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84篇
安全科学   163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50篇
综合类   482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38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8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转炉炼钢大气污染环境评价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转炉炼钢大气污染环境评价的关键问题,以某大型钢铁集团炼钢厂扩建项目为基础,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产污环节;确定了转炉炼钢的重点污染因子是粉尘、烟尘和SO2等.通过对转炉炼钢烟尘治理措施的有效性分析,得出了该扩建项目大气污染物粉尘、烟尘和SO2等能达标排放并满足总量控制指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872.
耗能减震钢结构性能水准与目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钢结构的破坏特点和耗能减震钢结构的特性。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规范,将位移型耗能减震器的性态划分为无耗能状态、初始耗能状态、正常耗能状态、极限耗能状态和破坏状态,并对它们所对应的状态进行了描述,给出了量化的指标;在此基础上,从整个结构、结构构件、非结构构件及建筑附属系统、人员安全和使用情况四个方面对耗能减震钢结构的性能水准进行了综合性描述,给出了量化指标。最后,对耗能减震钢结构宜采用的性能目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73.
大空间钢网架结构常作为人员密集场所建筑的屋盖,火灾下一旦发生坍塌,将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其抗火性能有必要深入研究。本文运用FDS(Fire Dynamics Simulator)火灾模拟软件对某工业厂房进行火灾模拟,得到火灾发生发展的时间—温度曲线。在此基础上,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火灾下网架结构的不同位置进行了热—力耦合的位移和内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计算机模拟得到的升温曲线,要比一概采用ISO834标准求得的升温曲线更符合实际情况;火灾发生在中间位置更为不利,必须采取防火保护措施;火灾下结构会发生内力重分配,但距离火源越远处的杆件内力和位移变化越小。本文结论可供该类型结构的抗火设计和灭火救援参考。  相似文献   
874.
巨型结构风激振动特性非常复杂,其动力性能受多种参数的影响。为合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以某48层巨型钢结构为研究对象,针对无控、设置粘滞阻尼器和粘弹性阻尼器三种分析工况,系统研究了其在平均风和脉动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动力响应。通过结构顺风向侧移响应、构件内力响应及顶层加速度响应等一系列数据,揭示了风速攻角、基本风压、附加阻尼比及二阶效应等对此类结构体系风振控制动力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变化趋势,并依据分析结果对其抗风分析与设计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因而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75.
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抗剪承载能力是轻钢龙骨体系建筑设计的关键参数。轻钢龙骨复合墙体由结构罩面板通过自攻螺钉与龙骨相连构成,其抗剪承载力与钢龙骨、结构板、自攻螺钉均有关系,影响因素较多,主要依赖试验确定,计算理论尚不成熟。本文借鉴木龙骨墙体抗剪承载力的确定方法,推导了轻钢龙骨复合墙体抗剪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推出的公式是合理可信的,可用于轻钢龙骨体系建筑中复合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  相似文献   
876.
目的 预测考虑环空压力条件下不同产量、温度变化碳钢套管的腐蚀速率.方法 利用优化的经典半经验模型对碳钢套管的腐蚀速率进行预测.明确海洋环境碳钢套管CO2腐蚀的机理,找出海水中生产套管发生腐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腐蚀机理,通过CO2溶解度模型优化腐蚀速率预测模型,考虑温度、环空压力、产量等变化对腐蚀的影响规律,预测生产套管的...  相似文献   
877.
基于建设部2001年颁布的《不锈钢卡压式管件》标准,介绍了三通、弯头、直通等型式管件的塑性成形模具、关键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文中所介绍的模具及工艺均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且管件成形精度好,模具成本低,综合效率高。  相似文献   
878.
目的 研究海洋大气环境下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的沉积分布规律。方法 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试Q235钢在海南岛不同地点大气环境暴露后的表面氯离子沉积,然后采用插值算法绘制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沉积分布图和海南岛不同地点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平均沉积量分布图,并根据氯离子沉积分布图分析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的沉积量分布规律。结果 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呈不均匀分布特征。在环境暴露试验前6个月,Q235钢表面氯离子含量逐渐增加;暴露6~12个月,Q235钢表面的氯离子含量总体变化不大。从整个海南岛看,内陆地区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的沉积量低,而在沿海环岛区域的沉积量高。在海南岛沿海地区,Q235钢表面氯离子沉积量随季风风向的变化而变化。结论 氯离子在Q235钢表面呈不均匀沉积分布,Q235钢表面氯离子沉积量在海南岛不同地点呈“中间低、两边高”的沉积分布规律,内陆地区沉积量低,而沿海环岛区域沉积量高,并且沿海地区的氯离子沉积易受季风风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9.
目的 探究我国典型湿热海洋大气环境特征,以Q235钢为标杆材料,评估并可视化展示海南湿热海洋大气环境严酷度。方法 以海南岛为典型湿热海洋地区,基于分布全岛全域的13个站点开展自然大气环境试验,采集各站点大气环境数据与Q235钢材料性能数据。通过分析表观形貌、腐蚀质量损失等性能,探究Q235钢在海南大气环境的腐蚀行为规律及其在全岛不同区域的腐蚀程度差异。基于大气环境因素与Q235钢腐蚀行为间相关性研究,筛选腐蚀敏感环境因素,构建“腐蚀质量损失-敏感环境因素”映射模型。基于Q235钢海南各地区腐蚀质量损失数据,通过Griddata插值,计算绘制腐蚀质量损失分布地图。结果 掌握了Q235钢在海南各地区腐蚀行为差异,可视化展示了海南大气腐蚀严酷度。结论 影响Q235钢海南地区腐蚀的敏感环境因素为离海距离及湿度大于80%的时间。海南地区沿海岸及东部地区大气环境腐蚀严酷度高,中部及西部地区严酷度低。  相似文献   
880.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issues in the field of sustainable design is that of limiting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structural systems, as the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raw material consumption, global carbon emissions and solid waste production. This paper addresses the approach of the reuse of steel structure without melting which allows for savings in steel mass and the reduction of waste amounts offering moreover an opportunity to avoid environmental burdens related to the recycling process. Recent studies have stresse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this strategy, which appears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those countries in which a building's life is rather short, such as in Japan and US, though its application encounters more difficulties in most European countries, owing to longer building use. Besides stressing the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feasibility of the above-mentioned strategy, this research work aims to quantify the mass savings that are achievable in this manner by presenting a real case study set in Italy. It consists in a railway station, which has been designed keeping in mind the partial employment of structural elements recovered from an old industrial building that is no longer in use. To estimate the amount of steel saved, two different structural models for the designed building have been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In the first one, the structure has been designed on the assumption of the reusing of recovered structural elements; in the second one, the same structure has been designed considering the use of new elements only.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steel reuse allowed for savings of up to 30% of ste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