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3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1.
We report the results of carrier and prenatal diagnosis for hypoxanthine guanine phosphoribosyltransferase (HPRT) deficiency, Lesch—Nyhan syndrome, by carrier testing of 83 women and prenatal analysis of 26 pregnancies. Our diagnostic methodologies include mutation detection and linkage analysis for probands and their families and biochemical measurement of HPRT enzyme activity for at-risk pregnancies. Identification of the mutation in the index case of each family permits precise carrier diagnosis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amplification of HPRT gene sequences and automated DNA sequencing. We demonstrate 100 per cent sensitivity for the detection of mutations in the HPRT gene of affected males and highly efficient carrier testing of at-risk females. Two other molecular methods proven to have high utility include PCR-based dosage analysis and linkage analysis by PCR amplification of a short tandem repeat (STR) in intron 3 of the HPRT gene. As a result, 45 at-risk women, 56 per cent of those tested, were identified not to be carriers of their family's HPRT gene mutation. Seven of these women were the mothers of affected males and prenatal testing for future pregnancies was recommended because of the possibility of gonadal mosaicism. Thirty-eight of these women were more distant relatives of affected males, thereby eliminating the need for future prenatal procedures. These studies illustrate the utility and precision of molecular methodologies for carrier and prenatal diagnosis of Lesch—Nyhan syndrome. These studies also illustrate that molecular diagnostic studies of affected males and carrier testing prior to pregnancy can clarify genetic risk predictions and eliminate unnecessary prenatal procedures.  相似文献   
112.
提出一种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新工艺。以浮选 -浮动填料生化进行城市污水处理全流程 ,与国内外目前污水处理方法相比 ,其特点是 :占地少、投资省、抗冲击性强、适应范围大、处理负荷、容积负荷和污泥浓度大大提高 ,处理后水质高于二级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 ,可以达到“国家城市回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13.
好氧生物处理污染水体的供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好氧生物处理污染水体需要充足的溶解氧,阐述了氧传递原理、传统供氧技术(机械供氧,鼓风供氧、氧载体供氧)和新型供氧技术(射流曝气供氧、膜供氧)。指出氧载体供氧和膜供氧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从材料,工艺及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膜供氧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4.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江萍  黎俊 《环境与开发》2000,15(4):6-7,28
本文综述了生物接触氧化法在固定化载体(填料),反应器及工艺等方面研究的新进展,重点介绍了极具推广价值的废水处理新工艺--曝气生物滤池及新型陶瓷粒状填料。  相似文献   
115.
固定化青霉X5对孔雀石绿的脱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6.
活性炭悬浮填料在MBBR中的对比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料的结构,材质等因素影响到生物膜的性状和水力学特性,是决定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选取了5种含活性炭比例不同的填料以及一种不含活性炭的参照填料,分别从亲水性、COD与NH4+-N的去除、微生物量以及微生物种类方面对各填料在相同的运行条件下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活性炭的填料在亲水性能、挂膜速度,生物量浓度等方面比不含有活性炭的填料有明显的优势。在含活性炭的填料中,25%的填料挂膜快,处理效果稳定,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7.
为保障液化天然气(LNG)船舶进出港通航安全,提出一种基于LNG船舶碰撞事故概率和风险的LNG船舶移动安全区宽度界定方法。该方法以船舶碰撞概率模型、船舶碰撞损害模型和LNG池火危害模型为基础,计算LNG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事故概率和风险,并根据其分布特征,结合事故概率与风险可接受标准,定量界定LNG船舶移动安全区的宽度。研究表明,LNG船舶移动安全区宽度与通航水域交通流分布、事故船舶的排水量、航行速度等相关。在水上交通管理应用中,可根据LNG船舶及应用水域交通的实际情况确定LNG船舶进出港航行移动安全区的宽度。  相似文献   
118.
119.
本文介绍生物脱臭的应用及其原理;并以自采的泥炭为载体,以硫化氢氧为试验气体,进行原始泥炭以及经过各种处理后泥炭臭性能的对比试验,由试验证明泥 一种比较理想的脱臭生物载体。  相似文献   
120.
固定化菌剂载体材料腐解产物对污染土壤中芘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老化120 d初始浓度为20 mg·kg-1的人为芘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批量吸附-解吸实验,分析了固定化菌剂载体材料玉米芯腐解产物(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对污染土壤芘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腐解产物的加入不仅提高了土壤中芘的快速解吸分数,而且大大增加了土壤中芘的解吸率.腐解1 d和120 d非水溶性腐解产物的加入使土壤芘解吸率由20.0%分别增大到81.8%和84.5%;腐解1 d和120 d水溶性腐解产物的加入使土壤芘解吸率由约40.0%分别增大到89.6%和88.5%.2与未腐解玉米芯吸附量相比,腐解1 d和120 d的玉米芯对芘的吸附量分别增大了9.4和16.6倍.而腐解1 d和120 d后获得的水溶性产物能够使XAD-2树脂吸附量增加1.5和3.1倍.以上结果表明固定化材料可以通过吸附或活化作用促进土壤残留污染物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