整体呈现弱酸性,平均pH值为5.21,季节分布为春冬季节高、夏秋季节低,日变化趋势表现为早间(00:00~08:00)低,其他时间略高.NH3和HNO3的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16.7μg·m-3和1.2μg·m-3,NH3浓度在每年的4~9月相对较高,10月~次年2月浓度相对较低;HNO3浓度水平月际变化不明显.除夏季外,其他季节NH3浓度均为早晚较高,其他时段较低;HNO3浓度整体呈现白天相对略高,晚上相对略低的特点.不同pH值下NH3与NH4+、HNO3与NO3-的浓度分布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早晚NH4+与NO3-的浓度均较高,pH值与NH3和NH4+以及HNO3与NO3-的浓度分布均为非线性.敏感性图表明,2018~2019年天津市硝酸铵的形成主要处于HNO3敏感区域,部分处于NH3&HNO3敏感区域.从季节分布上看,春季、秋季和冬季硝酸铵的形成主要处于HNO3敏感区域,夏季硝酸铵的形成主要处于HNO3和NH3&HNO3敏感区域.为有效减少天津市PM2.5中二次硝酸盐的形成,春季、秋季和冬季主要开展HNO3前体物(NOx)的控制,夏季主要开展HNO3前体物(NOx)和NH3的协同控制.  相似文献   
80.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于中晚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沉积物。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沉积物敏感粒级进行提取,每根柱样各获得两个敏感粒级,分别为SA1和SA2、SB1和SB2以及SC1和SC2。将SA2/SA1、SB2/SB1以及SC2/SC1作为中晚全新世以来亚洲夏季风相对强度变化的替代指标,比值升高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增强,反之则减弱。结合测年结果得出研究区的亚洲夏季风自中晚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强盛-减弱-增强-减弱-稳定-波动的过程。其中,8.5~6.5 cal.ka BP期间SC2/SC1值较高,表明该时期处于亚洲夏季风强盛期,6.5~3 cal.ka BP期间SB2/SB1值较低且变化较小,表明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处于较弱的稳定期,而1.5 cal.ka BP以来SA2/SA1值有升高趋势表明亚洲夏季风在这一时期有所增强。此外,在8.2 cal.ka BP期间敏感粒级SC2/SC1值急剧下降,表明夏季风存在一次较大的衰弱期,响应了8.2 cal.ka BP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事件,这与阿曼石笋和董歌洞石笋δ18O记录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体现了气候变化具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