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安全科学   1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60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邓华  高明  龙翼  赖佳鑫  王蓥燕  王子芳 《环境科学》2021,42(11):5481-5490
明确生物炭和秸秆还田对未利用的新垦紫色土旱坡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为三峡库区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分析不施肥(CK)、常规施肥(NPK)、优化施肥(GNPK)、化肥减量配施秸秆(RSD)和化肥减量配施生物炭(BC)处理对不同粒径土壤团聚体含量及其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尤以RSD和BC处理最为显著;各处理以<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优势粒级,施肥能显著增加5~0.5 mm粒级团聚体含量,提高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和R0.25(>0.25 mm团聚体含量)值,降低分形维数(D)和土壤结构体破坏率(PAD0.25)值(P<0.05);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其中BC (6.73 g ·kg-1)和RSD (5.45 g ·kg-1)效果显著优于NPK (5.05 g ·kg-1)和GNPK (3.63 g ·kg-1);<0.25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高(34.92%~59.49%),>5 mm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最低(1.55%~6.01%),BC处理显著提高了5~2 mm和2~1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贡献率(P<0.05),而NPK、RSD和GNPK在0.5~0.25 mm贡献率提升最为显著(P<0.05);各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油菜和玉米产量,年际间差异较大,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作物产量随土壤有机碳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生物炭和秸秆还田能促进土壤中,大、中团聚体形成,有效提高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促进作物增产,是改良紫色土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2.
城市绿地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在改善城市生存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其他子系统不可替代的特殊生态功能。文章以苏州市为例,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了道路、公园、居住小区共计30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区进行调查,并结合苏州市实际情况,筛选出吸硫能力、滞尘能力、抗污能力、增湿能力、环境卫生等9个评价指标,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30个样本区中40种常见植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苏州市绿地系统植物生长现状及其总体生态功能较好,绿化植物综合评价指数达到中等以上水平的占80%,其中乔木占所调查乔木总数的100%。文章最后对苏州市绿地系统结构优化及植物物种配置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3.
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应用聚集度指标、Iwao 方程和Taylor 幂法则模型等测定方法,研究了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闽北次生常绿阔叶林9 个主要树种的空间分布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份为个体群,个体群分布聚集.根据Iwao 的M* 与x 的回归方程,计算了9 个树种在不同密度和允许误差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14.
为探究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和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分别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2020~2022年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玉米-冬闲-玉米(M-F-M)和周年休耕(F-F-F)这4个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和M-P-M处理的> 2 mm团聚体含量较M-F-M分别显著提高了67.01%~100.92%、29.71%~33.67%和29.68%~38.07%;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显著高于M-F-M(P < 0.05).M-V-M处理下的> 2 mm团聚体含量、GMD(几何平均直径)和MWD(平均重量直径)及F-F-F处理的R0.25( > 0.25 mm团聚体含量)、MWD和> 2 mm团聚体含量随着轮作休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F-F-F处理下1~2 mm和< 0.25 mm团聚体含量随着休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绿肥轮作和休耕处理均能够提高SOC含量,且F-F-F和M-V-M处理的SOC含量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处理下SOC含量与R0.2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MD呈显著正相关;F-F-F处理下的R0.25和GMD及M-V-M处理下的GMD和MWD均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SOC含量,可为我国南方坡耕地红壤区推行合理的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5.
对一组具有不同参数的轻骨料混凝土组合楼板开展了火灾响应及火灾后承载力试验研究。试验用轻骨料为一种烧制陶粒,楼板的制作主要考虑了板厚的变化及栓钉的设置。对承载条件下的4块简支陶粒混凝土组合楼盖进行了火灾行为试验,分别得到了其火灾响应温度及位移响应。为了考察该类组合楼盖火灾后的受力性能,进一步进行了火灾后的承载力试验研究,并与一块未受火灾作用的楼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增加楼板厚度不仅能提高轻骨料组合楼板的抗火性能,也能提高其在火灾后的承载力。但是,在楼板内部设置焊接栓钉会减弱组合楼板的抗火性能,降低组合楼板在火灾后的承载力;压型钢板-陶粒混凝土组合楼盖受火后整体刚度虽然有明显下降,但仍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塑性性能良好;陶粒混凝土组合楼盖的热响应温度沿楼板板厚方向的变化呈明显的非线性,但可近似为两个线性变化段。  相似文献   
116.
湿地植物齿果酸模对猪场废水净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选择对养殖业废水有较强耐污及净化能力的湿地植物,提高人工湿地对养殖业废水处理效果,采用基质栽培法对耐寒植物齿果酸模在猪场废水中的生长特性及其对氮、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植物在氨氮浓度150mg/L左右的废水中长势良好,单株植物的生物量干重达到148.7g,其氮、磷积累量分别为4.55g和0.50g,在单株处理水量为9L,水力停留时间7d时,齿果酸模对废水中氨氮、总氮、总磷及化学需氧量的平均去除率都在70%以上。可见,齿果酸模对猪场废水有较强的耐污能力和较好的净化效果,可用于人工湿地处理养殖业废水。  相似文献   
117.
为研究自然冷却(自冷)和喷水冷却(水冷)两种方式对高温后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差异,以冷却方式、历经最高温度(T)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r)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21个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观察了试件的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得了荷载-滑移曲线,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对高温后圆钢管再生混凝土短柱物理特征、界面破坏过程及黏结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冷试件相比,水冷试件的质量烧失率明显减小、初始滑移发生更晚,且在荷载-滑移曲线下降段中,水冷试件表现得更平缓。在自冷方式下,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增大,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先减小后增大,但在水冷方式下,界面黏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自冷试件相比,T超过400 ℃后水冷试件的界面黏结刚度开始退化,在600 ℃时界面黏结刚度退化较大;无论是自冷还是水冷,随着历经最高温度的增大,界面黏结耗能系数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