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6篇
  免费   396篇
  国内免费   1578篇
安全科学   190篇
废物处理   378篇
环保管理   219篇
综合类   2769篇
基础理论   918篇
污染及防治   677篇
评价与监测   218篇
社会与环境   54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62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24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48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300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humic acids (HAs) on the ability of plants to defend themselves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barley was hydroponically cultured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HAs, and the antioxidant enzymatic activities (catalase, superoxide dismutase, ascorbat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s) of root tissue were evaluated. Auxin-like structures in HAs, which were extracted from an oxidation product of lignite (LHA) and compost derived from cattle manure (CHA), were identified by 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with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 The LHA, which had the lower molecular weight, was mor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the growth of barley root than CHA. However, the amounts of auxin-like structures in the CHA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for LHA. The antioxidant enzymatic activities were initially de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LHA and CHA at the first day after refreshing the culture solution, bu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on the second day. The CHA sample, which contained relatively high levels of phenolic acids that contained auxin-like structures, was effective in increasing four types of enzymatic activities, while 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were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LHA, which contains naphthalene derivative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using HAs as a supplement can be effective in enhancing antioxidation enzymatic activities, while the appearance of the effects is retarded because of the decomposition and release of auxin-like compounds from HAs by organic acids from the plant roots.  相似文献   
992.
采用腐殖酸(HA)修饰凹凸棒(ATP)制备得到腐殖酸/凹凸棒(HA/ATP),用于去除废水中的U(Ⅵ).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溶液初始pH、投加量、吸附时间和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图(EDS),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ITR)分析吸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去除率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在120 min内可以达到平衡;吸附剂投加量越大,溶液pH =6左右时越有利于U(Ⅵ)的去除;HA/ATP能多次重复使用,且经过5次吸附解吸后对U(Ⅵ)的去除率仍能达到96%.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和Frendlich等温方程.较之准一级动力学,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实验数据.SEM-EDS、FITR分析结果表明,U(Ⅵ)被成功地吸附到了HA/ATP的表面,吸附机理为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3.
腐植酸强化苯酚厌氧发酵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外加电子受体的条件下,首次研究了腐植酸对活性污泥厌氧降解苯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植酸Suwannee River Humic Acid Standard(SR-HA)、Leonardite Humic Acid Standard(L-HA)和Pahokee Peat Humic Acid(PP-HA)作为氧化还原介体能够提高苯酚的厌氧发酵降解效率。其中腐植酸PP-HA对苯酚的厌氧降解表现出了最为明显的强化效果,反应进行36 h后,苯酚去除率提高了18.5%。当单独投加的PP-HA浓度在0至100 mg/L范围内,苯酚的厌氧降解效率随着腐植酸浓度增加而逐渐提高,而浓度大于100 mg/L后,腐植酸对苯酚降解效率的促进作用随着PP-HA浓度的增加逐渐减缓。除此之外,当低浓度的蒽醌-2-磺酸钠(AQS)(0.02 m M)和PP-HA(20 mg/L)在反应体系中共存时,相比于无介体存在的对照组,苯酚厌氧降解效率提高了约1.4倍。产物分析结果表明,乙酸和CH4作为苯酚发酵降解的重要产物被检测出来。最后,在氧化还原介体腐植酸的存在下,初步探讨了苯酚厌氧发酵降解的代谢途径。  相似文献   
994.
