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2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814篇
安全科学   679篇
废物处理   225篇
环保管理   408篇
综合类   2111篇
基础理论   253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34篇
评价与监测   69篇
社会与环境   93篇
灾害及防治   5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46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20篇
  2012年   293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16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90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25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5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过程自动控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是利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清除污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 ,是当前世界上处理工业有机污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主要途径。本文综述了污水处理过程中自动控制所面临的困难、研究现状以及发展方向 ,分析了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过程自动化水平落后而仍采用人工控制的原因 ,阐述了污水处理过程的传统控制策略和智能控制策略 ,并指出智能控制作为污水生化处理过程控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992.
Space-time modeling for the Missouri Turkey Hunting Surve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issouri Turkey Hunting Survey (MTHS) is a postseason mail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Missouri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The 1996 MTHS provides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number of turkeys harvested by hunters on each day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trips made to the counties by these hunters on each day of the hunting season. The success rates are then found from this information. Small sample sizes produce large standard errors for the estimates at the county level. We use a Bayesian hierarchical generalized linear model to estimate daily hunting success rates at the county level. The model includes an autoregressive process for the days of the hunting season and spatially correlated random geographic effects. The computations are performed using Gibbs sampling and adaptive rejection sampling techniques.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spatial corelations between counties and correlations between days of the hunting season. The estimates are close to the frequency estimates at the state level and much more stable at the county level.  相似文献   
993.
隐孢子虫在水环境中存在水平与灭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隐孢子虫的介水传播途径与特点、卵囊在水环境中存在水平及有效灭活隐孢子虫技术。隐孢子虫在水环境中显著存在;以饮用水为媒介成为隐孢子虫病传播和暴发流行的重要途径;采取可靠灭活工艺是控制隐孢子虫进入供水系统最重要的屏障。氯化消毒难以有效地灭活隐孢子虫,臭氧和紫外线可获得较理想的灭活效果。臭氧剂量为5~10(mg/L)·min时,灭活率为1-lg(90%);紫外线辐照剂量在9~11mJ/cm2,灭活率为2-lg(99%)。  相似文献   
994.
城市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复合生态系统。人为的开发利用活动和局地的生物物理条件形成了城市特有的景观格局。城市发展改变了自然的生物栖息环境,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态系统的结构、过程、功能,以及所提供的各种服务。这种改变最终又会影响人类自身的健康生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城市景观格局和和重要生态过程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通过研究发现,在大尺度上,净初级生产力是衡量城市发展对区域物流、能流影响的有效指标;在小尺度上,城市物流、能流过程和城市内部的景观结构、格局有很强的相关性。城市发展显著的改变了自然的栖息地及生物生长过程,本地植被种类减少,外来种增加,外来种的数量和人口数量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城市动物群落主要由一些小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组成,其中,鸟类是研究城市化过程的有效指示物种。城市生态系统特有的景观格局及生态等过程显著的改了局部区域的微气候和水文过程,城市气温增加,风速降低,云、雾量增加,地表径流增加,流速加大,污染负荷增强等。因此,控制人类活动,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和空间格局,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和过程,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但是,目前有关城市-格局-过程之间的影响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尤其是定量研究较少。因此,结合传统的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为深入分析城市格局-过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95.
序批式生物膜法同步除磷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淹没序批式生物膜法去除有机物和磷及同步部分脱氮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其适合的载体装填密度为30%,水力停留时间为9h,其中厌氧3h,好氧6h,进水COD负荷从0.27kg/(m^3.d)到1.32kg/(m^3.d)均可使除磷率达90%以上,脱氮率达50%-60%。淹没式生物膜法除磷脱氮工艺中的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其次依顺序为气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微球菌属,硝化矸菌属,生物膜具有生物量大(MLVSS达5531.7mg/L),脱落污泥含磷量高(达5.67%),沉降性好(SVI为101.7)的特点,污泥产率为0.1996kg干泥/kgCOD。  相似文献   
996.
