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179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458篇
基础理论   124篇
环境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125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Degraded air quality severely affects the health of citizens worldwide.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policies requires exploring public preferences for environmental and air quality policy instruments. Within the EC-FP7 SEFIRA project, using a choice experiment that stresses the trade-offs between attribut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public preferences for environmental policy drivers in Italy. The main objective i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played by selected policy drivers in determining policy preferences, complemented by elasticity and willingness to pay estimations. Preference heterogeneity and the role of socio-economic and attitudinal variables are explored with a latent class model over 2400 respondents sampled across Italy. The results allow identifying the different role played by the policy drivers across the classes. It emerged that most of the respondents (43%)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to the cost components (cost sensitive respondents). The remaining respondents instead show an important sensitivity towards personal engagement in term of changes in the mobility and eating habits (lifestyle-change sensitive respondents). However, while 29% of them perceive these habits’ changes as negatively impacting on the personal utility, the other 28% of respondents translate the potential changes in the habitual behaviour of driving and eating as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benefits. Based on the modelling results, potential policies are simulated reporting respondents’ reaction to selected scenarios. It shows the crucial role played by reduction of premature deaths due to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measure cost.  相似文献   
102.
矿化垃圾混配种植介质的盆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矿化垃圾营养成分和有机质含量较高,但含有重金属和盐分.为了解矿化垃圾的施加比例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以及植物对矿化垃圾混配种植介质中营养成分的吸收和重金属的富集,将矿化垃圾和本地绿化土按照不同比例混配,研究混配种植介质的理化性质的改善条件、矿化垃圾对植物体内的生物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植物对混配种植介质中营养成分的吸收量以及植物体内各种重金属累积浓度,探索矿化垃圾的最佳施用比例.实验结果表明,矿化垃圾可改善上海本地土壤贫瘠的普遍状况,其添加质量分数在50%~75%合适,对植物生长有利.  相似文献   
103.
宋小源  刘杰  郑春苗 《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470-2475
有色示踪剂在砂箱溶质运移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对数字图像进行分析以确定多孔介质中有色示踪剂浓度分布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建立有色示踪剂浓度与图像颜色要素之间的定量关系,从而能够利用数字图像迅速确定某一时刻砂箱内部的示踪剂浓度分布.结果发现,与传统定点采样方法相比,图像分析法可以达到更高的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从而观察到有可能被忽视的重要溶质运移过程,能够为地下水溶质运移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经济实用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数据采集手段.但由于色彩空间变化范围的限制,图像分析法只能在一定溶质浓度范围内适用.  相似文献   
104.
在污水土地处理系统的模型反应器中进行流态试验,使用停留时间分布(RTD)分析理论,探索反应器不同构造的水流流态。试验表明,升流式和降流式的反应器流态均接近推流;无因次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0.974和0.845。由于在整个水平过水断面上承托层的布水作用及集水层的集水作用,系统采用不同管网布设程度的布水和集水方式对流态的影响不大,体积效率均在90%以上。填料层高度对流态有一定影响,当高度为40 cm时流态最接近推流,水流的轴向扩散系数最小,其值为0.027,属于低扩散程度。  相似文献   
105.
肖衡林  徐谦 《环境工程》2012,(Z2):313-316
随着焚烧技术在垃圾处理方式中普遍采用,焚烧产生的灰渣数量也日益增加。灰渣与飞灰中有毒的重金属及有机物质会污染土壤与地下水,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对各类垃圾焚烧灰渣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重金属浸出特性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介绍了灰渣的毒性分析与控制方法。通过分析可知:为了避免灰渣二次污染应该重点控制铬、镉、铍、铅等重金属和二恶英、呋喃等有机物的污染;处置后的灰渣有害离子浸出能力降低,根据灰渣物理和工程性质,可以成为再生资源充当填充材料和混凝土与沥青路面骨料等。  相似文献   
106.
测定了舟山高浊度海水悬浮物的粒度分布,分析了高浊度海水自由沉降特性,选用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硫酸铁(PFS)3种混凝剂,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高浊度海水进行混凝沉淀对比试验,采用极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舟山海域悬浮物组成以粉砂为主,用自然沉降的方法是很难去除;各因素对浊度去除率影响的主次顺序均为:慢搅时间>慢搅速度>快搅时间>快搅速度;对于高浊度海水混凝除浊最佳水力条件为:快搅时间为2 min,快搅速度为300 r/min,慢搅时间为15 min,慢搅速度为60 r/min;聚合硫酸铁是较理想的絮凝剂,最佳投药量范围在15~25 mg/L,对浊度去除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07.
城郊排水沟渠溶质传输的暂态存储影响及参数灵敏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选择Na Cl为示踪剂,于2013年9~10月在合肥城郊的关镇河支渠开展5次瞬时投加示踪实验.从暂态存储、侧向补给和对流-扩散等作用机制层面,设置4种模拟情景,解析暂态存储作用对于排水沟渠溶质传输规律的影响,并对OTIS模型参数进行灵敏性分析.结果表明,暂态存储对于主流区Cl-模拟浓度穿透曲线(BTCs)峰值大小影响很大,相对偏差高达24.23%~117.26%,显著高于对峰值出现时间的影响,且暂态存储影响显著超过了侧向补给作用;由相关性分析,主流区Cl-模拟浓度BTCs峰值大小和出现时间的相对偏差与As/A具有极显著相关性;4个主要参数的灵敏度排序为AAsαD.  相似文献   
108.
细水雾抑制熄灭木材火焰的小尺度实验研究及简化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细水雾灭火技术以其环保性好、灭火迅速、耗水量低、破坏性小以及适用面宽等特点 ,已成为国际火灾领域关注研究的热点。以此为工程背景 ,开展了细水雾抑制熄灭木材火焰的小尺度模拟实验研究。利用热电偶测温系统、数码摄像机等仪器测量了细水雾作用前后燃烧场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预燃时间、喷雾气压、细水雾作用时间等参数对灭火过程有显著影响。细水雾抑制熄灭木材火焰的主要机理是燃料表面冷却效应。从传热的角度建立的木材表面冷却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9.
1995年9、10月间在秦山三期核电厂址进行了气象相关实验,即在秦山一、二、三期进行低空风、温与地面风的同步观测,在三期厂址进行平衡球测扩散参数,风洞模拟实验测量建筑群对流场与扩散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应用气象相关实验结果由已建厂址的气象数据来估算新建厂址年均扩散因子的方法与公式.  相似文献   
110.
电解浮选用于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銮  万晶  施汉昌 《环境科学》2006,27(11):2333-2338
在装有Ti/RuO2-IrO2-TiO2阳极、Ti阴极的电解浮选槽中进行了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考察了影响电解浮选性能的操作参数,这些参数包括水力停留时间、电流密度、进水SS浓度和进水pH值.研究表明,电解浮选是高效的固液分离单元,水力停留时间和电流密度是主要的影响因素.SS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和电流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污泥负荷增加,SS的去除率下降;pH值影响电解产生微气泡的尺寸和污泥性质,但对SS的去除影响不大,实际应用中可以不调节pH值.进水SS约1 000mg/L时,当水力停留时间为20min,接触室电流密度为5 mA/cm2,分离区电流密度为2.5 mA/cm2,SS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此时的能耗为0.4~0.5(kW.h)/m3废水.电解浮选产生的浮渣含水率为95.9%,低于溶气气浮和二沉池的污泥含水率,对污泥减量化及其最终处置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