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3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43篇
基础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及公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公路交通噪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解决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论述公路交通噪声造成的危害,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降低公路交通噪声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全尺度室内环境模拟箱,以及研究开发的与室内实际空间尺寸相仿的大容量环境模拟箱具备的对试验条件的调节功能.在标准试验条件(箱内温度23 ℃,相对湿度45%,换气量30 m3/h)下,箱内温度、相对湿度和换气量的波动误差分别为0.21 ℃、0.35%、0.15 m3/h.实验结果表明,环境模拟箱的气密性和混合性良好,本底浓度较低,能为室内空气污染研究提供环境条件稳定、背景干扰小的室内仿真环境.对大芯板甲醛释放测定的结果表明,环境模拟箱能够较准确地模拟室内污染物的释放过程和规律.  相似文献   
23.
汽车乘务舱半物理环境模拟系统,以测试室作为汽车乘务舱的模拟环境,采用平衡子系统作为甲醛污染物生成装置,用于研究在不同条件下甲醛污染物的光净化效果。实验结果表明:良好的通风条件可以改善甲醛的降解效果;甲醛初始浓度升高后虽然其降解效果有所下降,但是降解效果仍然可以达到80%以上;用改变电压来改变光强,9V和12V不同光强条件下,12V的效果好于9V;光照面积的增加可以明显地改善光催化降解的效果;玻璃和皮革作为载体时,皮革载体的降解效果要远好于玻璃载体。实验研究证明,光净化材料完全可以应用于汽车内环境中,且对甲醛空气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24.
介绍了恶臭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舰艇舱室内常见恶臭物质的分类、气味性质及来源,比对了国内外恶臭污染控制的相关标准。通过分析恶臭污染物的检出频次、毒性效应、气味安全级别、综合分值和艇内危害等级等指标,提出了舰艇舱室环境中24种恶臭物质的优先控制名单,指出舰艇的通风设计和硬件设备改进对于控制恶臭污染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25.
目的设计研制舱室湿度调节系统,用于开展装甲车辆舱室热舒适性测试与评价技术研究。方法通过任务计算机设定实验任务,并将湿度目标值通过RS485总线传输给PLC控制器,由PLC控制器控制加湿机和除湿机工作,同时由湿度传感器对舱室内的湿度进行实施监控,达到目标值后,进行加湿和除湿的动态控制。结果该系统可实现20%~95%舱内湿度调节。结论为开展装甲车辆舱室湿热环境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6.
Air pollu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ir quality in aircraft cabins, and the use of different air supply modes could influence the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cabin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eiling air supply mode used on the B737NG,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nother 3 different kinds of air supply modes for comparison: luggage rack air supply mode, joint mode combining ceiling and luggage rack air supply, and joint mode combining ceiling and individual air supply. Under the above 4 air supply modes, the air velocity, temper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air pollutants in a cabin full of passengers were studi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and carbon dioxide (CO2) and formaldehyde were selected as 2 kinds of representative air pollutan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joint mode combining ceiling and individual air supply can create a mor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air velocity and temperature, has a better effect on the removal of CO2 and formaldehyde, and can provide better air quality in cabins than the other 3 modes.  相似文献   
27.
为研究民机撞地后燃油泄漏引发的火灾对客舱人员疏散的影响,采用PyroSim建立B737-800客舱火灾模型,综合分析客舱烟气蔓延、温度、CO浓度和能见度的变化,得到CO浓度直接影响各出口的可用安全疏散时间;用CabinEvacu仿真工具设置3种人员疏散方案,得到ASET约束下各出口的疏散人数;考虑客舱乘务在民机紧急事件下的引导作用,提出CabinEvacu的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仿真结果有效提升客舱的疏散人数和出口逃生率,但依旧无法确保人员的全部撤离。该研究结果可为火灾场景下民机客舱人员疏散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以松嫩平原西部盐碱化严重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和2010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和增强植被指数(EVI)数据,利用移动窗口法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大安市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大安市优势景观类型是农田、草地和盐碱地,2000年农田、草地和盐碱地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40.20%、19.09%和19.26%,2010年分别占景观类型总面积的41.69%、18.16%和19.94%。2000-2010年,农田和盐碱地面积增加,最大斑块指数增加,景观形状变得复杂,并且盐碱地的景观连通性增强,而草地的面积减少,最大斑块指数降低,景观形状变得复杂。大安市景观格局空间分布特征明显,优势度较高的景观类型分布的区域包括草地、农田和盐碱地,景观连通性强,景观破碎化程度和异质化程度低。而各种景观类型交错分布的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较高,景观异质性较强。大安市2000和2010年EVI的局部Moran’s I分别为0.73和0.75,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2000和2010年EVI呈高-高自相关的地区大多为农田,这些区域的植被覆盖较好,EVI呈低-低自相关的地区大多为盐碱地,植被覆盖较差。大安市不同景观类型的Moran’s I和斑块密度(PD)以及斑块形状指数(LSI)呈负相关关系,和最大斑块指数(LPI)以及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正相关关系。移动窗口法和空间自相关法的结合分析,有助于了解大安市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及植被覆盖的空间聚集规律,从而为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9.
船舶封闭舱室火灾烟气温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靖  陆守香  黎昌海  陈兵 《火灾科学》2010,19(3):109-115
封闭舱室火灾与开放空间火灾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在内尺寸为1m×1m×0.75m的舱室内的一系列不同油盘直径庚烷油池火试验,发现了烟气的循环卷吸现象,且发现舱内气体可以分为上部的密烟气层和下部的稀烟气层两层,此时传统的双区域模型对火灾的模拟不再适用。烟气温度的空间分布可以用一个分段函数来表示,密烟气层内部温度基本一致,温度与高度无关;稀烟气层内部温度随高度具有均匀的梯度,为高度的一次函数。同时,研究发现熄火时刻舱内的烟气温度分布符合波尔兹曼分布律,且与油盘直径无关,即与火源功率无关,满足统一的波尔兹曼方程,并就本实验参数条件下的温度数据给出了拟合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30.
为使冬季机舱内的空气温度达到登机要求,一般采用飞机地面空调车对机舱空气进行加温。采用试验的方法研究MD-82飞机机舱加温过程中机舱热环境的变化,采用两种方式控制地面空调车的送风温度,研究了不同控制方式对机舱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加热工况下机舱壁面边界温度和机舱空气温度存在明显的温度分层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与控制送风温度的方式相比,采用舱温控制的方式时机舱内空气的垂直温差更小。因此,若需要实现机舱环境的快速加热,宜采用控制送风温度的方式(M1)对机舱温度进行调控;若对机舱内热舒适要求较高,则建议采用控制机舱内空气温度的方式(M2)对机舱温度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