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81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153篇
基础理论   25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61.
近年来微塑料的水生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形成与分布展开分析;对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给予评述;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载体角色。鉴于微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我国应尽快开展有关微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毒理方面的系统研究,并辅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62.
制备了氨基介孔磁性载体(AMMC),分别采用FTIR,XRD,TEM等技术对AMMC的官能团、磁性、表观形态和沉降性能等进行了表征,并将脱硫菌株固定于AMMC上,以含二苯并噻吩(DBT)的正十六烷为模拟柴油,比较了固定化脱硫菌和游离脱硫菌对柴油的脱硫性能。表征结果显示,AMMC负载了氨基,是具有丰富孔结构的磁性载体(比表面积为61 m~2/g、孔体积为0.131 cm~3/g、平均孔径为11.339 nm),具有悬浮能力强、磁性良好、分离速度快的特点。脱硫实验结果表明:AMMC固定化脱硫菌配合吐温80使用,对DBT的降解率最高,脱硫反应第3天,DBT降解率为75%;AMMC固定化脱硫菌未经活化直接第5次重复使用时,DBT降解率维持在30%左右,游离脱硫菌的DBT降解率不足10%。  相似文献   
163.
介绍了填埋场垃圾稳定化机理,分析了影响填埋场稳定化的因素,提出了建立准好氧填埋场不仅有利于加快垃圾的稳定化进程,还可减排温室气体和改善渗滤液水质,确保填埋场地最大限度地安全再利用。  相似文献   
164.
膜生物反应器(MBR)由于存在膜污染问题,使水通过膜的阻力增加,过滤性下降,导致膜通量下降或跨膜压差升高,增加运行费用,限制了其进一步推广应用.通过向MBR中投加填料可以改善膜组件性能、优化系统运行条件以及改善混合液特性,从而减缓膜污染.重点分析了颗粒填料、悬浮填料和絮凝剂的投加对膜污染减缓的影响,进一步展望了可用于改善MBR系统填料的研发价值以及该工艺在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领域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65.
166.
以腐朽木为碳源去除废水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采用室内装置研究了腐朽木的碳源释放规律,并考察其作为碳源和反应介质的水解-反硝化生物反应器对污水中硝酸盐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腐朽木可有效地释放碳源物质,接种腐殖质组腐朽木释放COD和挥发性脂肪酸(VFA)总量分别是灭菌组的2.3倍和5倍;室温25℃±1℃,进水NO-3-N浓度为30 mg/L,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时,水解-反硝化反应器可获得很好的反硝化效果,保持去除率80%以上稳定运行46 d后,出水硝酸盐氮逐步升高,运行过程中未发现亚硝氮累积.  相似文献   
167.
高明瑜  谢慧君  王文兴 《环境科学》2012,33(5):1550-1555
生物岛栅是一种新型的原位水质净化技术.本研究在分析植物生长初期生物岛栅系统(ZLT)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基础上,分别利用二喹啉甲酸(BCA)蛋白法和荧光素二乙酸(FDA)酶脂活性法测定微生物量及活性,结合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系统中微生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ZLT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率均明显高于传统浮岛系统(ZL)和仅有填料的对比系统(ZT).ZLT系统中各层填料样品的荧光素和蛋白浓度相差不大,其最高浓度分别为277.5μg.g-1和50.8mg.g-1,但根部样品的浓度仅为95.8μg.g-1和18.1 mg.g-1,相差近3倍.另外2个系统的变化趋势与此类似.DGGE图谱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ZLT中随着水深增加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从1.66下降到1.23,但这种趋势在ZL样品中并不明显.在植物生长初期,生态浮岛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有超过80%属于γ-变形菌或拟杆菌门.  相似文献   
168.
文章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设计,选取进水初始浓度、进水流量及pH为工艺考察参数,对生物膜载体悬挂式自然供氧处理果糖有机废水的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浓度181.315 mg/L、pH6.996、进水流量1.978 mL/s。此条件下,出水COD浓度可达到18 mg/L,去除率为90.12%。  相似文献   
169.
对氯酚废水是一种毒性很强的废水。本文利用三相生物流化床对对氯酚废水进行实验室模拟降解实验研究。三相生物流化床的特点是采用相对密度>1的细小颗粒为载体,微生物附着在载体的表面,形成一层生物膜。废水至下向上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处理过程中,液相中溶解的或呈胶体状的有机物以及溶解氧从液相进入生物膜,被生物膜中的细胞分解、利用。这样,在生物膜表面与液相中形成一个有机物和溶解氧的浓度梯度,使废水中的有机物不断地被吸附到生物膜上,从而达到连续处理废水的目的[1]。  相似文献   
170.
简单介绍了玄武岩纤维的基本特性,以玄武岩纤维作为生物膜载体,用实际生活污水模拟黑臭河道水体,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来处理净化,评价玄武岩纤维生物载体的性能,探索玄武岩纤维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经过13 d连续运行,玄武岩纤维生物膜载体对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82.3%和46.8%,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47.5%和107%,处理效果优良,但是TP的去除效果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处理工艺。总体来说,玄武岩纤维在水体净化方面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