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490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13篇
综合类   1201篇
基础理论   141篇
污染及防治   69篇
评价与监测   132篇
社会与环境   27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装甲钢自然环境试验与人工加速试验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某型装甲钢在酸雨大气环境下自然暴露与人工模拟加速试验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腐蚀机理对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灰色关联度、加速转换因子等方法进行了相关性的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模拟加速试验与自然环境暴露试验有较好相关性。  相似文献   
52.
通过自建的模拟大气腐蚀系统,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了SO2对碳钢初期大气腐蚀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用原子力显微镜从更微观的角度观察了在SO2环境中初期阶段腐蚀形貌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SO2污染大气环境中,随SO2浓度的升高碳钢腐蚀加快.在体积分数为5×10(-6)SO2的大气环境中,碳钢和耐候钢表面腐蚀主要以条状物生长,随着SO2浓度的升高,腐蚀产物的形貌发生改变,在体积分数为5×10(-5)SO2的大气环境中,条状锈和胞状锈同时生长.在锈层中S元素以FeSO4·4H2O的形式存在,腐蚀产物中还有γ-FeOOH.SO2在初期阶段加速了碳钢的腐蚀,降低了碳钢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3.
思茅大气环境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中文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170-171
对思茅地区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当地天气气候条件进行对比,探究思茅地区大气污染状况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4.
2A12铝合金在模拟溶液中的周浸腐蚀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干湿周浸实验、失重法和电化学阻抗谱研究了2A12铝合金在0.6mol/L NaCl和0.6mol/L NaCl 0.02mol/L NaHSO3两种溶液中的腐蚀行为与规律, 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EDX)和红外光谱(FTIR) 观察分析腐蚀产物表面形貌、结构和组成,测试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腐蚀产物不断增多,失重增加,力学性能下降,阻抗模值逐渐减小;腐蚀产物形貌以团状和块状为主,在0.6mol/L NaCl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铝的氯化物和氧化铝,在0.6mol/L NaCl 0.02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产物主要为氧化铝、铝的硫酸盐水合物和铝的氯化物;由于NaCl和NaHSO3共同作用,2A12合金在0.6mol/L NaCl 0.02mol/L NaHSO3溶液中腐蚀电流密度高,阻抗模值相对较小,腐蚀速率较高,腐蚀后失重大,力学性能下降幅度较大,腐蚀更严重.  相似文献   
55.
物元分析法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物元分析方法构建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将该方法用于唐山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获得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56.
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发展与大气环流的变化密切相关。对1952—1999年我国东亚飞蝗的发生面积与大气环流的74项特征指标值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上一年9月到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面积、强度、脊线位置、北界,上一年9月、10月西藏高原指数,当年1月、2月、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北半球1月极涡面积,亚洲3月纬向环流指数以及亚洲5月经向环流指数与我国蝗虫发生面积相关明显。其中大西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秋冬季节蝗卵的孵化和越冬期间的地面温度,从而影响蝗卵基数和孵化为成虫的数量,进而影响着我国东亚飞蝗发生、发展和危害情况的变化。通过上述对蝗虫发生有明显影响的大气环流特征值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年9月和当年4月大西洋副高脊线、3月大西洋副高北界、上年9月西藏高原指数、5月亚洲区极涡面积和3月亚洲纬向环流指数与发生面积拟合较好,说明这些大气环流特征值的强弱是决定东亚飞蝗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7.
本文采用家用除湿机作为空气水溶性物质采样器方法,并验证了该方法作为空气水溶性物质采样嚣的可行性。本文通过空气冷凝水化学成分与空气总悬浮微粒(TSP)可溶性化学成分的对比,得到水汽中大部分阴阳离子的含量只比TSP低1个数量级,而水汽中的微量元素含量与各种碳的浓度不都比TSP低,TSP中一般检测不出亚硝酸根,而水汽中则检出大量亚硝酸根。  相似文献   
58.
哈尔滨冬季大气污染及逆温对污染物扩散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实际监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哈尔滨市2000-2003年大气污染物的变化状况,和冬季重度污染发生的气候条件,特别指出了逆温持续性、强度、和层厚对大气污染扩散影响的正比关系,即逆温日数越多,超标污染日越多,逆温强度越大,污染越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9.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要求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要点,以满足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60.
Emitted thermal infrared radiation (TIR, λ= 8 to 14 μm) can be used to measure surface water temperatures (top approximately 100 μm).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accuracy of stream (50 to 500 m wide) and lake (300 to 5,000 m wide) radiant temperatures (15 to 22°C) derived from airborne (MASTER, 5 to 15 m) and satellite (ASTER 90 m, Landsat ETM+ 60 m) TIR images. Applied atmospheric compensations changed water temperatures by ?0.2 to +2.0°C. Atmospheric compensation depended primarily on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and temperature, sensor viewing geometry, and water temperature. Agreement between multiple TIR bands (MASTER ‐ 10 bands, ASTER ‐ 5 bands) provided an independent check on recovered temperatures. Compensations improved agreement between image and in situ surface temperatures (from 2.0 to 1.1°C average deviation); however, compensations did not improve agreement between river image temperatures and loggers installed at the stream bed (from 0.6 to 1.6°C average deviation). Analysis of field temperatures suggests that vertical thermal stratification may have caused a systematic difference between instream gage temperatures and corrected image temperatures. As a result, agreement between image temperatures and instream temperatures did not imply that accurate TIR temperatures were recovered. Based on these analyses, practical accuracies for corrected TIR lake and stream surface temperatures are around 1°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