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406篇
安全科学   153篇
废物处理   60篇
环保管理   129篇
综合类   703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258篇
评价与监测   3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芦苇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磷素的去除及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徐和胜  付融冰  褚衍洋 《生态环境》2007,16(5):1372-1375
构建了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磷素,考察了湿地除磷效果以及地上植物吸磷量。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对磷素的去除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停留时间大于5.3 d时,芦苇湿地除磷效率可以高于88%。湿地进水TP负荷与磷去除速率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R2>0.91)。湿地植物在11月份收割时,地上生物量为1.65 kg.m-2,芦苇地上部分吸收磷量为3.68 g.m-2.a-1。分析了湿地除磷途径,在试验条件下,湿地填料的吸附和沉淀等作用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除磷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仅占湿地总磷去除量的9.1%,但是湿地水生植物是人工湿地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影响湿地的其他条件间接影响湿地除磷效果。试验证明,人工湿地是适用于农村地区的优良的污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972.
环形扩散管和滤膜联用采集和测定大气中气固相物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黎源倩 Hrr.  RM 《环境化学》1992,11(1):12-18
建立了环形扩散管(annular diffusion denuder)和滤膜连用的采样装器。采用涂渍1%碳酸钠甲醇水溶液和5%亚磷酸甲醇溶液的两段环形扩散管串联分别收集气态HNO_3,HCl,SO_2和NH_3、空气经扩散管后,继而抽入滤膜采样头,用Teflon滤膜采集颗粒物,Nylon滤膜收集由Teflon滤膜上颗粒物挥发产生的气态HNO_3和HCl。样品提取后,用离子色谱法测定SO_4~(2-),NO_3~-和Cl~-;采用流动注射荧光法测定NH_4~+。当采样流速为10L/min,采样24h,环形扩散管对气态硝酸、氯化氢和二氧化硫的检出限(3σ)为0.04—0.09μg/m~3,对氨的检出限为0.12μg/m~3。实验结果表明本法适用于大气和室内空气的采样和测定。  相似文献   
973.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采油废水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昕  倪晋仁 《环境化学》2007,26(3):376-379
在曝气生物滤池(BAF)系统中,按水力停留时间(HRT)4h,对盐度为0.5% (W/V)的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并利用GC-MS对废水中有机物的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主要构成是9种支链烷烃和18种直链烷烃,分布范围从正十三烷(C13H28)到正三十二烷(C32H66).由于降解中间产物的累积,出水中烷烃类物质所占比例降低,而芳香族物质比例上升.在采油废水中烷烃的存在下, PAHs中最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是含有4个苯环、脂溶性强的,降解效率达98.0%;而降解效果最差的为含有二个苯环、脂溶性较差的萘,降解效率仅为66.4%.  相似文献   
974.
利用反硝化滤池耦合生物膜电极反应器(Denitrification filter coupled biofilm-electrode reactor,DF-BER)实现生物深度脱氮过程,考察了不同进水水质条件下,外加不同电流强度对DF-BER的脱氮性能、出水有机物种类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DF-BER通过降解实际污水中原有难降解有机物来强化系统反硝化效果,电流强度为5mA时,与以模拟污水为进水相比,系统脱氮率提高14.7%.随着外加电流强度的增大,DF-BER的脱氮效果增强,实际污水出水中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含量降低,实际污水和模拟污水出水中均出现微生物代谢产物和腐殖酸积累现象.  相似文献   
975.
为强化滤料对微细颗粒物的捕集效率,采用一种具有吸附作用的天然矿物驻极体电气石,通过溶液沉淀及热压工艺将电气石颗粒附着于过滤材料表面,形成一种新型改性驻极滤料,实验结果表明:驻极处理后的滤料压差与未处理滤料基本一致,对微细粒子的捕集效率提升显著,捕集效率的提升幅度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而增大.与传统驻极体滤料不同,新型驻极滤料经200℃高温处理后对微细颗粒物捕集效率没有变化.电气石纯度越高吸附作用越明显,纯度为87.52%电气石对0.3,0.5,0.7,0.9,1,2.5μm颗粒的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18.52%,18.01%,16.84%,15.76%,13.35%,11.49%;纯度为80.61%电气石对各粒径颗粒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11.57%,11.20%,9.94%,9.75%,8.47%,9.76%;纯度为78.87%电气石对各粒径颗粒捕集效率分别提升了9.24%,9.26%,7.75%,7.77%,6.06%,5.90%;平均粒径为25μm的电气石颗粒对3μm颗粒物捕集效率的提升<2%.  相似文献   
976.