本文对中和共沉淀法Fe_3O_4生成过程中重金属离子并合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实验条件下,发现重金属离子在Fe_3O_4晶格中的并合与其离子半径、电负性和外层电子分布等因素有关。并合程度为:Cu~(2+),CO~(2+),Fe~(2+)>Mn~(2+),Zn~(2+)>Ni~(2+),Cd~(2+),当Fe~(2+)/Fe~(3+)=0.5,pH=9.5±0.5时,对40mgCu~(2+),总铁量(Fe~(2+)+Fe~(3+))2.5g为最小投料量,其并合率可达99.7%以上,相同条件下CO~(2+)并合率大于99.7%,其它重金属离子由于本征特性影响,并合率各不相同,工艺条件适合于污水中Cu~(2+)和Co~(2+)的有效去除,对Mn~(2+),Zn~(2+)的去除也有一定效果,从沉渣的XRD物相分析可知,重金属离子在Fe_3O_4中的并合,是以尖晶石型结构取代式固溶体组成完成的。  相似文献   
997.
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中微生物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直观地认识反硝化除磷体系中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及运行状态,本文尝试了对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体系在稳定运行期的活性污泥采取直接染色的手段,观察聚-β羟基丁酸(PHB)和聚磷酸盐(Poly-P)的沿程变化状况,同时结合活性污泥的电镜扫描图像,考察该系统的微生物菌群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大幅提高,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上升,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下降,粒径为1~1.5μm、呈球状和棒状的菌群构成的葡萄状细胞簇占居优势;在缺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下降,上清液中磷酸盐含量下降,聚磷酸盐含量上升,粒径为0.5~1μm的椭球菌与1.0~1.5μm的球杆菌占优势;在好氧阶段,微生物细胞内PHB的量较低或接近零,上清液中磷酸盐的含量接近零,聚磷酸盐含量明显上升,此时粒径1.0~1.5μm的球菌以单个或成对出现,球菌不再饱满,呈现接近消失的状态.相比之下,单纯的脱氮系统则不存在上述微生物特性的变化.图8参12  相似文献   
998.
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光彩  周国逸  王旭 《生态环境》2005,14(4):473-477
以鼎湖山针阔叶混交林(以下简称混交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降水特征下森林生态系统水文过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的降雨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降雨过程和穿透雨过程,混交林生态系统穿透雨累积增加曲线与降水量的累积增加曲线变化是同步的;(2)2002年7月27日-28日特大暴雨最大降水量、最大穿透雨量分别为122.8nn和104.9mm,且穿透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滞后于降水强度最大值出现的时间1h;(3)8月18日-20日特大暴雨,穿透雨量累积增加曲线与大气降水的累积增加曲线非常相似,且穿透雨最大值出现的时间略滞后与大气降水最大值出现的时间;(4)中雨时降水累积量达到最大值(59.6mm)与穿透雨累积量达到最大值(43.6mm)的时间一致;(5)树干流和地表径流量与大气降水量的累积变化曲线并不是完全同步的,在一定的降水量范围内,树干流量和地表径流量随着大气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6)无论是特大暴雨还是中雨发生时,即使在特大暴雨影响下,树干流(2.3~16.4mm)和地表径流(1.6~8.8mm)量都很小,系统具有很强的保水保墒能力;(7)混交林穿透雨强度变化过程基本取决于大气降水强度变化,树干流强度和地表径流强度数值很小且变化过程不明显。  相似文献   
999.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Undular Tidal Bores in Tropical Rivers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A tidal bore impacts significantly on the estuarine ecosystem, although little is known on the flow field, mixing and sediment motion beneath tidal bores. In the absence of detailed systematic field measurements, a quasi-steady flow analogy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undular tidal bores with inflow Froude numbers between 1.25 and 1.6.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apid flow redistributions occur beneath the free-surface undulations, with significant variations in bed shear stress between wave crests and troughs. Dynamic similarity was used to predict detaile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undular tidal bores. The effects of periodic loading on river sediments, scour of river bed and flow mixing behind the bore are discusse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processes will contribute to bet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idal bore affected rivers, including the Styx and Daly rivers in tropical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000.
蔡绪贻  桂平 《环境化学》1995,14(5):393-401
本文以洛阳市为例,讨论了华北地区地下水中主要离子的背景浓度及其形成作用。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地下水中Ca^2+,Mg^2+浓度升高的若干机理,并对污染源各不相同的三个水源地地下水Ca^2+,Mg^2+浓度升高机理进行了定量分析,比较了Ca^2+,Mg^2+浓度与其它主要离子浓度的相关特征,研究表明:该区两类地下水主要形成了钙长石和镁榄石的风化作用,地下水中CO2分压升高,可促进Ca,Mg硅酸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