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574篇
安全科学   193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382篇
综合类   1421篇
基础理论   388篇
污染及防治   161篇
评价与监测   181篇
社会与环境   186篇
灾害及防治   8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69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3篇
  1972年   6篇
  1971年   3篇
  196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城市给水网系统的故障风险评价决策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最小割集方法是评价网络系统可靠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方法,基于最小割集理论在城市复杂给水网系统中的推广应用,建立了城市给水网系统的故障风险计算评价决策模型,并通过自行编制的程序,进行了相关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最小割集方法的城市供水管网故障风险评价决策技术是科学、合理、有效的,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2.
城市化过程中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导致河道填塞、河网缩减现象普遍,城市水灾增加。基于灾害系统思想,构建了基于河网水系变化的水灾危险性评价体系,并以永定河京津段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来研究区水系结构简单化趋势明显,河道长度减少了20.5%,条数减少了36.4%,水系调蓄能力下降,在同样的致灾强度下水灾危险性加大;(2)在假设暴雨重现期为50年的条件下,经济密度差异决定了水灾潜在危险区的空间格局,居民用地将成为水灾重度危险区;平原段水灾重度危险区占5.7%,中度危险区占33.1%,滨海段重度危险区占13.9%,中度危险区占26.8%。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综合减灾、水灾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通过对淮北芦岭矿Ⅱ824-2综放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的试验研究,摸索出了高瓦斯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的有效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瓦斯抽放和通风排放效果.  相似文献   
84.
复杂工业系统中班组人因失误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复杂工业系统中 ,人因可靠性分析 (HRA)是预防和减少人因失误的有效方法。人在复杂工业系统中的生产活动 ,往往是由组织中班组成员集体完成的 ,完整的HRA必须充分考虑班组人误的产生。班组人误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规律 ,如何合理地定义人员行为形成因子 (PSFs)是班组人因失误分析的难点 ,也是班组人因失误分析的重要手段 ,被广泛应用在核电厂 ,航空和造船工业领域的事故分析中。笔者详细分析和探讨了班组人因失误的定义、产生过程及相关的人的行为形成因子 ,以期能使大规模工业系统中的人因失误分析更加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85.
崔培毅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2-1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造成塔河中下游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塔河流域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成为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第二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耕地的增加,满足不了人口发展的需求,大面积的无序开荒,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塔河中下游林地植被恢复、建设及防止退化的策略有:塔河中下游生态工程治理的原则;塔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生产、生态建设并重,确保生态用水;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正确处理林业和农业、林业和牧业以及林业和工业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薪材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大力保护、恢复、发展荒漠林草植被,大力发展绿洲林业,建立荒漠生态环境和绿洲共同支撑的稳定的生态体系;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果工程,建立较为完备和发达的生态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86.
新疆和田河绿色走廊演变机制及生态环境保护初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田河绿色走廊是塔里木盆地中南北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三条绿色走廊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生态、交通意义。绿色走廊的演变受到构造运动、气候波动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是绿色走廊现代生态环境演变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控制因素。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总体规划与统筹管理,兼顾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逐步改变农村居民燃料能源结构,从而保护绿色走廊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87.
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生态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经济、军事和生态三个角度分析了保护塔里木河下游绿色走廊的必要性,概括了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即河水矿化度升高、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导致植被的退化和沙漠化加剧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前提和中心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88.
塔里木河中游段治理中的牧区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最主要的原因是中游段河水近一半21×108m3被人为的散失,造成下游河水所剩无几,致使尾闾台特玛湖干涸。解决的根本办法是将中下游段两岸的农牧民迁出,实现人为耗水为零。近期切实可行的办法是积极开展牧区水利建设,改变牧业生产方式,集中高效利用塔河水资源,发展人工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牧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89.
ABSTRACT: A method is demonstrate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riteria and large scale assessment of trophic state in environmentally heterogeneous landscapes. The method uses the River Environment Classification (REC) as a spatial framework to partition rivers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in processes that control the accrual and loss of algae biomass. The method is then applied to gravel bed rivers with natural flow regimes that drain hilly watersheds in New Zealand's South Island. An existing model is used to characterize trophic state (in terms of chlorophyll a as a measure of maximum biomass) using nutrient concentration, which controls the rate of biomass accrual, and flood frequency, which controls biomass loss. Variation in flood frequency was partitioned into three classes, and flow data measured at 68 sites was used to show that the classes differ with respect to flood frequency. Variation in nutrient concentration was partitioned at smaller spatial scales by subdivision of higher level classes into seven classes. The median of flood frequency in each of the three higher level classes was used as a control variable in the model to provide spatially explicit nutrient concentration criteria by setting maximum chlorophyll a to reflect a desired trophic state. The median of mean monthly 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 and soluble inorganic nitrogen measured at 68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were then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trophic state of each of the seven lower level classes. The method models biomass and therefore allows variation in this response variable to provide options for trophic state and the associated nutrient concentrations to achieve these. Thus it is less deterministic than using reference site water quality. The choice from among these options is a sociopolitical decision, which reflects the management objectives rather than purely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  相似文献   
90.
By signing a water sharing agreement (WSA), countries agree to release an amount of river water in exchange for a negotiated compensation. We examine the vulnerability of such agreements to reduced water flows. Among all WSAs that are acceptable to riparian countries, we find out the one which is self-enforced under the most severe drought scenarios. The so-called upstream incremental WSA assigns to each country its marginal contribution to its followers in the river. Its mirror image, the downstream incremental WSA, is not sustainable to reduced flow at the source. Self-enforcement problems can be solved by setting water releases and compensations contingent to water flow. We apply our analysis to the Aral Sea Basin. We compute the upstream incremental compensations for the Bishkek agreement and asses its vulnerability with historical flow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