采用玉米芯为碳源,聚乙烯醇(PVA)为包埋载体,饱和硼酸(H3BO3)为交联剂,研究了硫酸盐还原菌污泥(SRBS)、铁屑、麦饭石共固处理合成煤矿酸性废水的最优配比与机理,并分析了固定化过程中小球稳定性及活性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RBS投加量是影响处理效果的最显著因子,当投加30%SRBS、2%铁屑、3%麦饭石时SO2-4、Mn2+去除率分别为94.13%和84.39%,溶液p H为7.03,未检测出Fe2+;随着交联时间的延长,小球膨胀率及SO2-4还原率分别呈线性与指数下降,从保持小球稳定性与活性角度考虑,可将交联时间设定为4~8 h;该法可为市政污泥的处置以及生物法处理煤矿酸性废水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在活化硅酸制备过程中加入适量Ti Cl4的方法,试制了一种新型无机高分子助凝剂—聚硅酸钛。研究了不同[Si]/[Ti]条件下制备的聚硅酸钛在固定p H值的水中分散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随着活化时间的变化趋势,并与活化硅酸作比较。结果表明,在Si/Ti=20,活化48 h的条件下能制备出较为稳定的聚硅酸钛。与活化硅酸相比,聚硅酸钛在水中的分散物具有较大的粒径和更高的Zeta电位。通过对比制备的活化硅酸和聚硅酸钛的红外图谱发现,聚硅酸钛中有TiO-Si键,证明钛离子参与了聚合反应,新生成的化学键提高了它的聚合度和稳定性。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聚硅酸钛为助凝剂进行混凝除浊实验。测定了絮凝体的Zeta电位和混凝沉淀后的上清液浊度,研究了硫酸铝投加量和混凝p H对聚硅酸钛助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适量的聚硅酸钛助凝剂,明显提高了混凝除浊效果且拓宽了有效混凝p H值的范围。  相似文献   
996.
陈莉荣  陈毛毛  刘文 《化工环保》2015,35(3):318-323
以拜耳法赤泥为原料、Na Cl为助溶剂,采用酸浸法溶出赤泥中的铁、铝元素,再与硅酸钠、硫酸氧钛反应制备出高效混凝剂含钛聚硅酸铝铁(T-PSAF),并将其用于模拟亚甲基蓝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8 mol/L、液固比(硫酸体积与干赤泥质量之比)为14 m L/g、酸浸温度为80℃、酸浸时间为80 min、Na Cl加入量为0.10 g/g(以干赤泥计)的优化酸浸条件下,铁、铝的浸出率分别为88.25%和73.21%;在n(Fe+Al)∶n(Ti)∶n(Si)=0.3∶0.3∶1、熟化p H为4~5、熟化时间为2 h、混凝剂加入量为25 m L/L的优化混凝条件下,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为10 mg/L的废水的脱色率可达87.1%,而当初始亚甲基蓝质量浓度增至150~200 mg/L时废水脱色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997.
PW_(12)/g-C_3N_4光催化降解甲基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磷钨酸(PW12)/g-C3N4复合光催化剂,并将其用于溶液中甲基橙的光催化降解,运用IR技术对使用前后的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PW12和g-C3N4的结构未在浸渍负载中发生改变,且PW12和g-C3N4结合牢固。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PW12负载量(光催化剂中PW12的质量分数)为50%;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优化反应条件为初始甲基橙质量浓度5 mg/L、光催化剂加入量0.6 g/L、初始溶液p H=7;在优化条件下,分别采用紫外光、模拟太阳光、可见光照射120 min后,甲基橙的降解率分别为96.59%,82.23%,42.78%;该光催化剂固载良好,使用中不易发生溶脱,稳定性好,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998.
不同物质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有毒有害的高浓度有机废水,其中含大量腐殖酸。腐殖酸具有离子交换能力、吸附能力和脱除杂质能力,因此在很多方面有实用价值。活性碳、土壤、堆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有一定的吸附能力。本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了活性碳、土壤、堆肥在不同温度,液/固,腐殖酸初始浓度的条件下对垃圾渗滤液中腐殖酸的吸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四种实验因素对吸附剂的吸附能力的影响程度为:吸附剂类型〉腐殖酸的初始浓度〉吸附反应温度〉液固比。在温度为25℃,液固比为50/0.5(mL/g),腐殖酸初始浓度为41.99(mg/L),吸附剂类型为活性碳时,腐殖酸吸附量最大,为40.86mg。同时分析了响应指标随因素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99.
王秀芳  刘国荣  朱珈 《环境技术》2008,26(1):22-24,45
本文简述电气领域如何评定测量不确定度过程,并结合CNAS T0346低温试验能力验证计划,识别和具体分析低温试验中各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论述人、机、料、法、环、测各环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给出了低温试验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随着"红色旅游"在中国旅游业的异军突起,广西百色市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革命老区,凭借自有优势,逐渐成为中国南疆红色旅游的一颗耀眼"红星"。分析了百色市近几年来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并借此探讨了该市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促使百色市的红色旅游得以更加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