为探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启动期运行效能和互营产甲烷菌群的空间分布特征,考察了ABR反应器处理制糖废水启动期的运行特征,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了互营产甲烷菌群在ABR各格室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污泥驯化阶段,ABR的COD去除率为61.5%,出水挥发酸总量高达1808mg/L.经过2个阶段的调控运行后,ABR出水挥发酸明显降低,甲烷含量增加至55%以上,COD去除率达到了94.8%.而且ABR第2~4格室形成了沉降性能良好的颗粒污泥.PCR-DGGE检测结果表明,该ABR系统中的主要产氢产乙酸菌为Syntrophobacter和Pelotomaculum,主要分布在ABR系统第3,4格室.ABR第1,2格室的产甲烷菌主要为耐酸的氢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regula和Methanosphaerula),而乙酸营养型产甲烷菌(Methanosaeta和Methanothrix)主要分布在第3,4格室.ABR系统中产甲烷菌的多样性要明显高于产氢产乙酸菌,说明当系统受到冲击时,产氢产乙酸作用比产甲烷作用更易成为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977.
采用生物滴滤法除氨时,进气中的氧气会抑制生物反硝化,导致营养液中出现硝酸盐累积,不能真正实现氮素污染物的去除.本研究结合好氧反硝化理论,构建了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生物滴滤塔,探究了SND生物滴滤塔的除氨效率及氮转化规律,并采用16S rRNA技术解析了生物滴滤塔的微生物种群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生物滴滤塔相比,当停留时间为67 s时,SND生物滴滤塔可快速启动且除氨性能稳定,NH3去除效率可达95%以上.当停留时间缩短为16 s时,SND生物滴滤塔的NH3去除效率仍能达到90%,且具有较低的硝酸盐累积特征.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SND生物滴滤塔具有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和稀有物种丰富度,其特有的优势菌属主要为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  相似文献   
978.
Two types of filter media in groundwater treatment were conducted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urface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performance. Natural filter media was adopted from a conventional aeration–filtration groundwater treatment plant, and active filter media as a novel and promising filter media was also adopted. Th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se two kinds of filter media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numerous analytical techniques,such as X-Ray diffraction(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energy dispersive X-ray(EDX),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d Zeta potential. The catalytic activities of these filter media were evaluated for ammonium and manganese oxidation.XRD data showed that both active filter media and natural filter media belonged to birnessite family. A new manganese dioxide(Mn O2) phase(PDF#72-1982) was found in the structure of natural filter media. The SEM micrograph of natural filter media showed honeycomb structures and the active filter media presented plate structures and consisted of stacked particle. These natural filter media presented lower level of some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alcium and magnesium, lower degree of crystallinity, lower Mn(III) content and lattice oxygen content than that of active filter media, which were associated with its poor ammonium and manganese catalytic activities. In addition, some γ-Fe2 O3 and Mn CO3 were found in the coating which may hinder the ammonium and manganese catalytic oxid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orough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ilter media in water treatment, 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guide to practical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79.
通过检测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BTF)长期稳定运行过程中生物量积累、塔内压降改变、生物膜显微结构特征、微生物种群分布及优势菌株分子测序,探讨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相结构、特征及菌群多样性协作作用的规律.结果表明,生物滴滤塔运行95 d期间的降解性能稳定,降解效率保持在90%以上,最大去除负荷为62.4 g·m~(-3)·h~(-1);BTF稳定运行期间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沿着BTF塔内废气的流向呈现不均匀分布和梯度改变的特征.生物量和生物膜的致密度沿气流方向逐步递减;塔内压降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逐渐增加,但未出现堵塞现象;生物膜种群营养结构复杂,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分子测序技术研究降解乙苯生物滴滤塔填料表面菌群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BTF不同塔层上菌群分布稍有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多样性,但是整个BTF生物膜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主要的优势菌群为变形杆菌,其中优势菌包括3种伽马变形杆菌和4种贝塔变形杆菌.  相似文献   
980.
讲述了电袋一体式除尘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操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电袋一体式除尘器电除尘区的电场数量选择、电除尘区和布袋除尘区的烟气均流问题及处理等应用方面的问题展开解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建议,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